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的饺子

来源 :百姓生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午饭少吃点。”妈妈假装瞪眼嗔怪我不懂事的样子,然后又微笑着轻声说:“晚上多吃点饺子。”
   老家有种说法叫“临行饺子”,意思是家里有出远门的人离开家的最后一顿饭,要吃饺子。这种讲究作为一种祝福、祈愿一直沿用至今。每个假期的时间好像总是匆匆而过,转眼又要踏上行程了,晚上十点钟的火车我就要离开家南行求学。
   想想假期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陪爸妈,而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忙自己的事。有时候自己也挺不好意思的,跟爸妈说起这个话题,他们却一脸的欣慰,反而觉得女儿懂事了。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博大的,可以包容一切。为儿女做任何事他们都觉得是应该的,而儿女回报一点点,哪怕仅仅表达一下理解,他们就会感动的像得到什麽似的,甚至一个晚上都睡不着。父母能一一记起我所回报给他们的,我却无法清楚地记得他们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正是因为做的少,才容易记得住啊!这让我羞愧汗颜。
   北方人偏爱面食,我是这样的,尤其喜欢吃妈妈包的饺子,家里三口人每次包饺子,妈妈都会很开心因为这是全家人齐动员的时刻。妈妈和面快,而且面和得不硬也不软刚刚好,拌的馅也不咸不淡味道合适。爸爸包饺子有点像他的军人性格,一下一个干脆利落,包出来的样子也很漂亮。擀饺子皮的任务自然落在我的身上,至于我的水平也只能算是过关了。
   吃晚饭了。桌上摆上一盆盆热气腾腾的饺子,我楞神儿时,妈妈已经夹了一个饺子放在我的碗里。碗里的饺子让我心头一热,觉得周身好温暖。
   快上路了,在外面的日子里要一个人面对,快乐的、痛苦的。不能第一时间把心里事和父母分享了,也不能分担一些我能帮妈妈做的家务了……想着想着,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
   临行前的饺子是温暖的,是父母对远行女儿的企盼,是女儿对家牵挂不断的情。
其他文献
六叔,在父亲他们堂兄弟中排行老六,我们这些晚辈堂侄、侄女们,都喊他六叔。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围十里八村不认识六叔的人很少,那时的六叔可是 “名人”和大忙人。让六叔没有想到的是,而今他这个农民,也会下岗。   我的老家在豫南大别山区,农民原来住的最好的就是土坯茅草房,冬暖夏凉。当时,六叔不仅是耕田种地的好手,还有一手修建土坯茅草房的绝活手艺。他砌土坯墙时从来不吊线,一口气能砌一二米高,也不会出现一
期刊
去年底,两年没回老家的我又高兴了一回。与亲人相聚的日子,自然会留下许多深刻的记忆。但真正在我内心打下烙印的是,我听到了以前在家从未听过的一些新鲜话。这让“草根”出身的我,惊叹不已。    “村里通了公交车!”过去,市公交系统末端到乡镇,由于马路是石头和煤渣铺成的,坑坑洼洼,乘车的人也不多,所以一天只有两趟。到了乡镇,还要步行几十里土路,回一趟家很不容易,所以我催促老爸早点儿买票乘车,别错过一趟车又
期刊
很小的时候,每到夏天,住在大杂院里纳凉,听爷爷奶奶们讲解放前受苦受难的故事。那时最醒目的,就是人手一个芭蕉扇,它是炎炎夏日里唯一的不可缺少的纳凉工具。   古老的芭蕉扇,走过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它曾经存在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也曾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从出生直到故去。然而当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古老的芭蕉扇,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随着新中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一个能够不用手摇插上电就能够自动来风的新玩
期刊
在我的钱包里,至今珍藏着一张20多年前的“电视优惠券”。这是我今年年初休假时,在家中无意中发现的。每当看见它,关于电视机的点滴记忆便立刻充盈脑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白电视机在农村还是个“稀罕物”,很少有人买得起,十里八村也就一两台。当时,邻村张老太家有这么一台“宝贝”,每天晚上6点到7点,播放一个小时,过时不候。用张老太的话说,电视累了,得歇歇。我和二姐都是“电视迷”,《上海滩》、《射雕
期刊
自打妈妈进城后,与妈妈一齐动手包顿水饺吃,是我最高兴的事。   先前也不是没在一起吃过水饺,只是每次吃水饺,没等动手包,熟水饺早已上桌了。去年元旦这天,我与爱人商定,回家与妈妈一起包顿水饺吃。   早晨,爱人就从集贸市场买来肉和韭菜。她在家里先把面和好、馅调好。不到11点,我们就提着面团、水饺馅来敲妈妈的门。正巧,妈妈也在做水饺馅。当知道我们的目的后,她十分欣喜和激动。一边包着水饺一边拉家常,温馨
期刊
水晶饰品市场两年前就已经逐渐兴起,网上活跃在这个市场上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水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饰物,更多的具备星相和趋吉避凶的防身物品,其附加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其原来的价值。所以这类水晶饰品在网上的需求越来越大。不过相伴而来的是新手之间的价格战,如何在价格地雷阵中生存下来,并且让那些最刁钻的客户成为你的忠实客户,帮助你传递网店的好口碑,将是网上开店成功的关键。  不怕价格战,一般人都觉得奇怪,网上的价
期刊
我的母亲是位农村老太太,虽然70多岁,也是小脚,可她比一般农村老太太心胸大度,眼光长远。   说大度,实际上就是开通的意思,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不是“小农意识”。作为女儿,我总觉得母亲有大家风范。   就说我谈恋爱时,因为自己的相貌啦、为人啦比较说得过去,“红娘”差点踢破门槛。还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手段与母亲攀亲戚关系,希望她“一锤定音”。也有不少人又是许房又是许地的,希望打动母亲,她一概不为所动。  
期刊
父亲节,是纪念父情、缅怀父恩的伟大节日。今年的父亲节那天,北京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王养富的家里却突然热闹起来。因为干儿子李国山从天津赶来。一进门,就“扑通”一声在王院长面前跪下,深情地说:“父亲在上,受儿一拜!”并祝王养富父亲节快乐!这场景使许多人纳闷:一位退役军人怎么认王院长为干爹?他们是怎么结识的?王院长究竟对这位退役军人有什么大恩大德,值得他在父亲节时特地奔来对他进行节日祝贺?   事情还得
期刊
就在夏花灿烂的五月,俺的“傻”娘离开了深爱她和她深爱的儿女们。   三十年前,父亲用一辆自行车将俺的“傻”娘带回了家。自从俺的“傻”娘嫁给父亲,爷爷奶奶就和我们分了家。除了两双碗筷、一口锅,还有一堆借钱、借粮的欠条。俺的“傻”娘和父亲借遍了乡里乡亲,盖起一座半砖半土坯的房子,才算有了个容身之所。    不知怎么的,俺的“傻”娘始终不受爷爷奶奶的青睐。后来,私下里我听邻居说,爷爷奶奶嫌她笨,斗大的字
期刊
那是我大学毕业后在海南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回老家探亲,心情特别激动。路上,我心里突然一阵莫名的害怕,“操劳半辈子的母亲是不是苍老了、有了白发?”我一路风尘一路虔诚地祈祷。   烈日下,母亲穿了件红艳艳的裙子,撑着一把紫色自动伞来车站接我。“飞儿。”母亲叫着我的乳名。等反应过来,我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不是笑着时眼角几条鱼尾纹,那一头烫黄了的卷发,还真看不出母亲已年过50,尤其是那红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