浅谈高三英语复习课中缓解学生应试压力的策略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oo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三学生负担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减轻学生压力,不但能够提高高三英语教学质量,更能促使英语教师关注学生心理,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复习更加有效率。
  关键词:高三英语 减轻学生压力 教学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分担应试压力
  
  1.复习讲练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复习阶段,课堂常常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要么昏昏欲睡,要么自行其是。其实,看似枯燥的复习课也可以变得活力十足。我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自己动起来。首先提前分配给各小组不同任务,每小组负责总结两个单元的复习要点,小组成员内部明确分工,有人负责搜集资料,有人负责课前板书等,然后负责讲解的成员带领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课后,由其他小组进行打分和评价。实施过程中,每组都精心准备,暗中较劲,争取比上一个小组更好,形成了良性循环。这样,学生在尊重相互的劳动成果的前提下,进行了有效复习。同时,复习都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彰显出课堂生命的活力。
  
  2.阅读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课上的合作,主要体现在课前的预习作业或者课后的巩固任务方面。比如,在接触Unit 5 Inside advertising这篇阅读文章前。我要求小组分工合作。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英文广告或者广告中的英文词汇进行汇总,以广告用语为主题进行学习。同学们通过井然有序的运作,将广告用语进行精细加工、制作。最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了解到了很多词汇的广告用法和象征意义。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讲评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大多数由教师所“垄断”的讲评课中,教师对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精心地评讲,学生则不停地忙于做笔记,讲评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着“效益优先,经济节俭”的目的,我分解课堂时间,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合作,讨论解决试卷中单项、完型、阅读中的疑惑。从组内讨论到组别间借鉴,再到教师指点,学生能很好地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根据不同的题型,阶段性地让小组根据做题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教师的讲解总结出各类题的解题技巧。并结合典型例子给全班同学进行示范,随后让同学选择出最适合自己,收益最高的一种方法来。交流和讨论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及对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人教版高三英语课本共两大模块,涉及到生活、旅行、文学、艺术等学生愿意关注的不同主题。根据不同课文话题,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学习Unit 5 Enjoyingnovels时,可以结合文章分析学习外语所涉及的内容和成功外语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观念和使用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未来的深入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学习选修模块lO中Unit 4 Learning efficieny时。可以进行适当拓展,比如从兴趣、能力和个性等心理因素方面帮助学生理智分析升学和就业时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除了上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我还开展了两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英语课,即,以英语作为课堂语言的专项心智拓展活动课和考试心理指导课。
  案例:专项心智拓展活动记录——苹果树的故事
  社会、学校和家庭为高三学生开设的很多绿色通道使一些学生颇有优越感,于是,他们似乎有些忘乎所以,视别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怀备至为理所当然。其实,这种情绪反而不利于形成学生成熟的备考心理。应该让他们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和周围的环境,教育他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疏于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所以,在高考前一个月,也是母亲节到来之前。我给学生上了一节特殊的阅读活动课。阅读材料为西尔弗斯坦(Shel silverstein)的文章The Giving Tree(爱心树)。作者以简单利落的线条,为各个年龄的读者讲述了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创造了一则关于施与受、爱与被爱的寓言。
  下面是这堂活动课的课堂实录:
  步骤一:从阅读文章开始
  设计目的:以英语课堂自然的教学行为作为切入点,产生自然的效果,不给学生以任何心理准备,可以避免某些学生的抵触心理。
  
  1.快速阅读。掌握大意
  上课伊始,分发给每位学生一份没有标题的配图英语阅读文章,要求学生在固定时间内快速浏览完毕,并给文章拟定一个最合适的标题。阅读完毕,将不同学生的标题列出,请同学们讨论哪个标题更好、更合适。
  
  2.细致阅读,把握细节
  教师给出原文的标题,询问大家givlngtree里的giving是何用意。学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从细节上寻找出苹果树无条件地送给小男孩哪些礼物。
  
  3.深度体会。扩展延伸
  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苹果树和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可以映射出人类社会关系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其实,苹果树和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很多种关系,有读者普遍接受的母亲对孩子无怨无悔付出的母子关系,也可以是朋友之间无私帮助的友谊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奉献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让学生跳出文章本身。用心去思索和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步骤:跳出文章,反思自我
  
  1.在静默中反思自我
  以轻音乐为背景,给出学生几分钟时间,请大家安静地思考自己和小男孩之间,身边的人和苹果树之间有无相似的故事。然后请部分同学发言,谈谈刚才静思时的感触。
  
  2.反思之后的行动
  此时,背负着社会、家族、学校和自身种种压力的学生却在这一时刻有着深深的愧疚,发言时大量使用shame,regret,sorry,lose face等词语。为避免这种悲伤的情绪漫延太久,教师适时总结学生的发言,以鼓励为主。接着,借助生活体会—_What life i8about is to give;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receive,教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作为儿女、学生、朋友,他们怎样去给予(give)。讨论完毕,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苹果型纸片和一棵类似插图中的苹果树,将自己可以为父母、班级、朋友所做的costless(不用金钱去买的)事情,以关键词的方式写在苹果上,然后签上自己的姓名,所有的同学写完之后,将自己的苹果粘在那棵大苹果树上。在教室里张贴。
  设计说明:张贴于墙上的苹果树,虽看起来有些稚气,但会提醒着学生自觉地按照自己写下的承诺去兑现,同时能让同学们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氛围。每个人留言内容的公开,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相监督的班级氛围。
  课后反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学生 的言行和举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同学问的交往更加平和。在班级中时不时会有不留姓名的学生的默默奉献,平日里特别脆弱的几个女生在学习上更是铆足了干劲。班级面貌发生了积极的改变。这是在紧张、焦躁的高三期末复习中难得一见的。
  
  三、课外活动辅助减轻心理压力
  
  除了上述所提英语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的各种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旨在减轻学生英语学习和高考压力。
  
  1.活动的理论支持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必须关心人的尊严的价值,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强调学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尊重学生。人本主义者对教育目标的看法:人本主义者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目的和意义,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学习观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是: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设计时,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作为切入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使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不再畏惧。而是充满了期待,让学生在趣味和轻松的活动中学习英语知识,同时培养出乐观积极的心态。
  
  2.具体实施活动
  高三,不代表和课外活动绝缘。英语学科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不仅能舒缓高三学生紧张的情绪,更可以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活力。所以,在高三不同阶段。我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放些英文片。比如,《春风化雨》《圣拉尔夫》《我是山姆》《丑女贝蒂》等。这些英文片以励志为主,看完之后,给他们留下思索的空间,思考人生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动机。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耗时较多,所以,有时候我会选择CNN等录制的记录短片,有对华裔著名人物成功之路的介绍,比如大钢琴家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计划;也有一些专题篇,比如英语国家主要节日的介绍等。更多时候,我会播放精心挑选的英语歌曲,把歌词挖空后。以填空的方式进行听力练习,在听力结束后,选择两三个好的句型或词组进行讲解和练习。类似的听力活动很受同学们欢迎,使他们轻轻松松地学到了英语知识,并且记忆非常深刻。其他的英语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很多。比如,各学习小组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各出一期英语报纸,在班级内部张贴、传阅,最终进行评比;举办英语圣诞晚会,进行各组或个人英语方面特长展示;课前小组限时英语演讲;每周的英语要闻回顾。英语文化全接触等等。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培养了兴趣,建立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起到了缓解学生压力,辅助高三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振华,《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3]陈家辟等,《高中心理教育指导》,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斌,高三英语课堂“沉闷”原因及一对策,《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科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习效果的差异也是必然的。“分层次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主体性教育    新课标的颁发,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发
初中语文新课标以鲜明的姿态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中如是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我深有同感,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置的重要性
“钻进去,跳出来。”这是教育家于漪在谈语文教师成长时反复强调的六个字。“钻进去”就是要深入文本,挖掘空白点,寻找生长点,借以突破难点,凸显重点,简言之,就是把薄书读厚。而“跳出来”则是站在一个尽可能高远的位置,此刻的文本成了无数文本中的“一个”,共性开始显现,学生就一旦抓住这变中的不变--这永恒的规律,也就找到了阅读其他文本的门径。这样,学生就把厚书读薄了。  一、引导学生“钻进去”  1.借助文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通过文字对文化进行承载。《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比比皆是,新课标又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可在当前“减负”的大环境下,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前提下,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渗透文化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使语言与文化齐头并
作为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英语课,只有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中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努力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一、结合生活实践,拓展西方文化  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整堂课的主流,他们按时变换他们在课堂上的位置,每次为自己找好一个伙伴,这样让学生有充分锻炼听说的机会,学会交际的本领。  我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结合生活实践,拓展
摘 要: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从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英语词汇、猜词技巧三个方面对英语阅读理解猜词技巧与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现状和专业区分之间的讨论和五条关于英语阅读理解猜词技巧与能力学习培养策略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阅读方式 猜词技巧 能力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乡镇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乡镇中学的学生整体素质较低,尤其是到了九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显著,很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是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学生的分层  在
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我教学完“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三个例题后,在第三课时练习课时,积极探索数学活动情境创设的策略,合理的设计练习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教学效果较好。  课例片断  1.创设情境一(教科书第67页第8题)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科技节,这次科技节要带大家到少年宫参
摘要:高考作文应学会设置“亮点”,以文采、真情、深刻等使文章偶有“奇峰”突现,斩获高分。  关键词:作文 亮点奇峰    孙子有句作战名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依然会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形式依旧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内容将更关注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尽管考题年年标新立异,但我们只要抓住了规律,掌握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摘要:复习课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以及巩固发展的重任。一、复习课与新课一样都需要备课。二、课上呈现复习内容。(1)、为了更好的完成口语会话的复习,教师也可将所设计的内容用于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表演练习。(2)词汇复习。(3) 归纳小结。(4)进行强化训练。(5)听写单词短语或小测以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三、教给学生一些复习诀窍。  关键字:复习课学生主体 整理归纳    新课程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