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写作训练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秋,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作文教学的规律,提出了四项改革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理或真切的体验,反对假话、空话、套话;2.写作要有创新,力求有创意表达,力求文章有新观点,新信息;3.写作要善于想象和联想,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4.多写话题作文,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给学生写作发挥的广阔空间。针对以上要求,我认为应在以下方面训练写作。
  一、不可忽视片段练习的作用
  一般来说,片段训练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中学生生活积累有限,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片段练习的作用。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其实,依据现行课程标准规定的阶段目标,学习这两种表达方式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开始了。因此,这里的重点应该是先了解叙述、描写的特点和功能。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实例先让学生认识叙述、描写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在《背影》这篇文章里,写“我”在徐州有些伤感时父亲劝慰“我”,还有父亲买橘子的全过程,用的是描写,其他地方基本上是叙述。通过这种大致的区分,学生可以明白,叙述的主要作用在于交代清楚人物、事件,描写的语言则生动形象,主要作用在于具体形象地展示人物、事件,令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应重视仿写的作用
  人非生而知之者,不管做什么事情,掌握什么技能技巧,总要有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譬如我们学书法总要从临帖开始;学绘画也离不开临摹名家作品;学舞蹈或参加某项体育运动,更是离不开对老师一招一式的模仿。同样,学习写作也需要经过模仿这一环节。朱熹、鲁迅、叶圣陶等诗文大家对此都有论述。朱熹说:“古人做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看别人作品。”叶圣陶则把模仿看成是初学写作者的重要突破口。再有古人的好些诗文也多仿写之作,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就是仿曹植的“丈夫志四方,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可见仿写练习地位之重要。
  我们的新教材正是发现了这一特点,好多课文都设置了一些仿写的练习,如七年级上册第4课研讨与练习三:要求仿照课文赋以花木某种象征意义,同学们也试着写写。初中生写作应提倡模仿,即使模仿得比较机械,也不要轻易否定。教师必须立足于课本,教材中经典的文章就是最好的范本。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加以点拨、比较。例如课文《童趣》,学习以后可以让学生到操场边泥墙根一带去找童趣,然后模仿课文写《童趣》。一次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一篇题为《我是城市美容师》的文章,就是模仿《行道树》一文,但写得饶有趣味。
  三、巧妙运用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扎实“巧”练。我经常运用的训练方式一是背诵,二是朗读,特别是有表情地朗读,三是口头复述、口头造句、口头连词成段、口头作文等。这些都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任何一种方式在具体训练中都要灵活运用,不能千篇一律死板地进行,尤其要注意几种训练方式的综合运用。例如,口头复述和口头作文两法就既可单独作训练方式,又可兼而用之。学习《芦花荡》《蜡烛》《信客》等课文时,我让学生分别作当堂复述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而当这些课文都已学完后,我便要求学生借鉴该篇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练习相类似的口头作文,这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训练了口语和仿写的能力,真可谓事半功倍,一举数得。
  第二,严格要求,养成正确的“读和说”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必须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要求学生说话要大方自然、声音洪亮、用词恰当、句子完整、条理清楚;要求学生背诵要一字不漏,一字不改;要求学生朗读要坐正挺胸或站正挺胸、句读要分明、不许读错字、不许丢字加字、不许读错后自我纠正;强调要有抑扬顿挫感,语速要适中,要有气势、有力度。教师不仅要把这些要求告诉学生,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既然有要求,就必须有检查。通过检查、纠正,使学生形成习惯。
  第三,积极鼓励,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学生不愿说话或不敢说话,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弱势,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敢说、想说、爱说、会说。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采用的是多鼓励、多表扬的方法,并注意运用心理暗示。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操之过急,在此过程中,也许一时难见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从以上几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与指导,是有效果的。我们教师也应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多做一些这种有益的尝试。◆(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其他文献
随着教学课改工作的全面推进与深入,校本教研已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挖潜和优化教育资源的法宝之一。校本教研的开展,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可以有力地带动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的转变;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展现教师形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可以提升和创新学校办学理念,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一、 强化教研管理,健全教研制度  一是建立教研机构。成立学
发展农村小学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政府的努力使农村小学教育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整体薄弱状况并未完全扭转,在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那么农村小学将如何实现教育发展的突围呢?我镇因地制宜,实施“三倾”管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迎风高飞的态势。  一、倾情服务一线教师,营造和谐温馨的工作
一、 思想诉求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要成为一名特教教师,首先要加强思想修养,用博爱投入教育中。  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对象都是残疾孩子,他们在身体上或智力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疾。在学习方面,他们远不能达到普通孩子的水平。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力争让这些残疾孩子成为能够融入主流社会并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特别是很多教师从普校走进特校,似乎一下子失去了那种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就感和光荣感,对工作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笔者认为,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这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自由而快乐的学习呢,让学生个性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摘 要:伴随着每一次新课改的出现,小到课时、教材,大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师素质都会随之而出现新的变化,而担任教师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又是最早站在风头浪尖的旗手,虽然新课改的直接实施者是一线的教师,但新课改能不能保持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师范院校可谓任重道远。因此,尽快完成新课改背景下师范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不仅刻不容缓,而且意义深远。  关键词:隔代教育 教育理念  新课改不仅对传统的教
1月23日1时50分,开发商深圳市邦兆公司召集500多人,带着挖掘机强拆深圳龙岗区布吉街道长龙社区市场商铺,导致部分楼体被破坏,数人受伤被送往医院。事发后,深圳龙岗区区长要求
2003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了一项“有关非典问题的北京地区舆情调查研究”。本论文是课题的一部分,旨在依据抽样调查的数据来探讨重大事件中信息披露的传播效果
课堂教学气氛是由教师与学生互动产生的—种环境。它影响着课堂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学的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是重要的教学情境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度以及师生间的关系。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呢?  首先,教师的因素  第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对教育事业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甘愿为培育祖国的未来接班人献出毕生精力
语文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着力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素质的自我培养,着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自我培养,使学生成为独立的、健康的、完美的人。在“生本教育”实践下的课堂能够较充分地完成这种定位。  一、目标定位的和谐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先“学”后“教”,因此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学生分组完成,要先后解决这样儿个问题:分析任务的要求——进行
学习语文,理解语言的意义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运用是“言语”。理解语言和言语是学习语文的两个主要部分。把语言学习放在言语中完成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  例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文章用清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安详的景象,抒发了在特殊背景下对现实不满的淡淡哀愁和幻想得到超脱现实后的喜悦之情。本文行文清晰,结构明了,所描绘的内容层次分明,又表现了人物思想感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