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井

来源 :百姓生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湖南耒阳的小山村村头有口古井。那是故乡留给我童年的标记。
   古井3尺见方,井口盖着一块溜青溜青的大石板,井壁也是青石筑成,水面在五六米深,井旁是一块青石板铺成的空地,旁边有两棵高大的古柏,硕大的树冠向四面伸展开来,古井就在她的护佑之下。
   取水的人来了,先是蹲个马步,挪开井盖,用粗长的绳子将水桶筲拴紧,然后将木桶倒扣入井中,左右晃荡几下,桶沉了、水满了,再一把一把往上收。盛夏时节,移开井盖,冒出丝丝凉气,常让人禁不住趴在井边,把头探入井口,享受着那沁心的凉气。豪放的大哥哥还常常抱起水桶,仰头先饮个痛快,再将整个脸儿扑进水中。
   孩子们自然是不允许靠近古井的,怕出意外。偶有大胆的,趁着大人不注意,几个人合力嘿呦嘿呦地掀起井盖,露出古井一角,然后爬在井口,伸个脑袋往下探,丢颗石子听一听,仿佛里面藏了许多秘密。
   在我的记忆中,大姐姐们取水从来不用自己掀井盖,打水的,都是笑吟吟地将水桶一放,往旁边一站,好几双大手就伸了过来。有些殷勤的哥哥们,好事做到底,一手提着一只桶,大踏步将姑娘和水一起送回家。听母亲说,父亲就是这样第一次踏进外婆家的。村里人都说,古井是上天指派的月佬。每年七月初七,来这里的哥哥姐姐特别多,一些伯伯婶婶们甚至来到井旁的古柏下上香许愿。
   这口古井,究竟有多老,谁也说不清楚,只是大家都知道,古井从来就没有干过。奶奶说,上世纪60年代,村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古井恁是没干过,不但满足了周围几个村的人饮用,还灌溉了一大片稻田。可真是救命井哩!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2000年,我乘上了开往老家的长途车。一路上,只觉得道路宽了直了,房屋高了新了。车驶进村口,远远就望见了那两棵翠翠的古柏,心里禁不住窃喜。只是走近一看,古井已经不见了,古柏背后倒是多起了一座高高的水塔,我分明看出一丝浓浓的遗憾挂在父母的脸上。奶奶说,近年来,村里人富了,自来水进屋了,过上了城里人生活。
   去年秋天,为给奶奶祝90大寿,我们再一次举家回村。一路上,又想起了这口古井,觉得古井去得太遗憾了。可就在7年前令我遗憾的地方,我猛然间看到了古井的影子,任凭我怎么揉眼睛,分明就是那口令我回味无穷的古井。还是奶奶解开了我的谜团:古井填了以后,大家一开始觉得没什么,后来慢慢发现,外出干活的人不方便了,过路的人不方便了,年轻人约会不方便了。村支书在旁边补充说,党的十七大让村里人知道一个新词:生态文明。县里号召建立生态村,村里第一次一致作出了决定:修复古井……专家来了,古井回来了,年轻小伙姑娘开心了,爱情故事也多起来……
   如今,村里人给古井取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爱情井!
其他文献
很小的时候,每到夏天,住在大杂院里纳凉,听爷爷奶奶们讲解放前受苦受难的故事。那时最醒目的,就是人手一个芭蕉扇,它是炎炎夏日里唯一的不可缺少的纳凉工具。   古老的芭蕉扇,走过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它曾经存在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也曾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从出生直到故去。然而当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古老的芭蕉扇,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随着新中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一个能够不用手摇插上电就能够自动来风的新玩
期刊
在我的钱包里,至今珍藏着一张20多年前的“电视优惠券”。这是我今年年初休假时,在家中无意中发现的。每当看见它,关于电视机的点滴记忆便立刻充盈脑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白电视机在农村还是个“稀罕物”,很少有人买得起,十里八村也就一两台。当时,邻村张老太家有这么一台“宝贝”,每天晚上6点到7点,播放一个小时,过时不候。用张老太的话说,电视累了,得歇歇。我和二姐都是“电视迷”,《上海滩》、《射雕
期刊
自打妈妈进城后,与妈妈一齐动手包顿水饺吃,是我最高兴的事。   先前也不是没在一起吃过水饺,只是每次吃水饺,没等动手包,熟水饺早已上桌了。去年元旦这天,我与爱人商定,回家与妈妈一起包顿水饺吃。   早晨,爱人就从集贸市场买来肉和韭菜。她在家里先把面和好、馅调好。不到11点,我们就提着面团、水饺馅来敲妈妈的门。正巧,妈妈也在做水饺馅。当知道我们的目的后,她十分欣喜和激动。一边包着水饺一边拉家常,温馨
期刊
水晶饰品市场两年前就已经逐渐兴起,网上活跃在这个市场上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水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饰物,更多的具备星相和趋吉避凶的防身物品,其附加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其原来的价值。所以这类水晶饰品在网上的需求越来越大。不过相伴而来的是新手之间的价格战,如何在价格地雷阵中生存下来,并且让那些最刁钻的客户成为你的忠实客户,帮助你传递网店的好口碑,将是网上开店成功的关键。  不怕价格战,一般人都觉得奇怪,网上的价
期刊
我的母亲是位农村老太太,虽然70多岁,也是小脚,可她比一般农村老太太心胸大度,眼光长远。   说大度,实际上就是开通的意思,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不是“小农意识”。作为女儿,我总觉得母亲有大家风范。   就说我谈恋爱时,因为自己的相貌啦、为人啦比较说得过去,“红娘”差点踢破门槛。还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手段与母亲攀亲戚关系,希望她“一锤定音”。也有不少人又是许房又是许地的,希望打动母亲,她一概不为所动。  
期刊
父亲节,是纪念父情、缅怀父恩的伟大节日。今年的父亲节那天,北京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王养富的家里却突然热闹起来。因为干儿子李国山从天津赶来。一进门,就“扑通”一声在王院长面前跪下,深情地说:“父亲在上,受儿一拜!”并祝王养富父亲节快乐!这场景使许多人纳闷:一位退役军人怎么认王院长为干爹?他们是怎么结识的?王院长究竟对这位退役军人有什么大恩大德,值得他在父亲节时特地奔来对他进行节日祝贺?   事情还得
期刊
就在夏花灿烂的五月,俺的“傻”娘离开了深爱她和她深爱的儿女们。   三十年前,父亲用一辆自行车将俺的“傻”娘带回了家。自从俺的“傻”娘嫁给父亲,爷爷奶奶就和我们分了家。除了两双碗筷、一口锅,还有一堆借钱、借粮的欠条。俺的“傻”娘和父亲借遍了乡里乡亲,盖起一座半砖半土坯的房子,才算有了个容身之所。    不知怎么的,俺的“傻”娘始终不受爷爷奶奶的青睐。后来,私下里我听邻居说,爷爷奶奶嫌她笨,斗大的字
期刊
那是我大学毕业后在海南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回老家探亲,心情特别激动。路上,我心里突然一阵莫名的害怕,“操劳半辈子的母亲是不是苍老了、有了白发?”我一路风尘一路虔诚地祈祷。   烈日下,母亲穿了件红艳艳的裙子,撑着一把紫色自动伞来车站接我。“飞儿。”母亲叫着我的乳名。等反应过来,我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不是笑着时眼角几条鱼尾纹,那一头烫黄了的卷发,还真看不出母亲已年过50,尤其是那红艳
期刊
“午饭少吃点。”妈妈假装瞪眼嗔怪我不懂事的样子,然后又微笑着轻声说:“晚上多吃点饺子。”   老家有种说法叫“临行饺子”,意思是家里有出远门的人离开家的最后一顿饭,要吃饺子。这种讲究作为一种祝福、祈愿一直沿用至今。每个假期的时间好像总是匆匆而过,转眼又要踏上行程了,晚上十点钟的火车我就要离开家南行求学。   想想假期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陪爸妈,而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忙自己的事。有时候自己也挺不
期刊
编者按:  建国六十年,我国将举行大阅兵。很多朋友来信,询问“世界阅兵,中国最好。但是,队伍、动作那么整齐,是怎么练出来的?”今天,本刊约请参加过建国五十年国庆阅兵的李明飞同志现身说法,用自身的见闻和感受介绍大阅兵的情况,以飨读者。     1999年3月24日,是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日子,在清晨蒙蒙细雨中,搭载着我们海军院校方队380名受阅队员的列车缓缓驶入北京站,当我走下火车,开始想象即将驻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