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文言诗文教学的几点意见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ah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的偏差
  
  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学生理解浅显的文言诗文基本内容为基础,了解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校正其人生价值取向,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然而,我们的文言诗文教学更多地着眼于批判的理念,在一些文言诗文课文的“阅读提示”里,往往在肯定作品的积极意义后,都加上了一条“灰色”的尾巴,诸如作者的“时代局限性”、作者的“阶级局限性”、识别和剔除其“封建糟粕”之类,还美其名曰“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殊不知,教材不断地强化对文言诗文的批判色彩,很容易诱导我们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产生一种民族虚无主义,这无疑会使学生对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产生怀疑,进而失去了“具有朗读和理解浅显的文言诗文能力”的兴趣和动力。我以为,这个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目标的最后一点完全可以也理应删去,否则,将会使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受到难以挽回的挫伤。
  
  二、检测内容和手段的弊端
  
  在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的第二个目标中,只有“理解浅显文言诗文的基本内容”这一点便于检测。所以,在决定学生前途和命运走向的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诗文检测板块中,这方面内容占了绝大比例的份量,即以“字词句的理解”为主,兼及“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名篇精段的背诵”(有时也考一考朗读方面、节奏划分方面的内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子女考分的关注和升学的热望,学校和教师难以扛顶的升学压力,使我们的文言诗文教学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中考指挥棒划定的魔圈。显然,我们中考语文试卷对文言诗文的考查并没有充分显示文言诗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有了“充分”的理由忽视和怠慢前文提到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也使得这个教学要求成为一个空洞的说教、一个炫光四射的“象牙塔”。可以说,正是由于初中文言诗文教学检测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的脱节,导致了初中文言诗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失落与遮蔽。
  初中语文文言诗文教学的另一个弊端是考查形式和检测手段的落后。中考语文试卷对文言诗文的检测多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这种题型诚然有便于评分和客观公正的优势,但它往往只能反映学生的思维结果,体现不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检测,其结果严重干扰了教学的目的和方向性。这种题型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很难检测出文言诗文教学目标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出题者有时虽有心考查一下文言诗文第二个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和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也只好忍痛割爱了。因此,作为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人应解放思想,采用一些主观表述的题型检测学生在這方面的基本素质,把我们的文言诗文教学拉回正确的轨道,促进“人文精神在初中文言诗文教学中的回归与复位”,同时,也可以有助于检测学生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过程和语言表述能力。幸好,中考题型改革在社会的批评和呼吁下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三、教学内容的难度太低
  
  文言诗文的教学内容本应是一个异常丰富的宝库,但由于近年来对文言诗文考查难度降低,我们在初中文言诗文教学中将内容偏重于字词的理解和重难句的理解翻译上,偏重于相关的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名篇精段警句的背诵上。记住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名篇精段警句是初中文言诗文理所当然的教学任务,也是必要的教学内容,问题出在对字词句的理解上,在这方面,我们更多地把精力放在通假字、异读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和句子的翻译上,而在虚词、词类活用和句式的教学上明显欠缺力度。
  文言虚词在句中大多充当语法功能,如果学生不能掌握文言虚词在用法上的一些基本规律,就不能掌握句子的结构关系,当然也就不能准确理解句意了。词类活用也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它对理解句意同样至为重要。句式结构的掌握则不仅有利于理解句意,有时甚至包含丰富的情感意蕴,如文中的一些倒装句、反诘句。事实上,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充分理解句意,把握作品的内容,同时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初中文言诗文教学打着“减轻学生负担”的旗号,淡化了这方面内容的教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规律的传授,使学生感到学习文言诗文就是要记住文言诗文字词的意义,让学生感到每一课文言诗文学的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新”东西,这样做的结果是既不利于突出教学重难点,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入,教师的这种“善良”动机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文言诗文字词意义的云山雾罩中转圈子。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国的房产市场交易活跃,但存在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我国《物权法》中的预告登记制度作为《物权法》的亮点之一,为房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扩展型多校区大学应运而生,加大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学生管理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更新管理观念,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水塘。  水塘清浅,微风徐来,涟漪顿开。我栖居于这个水塘,在我看来,水塘孕育了我,我的全部便是水塘。渐渐地,我发觉到一种内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源于一种最原始的冲动,那力量就潜藏于我的灵魂深处,但久久不得释放。  我的一切生活便是在一团褐色的水草中“等待”。等待日上三竿,等待明月悬空;等待迷失方向的小鱼成为我的腹中之物,等待下一秒一只更强大的动物将我吞没。生活对我来说,就如同一场面
【摘要】新课标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依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阐述了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作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的培养呢?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丰富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育工作既要靠语言来指导,也要靠教师这一榜样的昭示和熏染。教师要做好育人的工作,必须信守教育道德,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
学生学习与实践脱轨,对社会生活缺乏关注,情感比较淡漠等。制约了学生心智的发展。如何引导学生走进实践,关注民生,升华情感呢?教师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下面本文仅就“小麦耕种管
本文对滇西北古盐井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念作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具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白族传统聚落文化资源、白族古盐井地民俗文化资源和盐马古道文化资源;让我们对西北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并不是说把语文课堂内的精读都背过了,语文就学好了,成绩就能得到提高。只有把课外的阅读和课内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外的大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真正的语文能力也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实现。  目前初中生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课业负担也很重,属于自己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课外阅读更没有动力和兴趣。即便有的学生偶尔读些书,也是更习惯于网络搜索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