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等教育法学课程信息化建设探索

来源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o1987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等教育法学课程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法学课程全面开展线上教学虽为应急状态下的无奈之选,但这对于构建新型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体系、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却是绝佳的实践机遇。法学课程教学通过搭建多元教学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打造混合式“金课”、强化课程思政融合、健全课程设置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等有效举措,构建起线上线下配合的法学课程初步模型,不仅为疫情过后法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升级积累经验,还对促进法学教育高质量多有裨益。
  【关键词】疫情;高等教育;法学课程;线上教学;信息化建设
  法学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为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必然趋势。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如何教、怎样教得好。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也是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桥梁。法学是一门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培养的法学人才已不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
  一、当下法学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
  (一)教学中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制作备课笔记、讲稿,利用PPT向学生传授法律原则、法律规则等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教师掌握教学节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知识量不足,不符合法学实践应用的要求
  法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司法实践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时代需要具有高度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法学人才,需要“学会学习”、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富于想象、善于决断的法学人才。教学理念仅仅停留在“教”“学”层面是不够的,培养学生能运用法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终极目标。目前法学教学的知识量不能满足法律工作的要求。
  二、当下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
  法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知识传播的唯一主体,导致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缺乏学术研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发现知识、构建知识的主体,弥补了课堂教学的缺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资源的建设。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确立目标是前提。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包括以人为本、质量优先、考核多元化以及合作共享,等等。
  (一)以人为本
  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主体二元化。教学途径包括课堂上传授知识,也包括课堂内容制作成视频上传教学平台,讲稿等教学资源在平台与学生共享。法学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课堂教学解决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思维,分析经典案例。学习途径包括课堂上理解知识,课后对不懂的知识点反复观看,利用教学资源查漏补缺。学生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完善法律思维,提高分析案例的能力。
  (二)质量优先
  注重资源质量,避免照搬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在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时直接把枯燥的课堂内容上传到教学平台,虽然付出了重复劳动,但没有多少实际成效。上传教学平台的资源有效利用的前提为资源是高质量的。教师应精心设计资源,突出资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重视资源的应用和更新。以法学课程为例,教学资源为视频、讲稿、阶段性测试题、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
  三、法学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策略
  法学课程的教学積极吸取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出发,实现个性化培养法案,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资源设计、开发与日常维护,实现资源全面共享。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形成法律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在保证知识量、兼具趣味性的同时,提供简明、实用和方便获取的学习资料。在教学资源的设计中,做到提线和冗余。提线要求教师凝练、编排相关知识点,用“必学必做”等标记的方法,把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明确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内容,学完掌握与案例相关的法律知识,形成基本的法律思维。冗余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拓展学习,比如法治栏目的视频、必读书籍、法学家的讲座、法官的办案心得等。
  结语
  “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新的教育形态。在疫情期间,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对法学教学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转变教育形态、推进教学改革的契机。为此,高校法学专业应主动求变、顺势而为,将“战时举措”加以完善,进而转化为“未来机制”,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其一,不断总结法学课程线上教学的阶段性成果,使其成为后疫情时期法学课程混合式教学发展的经验与支撑;其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教育科学,整合开发高质量的法学课程教学资源,打造优质的翻转课堂、混合式“金课”,完成好一流法治人才培养任务;其三,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法学课堂教学建设,探索课程思政与法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教学新模式,增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知情意行合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构筑育人大格局;其四,促进法学课堂的校内外联动,强化实践育人,建立校外线上+线下实践教学基地如观摩法院“云审判”等,共同引领学生完成法律职业精神的塑造。通过以上举措,构建法学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新模式,真正做到“以本为本”,促进法学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国家战略培养出有特色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肩负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20-02-05)[2020-04-10].http://www.moe.gov.cn.
  [2]沃耘.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对策[N].天津日报,2019-03-04(9).
其他文献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目前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是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承担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重任。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服务地方成效不明显、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育人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服务乡村振兴战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学阶段,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得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能力得到稳定的提升。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促使其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课程;数学教育;计算能力  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计算
期刊
【摘要】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高职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有助于提升高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价值,对增强高职学生文学素养具有积极主要。本文将分析文学社团活动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文学社团活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助力  高职语文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以听、说、读、写为载体,肩负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传承传统文化、促
期刊
【摘要】从教育教学开展的切入点和具体内容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阶段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互为表里的。本文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两方面入手运行融合教育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融合路径进行探索,意在分析两者结合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找到融合教学的路径,为最大化利用资源条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研究分析可见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践行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旨在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身为新时代语文教师,我们既然选择了语文教育这一伟大事业,也就等于终身选择了学习,语文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从而提
期刊
【摘要】2020年,我校申报的2021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阶段随班就读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通过立项实施课题研究。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初中阶段随班就读班级管理,有利于班主任更深层次的把握特殊儿童动向,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适应班级生活,从而实现教育融合,也有利于课题组成员探讨初中阶段随班就读班级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初中阶段 随班就读 班级管理   
期刊
【摘要】贫困大学生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本文针对贫困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促进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索贫困大学生教育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关键词】团体辅导;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贫困大学生的上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就贫困生资助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然而,以经济性资助为主的保障性资助方式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早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紧密结合,在推动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变革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融合,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发展中的痛点问题,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户增收,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本文从“互联网+”基本内涵着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的具体模式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希望对促进农业可持续
期刊
【摘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选题是关键。对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选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选题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项目真正起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实验项目;选题策略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高职经济管理类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传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和模式已经难以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不断的更新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本文探究了目前经济管理类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以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教学改革  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