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 发展逻辑思维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逻辑推理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而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程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基于此,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初中数学逻辑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逻辑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情境;创设措施;逻辑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错综复杂的知识点,甚至部分学生压根无法跟上课堂教学进度。
   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态度。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更应重视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事实上,情境创设是数学活动的热身运动,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在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催发作用。
   近年来,专家学者们大力呼吁以“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实际上,在目前课堂的实施中,某些数学教师视域中的情境似乎只是可有可无的“外包装”,没有真正发挥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实践的角度作一些尝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课堂气氛相对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而且许多学生反映数学学习有很大的难度,经常将不同的数学概念混淆,也容易将数学公式搞错。第一,数学本身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没有进行良好的互动,将课堂教学当做模式化的工作对待。甚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维和经验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无法顺利消化和吸收教师所传授的课程知识内容。第三,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无情境创设,无问题生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二、初中数学逻辑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如上文提到,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是存在诸多问题。并且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而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主要途径。在初中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之下,数学学科比较抽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教师不能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该尝试着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创设有效情境就是其中一种,其不仅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相符,而且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生动形象以及有趣等等。因此,综合以上,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创设有效情境,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水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初中数学逻辑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具体措施
   在初中数学逻辑课堂上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创设情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措施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近年来,PISA作为国际公认的学生素养测评项目备受关注,而数学又是PISA的主测领域,数学素养被定义为“个体能够在多种情境中表示、运用和解释数学的能力”。根据PISA中情境的分类方式,按照“情境与学生生活的远近程度”,将问题情境划分为四种类型:个人情境(购物、比赛等)、职业情境(材料花销、工作决策等)、社会情境(人口I统计、经济问题等)和科学情境(医学、生态学等)。
   案例1: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7“盈不足”中有題译文如下:现有一伙人共同买一个物品,每人出8钱,还余3钱;每人出7钱,还差4钱,有人数、物价各是多少?设物价为x钱,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跟随老师创设的情境去经历一番“探索”,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过程中优化学生数学认知结构,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2:
   师:同学们,请你来试试给上述代数式分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同学们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一分钟后,同学们踊跃回答。
   生1:我觉得可以分成三类:(1)~(3)归为一类,(4)(5)归为第二类,(6)单独一类。依据是项数不同。
   生2:我觉得分成两类:(1)~(5)分为一类,(6)一类。依据是(1)~(5)都含分数线,(6)不含。
   生3:分成四类:(1)一类,(2)(3)一类,(4)(5)一类,(6)单独一类。依据是第一类是单项式,第二三类是分母都含字母,但项数不同,分别是一项和两项,第四类是多项式。
   生4: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1)(6),属于整式;另一类是(2)(3)(4)(5),属于……
   师:如果让你给它们取个名字,你准备把它们命名为什么?
   生4犹豫了一会,说:分式。
   师:哦,为什么想把它们命名为分式呢?
   生4:长得很像分数。
   本人随即肯定了该生的分类方法和命名方式,并告知全体学生,分类方法不唯一,上述分类方法都是可行的。本节课只研究最后一种分类方式,即可将代数式分成两类,一类是整式,另一类是分式。    由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无法在短时间内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毕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仅作为教师需要保持一定的耐心,作为学生更需要做到坚持不懈。因此需要拉进学生和课堂之间的距离,并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基础上进行课堂的迁移延伸。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精心设置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参加情境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借此锻炼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在本例中,鼓励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观点,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问题情境的数学化过程,这一点与数学核心素养也是密不可分的。
   (三)创设数学内部的情境
   而数学内部情境(数学符号、运算等)虽不涉及任何实际背景,但也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情境。
   案例3:
   在本人执教的《解直角三角形》一课中,从给出三个角、三条边,到逐渐减少条件,直到最少需要几个条件,可以解出这个直角三角形中所有的未知量。就是根据数学内部知识结构来创设情境,即在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
   通过数学内部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可将零散的知识形成团,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群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在结合整体情况的前提下合理创设情境,能够起到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表明,创设有效情境,能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高阶思维的发展。当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内容,不仅会解题,更多的是学会思考问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力。
   但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渐变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引导,并对学生进行围绕数学核心的系统训练。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以及学生之间的具体知识理解能力,这样才能避免出现阻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不良现象。
   另外,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项能力水平,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具体学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五、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逻辑课堂有效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将生活问题情境化,再将问题情境数学化,捕捉问题的生发点,寻找切入点,把握问题的落脚点,分析问题的突破点。以“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情境吸引学生探索生活,探究数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全面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海江.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7+109.
   [2]錢嘉豪.试谈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小学课程,2017.
   [3]邵方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3):73.
   [4]陈雪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6):7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推进,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设计内容和活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而分层教学法作为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方法,对落实人本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以因材施教为指导依据,以分层教学法为载体,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效实施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创建出高效的课堂,而要达到高效课堂构建的目标需要教师构建出智慧课堂,只有智慧课堂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而为国家与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生物领域人才,在充分发挥出生物领域人才作用后,推动我国与社会更好的发展,实现教育助推国家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智慧课堂;构建策略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创新下,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发展模式等诞生而
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发展战略下,国家对于学校教育更加追求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要真正把素质教育的战略方针落到实处,首先就应该从小学学校教育做起,从小学德法教育做起。本文以下就小学德法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小学德法教育的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分析。
经典诵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学经典著作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经典诵读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扩大自身的知识量。本文旨在研究在初中语文经典诵读中学科素养培养的策略。
【摘 要】在现代化初中语文教育工作中,阅读板块在整体教学工作中所占比重日渐增加。从新时期课程标准与社会要求方面而言,学生阅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整体综合素质水平。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阅读学习兴趣是落实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提升初中阅读教学效率,诸多教师逐渐应用“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实施初中语文阅读工作。然而,“问题式学习”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中还存在一定
【摘 要】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比较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可以把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有效的培养出来。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从地理教学大单元出发,详细的安排地理教学的步骤,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学习和讨论地理知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大单元教学理念,全面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本文在提出问题后,就高中地理大单元设计的内涵及路径进行了阐述,最后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摘 要】散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应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体验作者思想情感,使散文阅读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散文;阅读教学;策略   散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散文阅读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应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引领学生体验作者思想情感,感
本文重点概述力学思想、力学方法以及电磁学理论间存在的密切关联,通过科学的分析牛顿力学思想对电磁学理论产生的影响,经过合理的对牛顿力学思想对电磁学理论的影响内容分析,判断电磁学思想情况,全面的解读电磁学的基本要点。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以训练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宗旨的课程,但现阶段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文章就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合理设置教学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灵活利用系统软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三是开展分层考核检测教学成果,四是重视课堂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游戏化教
由于世界陆地资源逐渐匮乏,水下机器人开始成为海洋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被严重污染、危险度高的环境中,水下机器人可代替人工长时间在水下作业,工作能力较强。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发、海底地貌勘察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其控制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探究,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