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下的“知行合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今中国教育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基础教育在学生学習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地理教育也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地理课堂中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操作性较强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本篇文章就以“制作简易地球仪”为案例以此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动脑和“知行合一”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制作地球仪;知行合一
  一、 引言
  随着初中地理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提出教学形式上应从“主教辅学”转变成“主学辅教”。因此,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地理教师的重视。
  二、 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现状
  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在课堂中创设模拟或真实教学情景,利用语言表达直观有效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自然与人文学科的“综合体”,对于大多数刚接触地理的初中生而言,面对课时少、内容多、形式繁杂的内容学生理解困难。加之如果没有好的引导者,这种对所谓的“副科”不重视就慢慢蔓延在学生潜意识中,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抹杀在“摇篮中”。
  三、 操作性实验的重要性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教学要重视学习的主动性,亲自动手体验,突出“做”的过程,将“知”和“行”统一,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不难看出杜威主张学生应该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只有积极参与课堂中的地理实验并且享受其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热爱地理的人。但初中生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以教为辅,发挥较强的引导能力。
  四、 操作性实验的概念
  操作性实验是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它强调的是一种自我探究、小组合作与动手制作的实践能力,即“知行合一”的学习过程。
  操作性实验内容的选取多以课堂教学内学生自我认知建构、抽象观察体验、师生探究过程为主。在实验前期让学生充分准备实验材料、简易教具或者地理实验器材;实验中期通过地理教师的细心指导使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后期展示成果,完成学习。
  五、 地理实验教学——以“制作简易地球仪”为例
  (一) 实验准备
  选取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实验设计理念: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作为学生用手可以触摸并了解地球全貌的直观形象教具,也是学习地理首要掌握的工具。因而先从总体的角度认识它,为了下面要学习经纬度、经纬线打基础。因此,设计制作简易地球仪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与探究的实践能力,也能快速把抽象事物转化为直接经验。
  地理实验器材:彩笔、泡沫球、橡皮泥、铁丝、小型世界地图、小刀以及擀面杖。(课前准备)
  地理实验原理:认识地球。
  (二) 实验制作
  实验教学步骤:①教师讲述实验,检查学生实验工具准备情况。②把泡沫球南北两端扎一个洞,事先根据泡沫球的大小,将铁丝折成地球仪支架的形状。③将蓝色橡皮泥用擀面杖压到足够薄,贴合在泡沫球上,以蓝色表示海洋。④用个人喜好的颜色将橡皮泥放在小型世界地图上,捏出各个大洲的轮廓和山脉的形状,并用小刀割去其余残留部分;用手贴合在泡沫球蓝色橡皮泥的表面。⑤用白色橡皮泥捏成圆形制作南北极圈,尽量形象生动。⑥将铁丝插入泡沫球,调整好支架的外观,放置10小时。⑦用黑色彩笔画出赤道,南北纬度30°、60°、90°⑧学生展示成果。
  实验注意事项:切记打印世界地图的宽度要等于泡沫球的直径。
  (三) 实验应用
  在课堂中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的过程,学生潜意识中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享受合作探究的过程、体验地理实验意义。可能在课堂中,学生第一次做这样的实验会出现很多错误,例如在用橡皮泥捏形状的时候不怎么形象,制作支架的过程中损坏了泡沫球等等。但是“做”“探讨”“合作”这些行为已经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构建的一个过程。实验设计只要能吸引学生,只要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实验出现一些小瑕疵都不必在意。
  六、 结语
  通过以“制作简易地球仪”为例,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教材理论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相结合,不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为后面经纬度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望.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马吉鑫,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考试质量分析能及时反馈教学真问题,改进教学。小学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发展。本文以2018年小学六年级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探讨了小学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的指导思想,具体分析了试题的特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重点透析了考试背后反映的教与学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本;学科关键能力;终结性评价  一、 试题的命制  (一) 命题的指
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语“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习有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去探索,提出质疑,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教师则要懂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体验过程中掌握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分享学习的乐趣。2017版《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是符合现代课
摘 要:《秋天》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首富有趣味、意境优美的现代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秋天浓浓的爱。本篇设计主要于品词析句中培养学生的说话、想象等多种能力。  关键词:秋天;教学设计;目标  教材分析:  《秋天》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首语言活泼、富有情趣、意境优美的现代诗,为了抒发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诗中充分运用了拟人手法,抓住秋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着力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秋景图、丰收图,读来令人
摘 要:流程题形式上,是考查化学与技术,实则是考查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能力。流程题的讲解应该兼顾必备知识,提高关键能力。对于较复杂的流程,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剖析,各个击破,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引入中华民族的优秀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流程题;知识;能力;方法  原题呈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
摘 要:本文结合各种形式自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以冬奥城市张家口为例,提出了自媒体产生的内容经济与地方文化产业的探索思路。  关键词:自媒体;内容经济;文化产业;张家口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T产业的发展,互联网(internet)的优势和操作方法已经家喻户晓。网络媒体使整个世界纵横交错,也使得全球人类开始出现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自媒体(We Media)应运
摘 要:数学课堂不应只局限于为了教知识而教知识的沉闷教学过程,而应该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广泛互动的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我从课堂秩序维护、教师上课状态、学生课上参与、大家共同协作四个方面对数学课堂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在数学课堂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数学;课堂秩序;课堂气氛;课堂形式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课程的基
摘 要:素质教育从来不是单一学科教育,而是多学科和谐发展的共赢的教育。美术作为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能和谐发展,得益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联动作用。文章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例,探讨多媒体技术辅助运用下如何与其他学科和谐发展,以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多媒体技术;学科融合  作为艺术教育的美术学科,在当前学业考试压力情况下一直无法体现其素质教育的一面,缺失美术教育的那面艺术旗帜。美术教
摘 要:基于真实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地理学习环境,是新课程所提出的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学习方式。本文以库布齐沙漠“曾水草丰茂——后黄沙迢迢——今绿意回绕”的治沙经历为主线,创设有关荒漠化的防治等核心知识学习的真实主题式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建构荒漠化防治的知识结构,并能从人地协调、绿富同兴的角度认识人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主题式情境教学;荒漠化防治;库
摘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本文以“热力环流”一课为例,从“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提出问题”“问题引领,探究互动,分析问题”“情境回归,拓展延伸,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核心素养;热力环流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版
摘 要:情感发展是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而在实际中,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依然习惯于将基础知识、英语技能看作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情感不佳,丧失了英语学习热情,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很有必要。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感教育;策略  一、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