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训练的“苦辣酸甜”

来源 :百姓生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ngfe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建国六十年,我国将举行大阅兵。很多朋友来信,询问“世界阅兵,中国最好。但是,队伍、动作那么整齐,是怎么练出来的?”今天,本刊约请参加过建国五十年国庆阅兵的李明飞同志现身说法,用自身的见闻和感受介绍大阅兵的情况,以飨读者。
  
   1999年3月24日,是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日子,在清晨蒙蒙细雨中,搭载着我们海军院校方队380名受阅队员的列车缓缓驶入北京站,当我走下火车,开始想象即将驻训的阅兵村是什么样子时,站台上的广播播出了“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的新闻,听到这个消息,我不仅觉得天又阴了一些,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也使我对即将开始的训练更加期盼。
  
   “苦”
  
   阅兵训练中“苦”的事情有很多,我选择写自己亲身感受,记忆最深的。北京进入6月份后,正午阳光直射的机场跑道能够烤熟鸡蛋。由于汗水的浸泡,再加上太阳长时间的照射,我的皮肤开始有了过敏反应。最初的一个星期,后背的皮肤上起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疙瘩,有些痒,但还可以忍受。随着训练的进行,后背的皮肤渐渐的变得像老树的根,盘根错节,用手触摸没有一处是光滑的,感觉也由轻微的痒变成灼热的痛,随之而来的是一夜夜无法入睡,半夜起来用冷水冲身才能让自己减缓痛楚,安稳地睡上二三个小时,直至天亮。由于训练紧张,我一直没有请假看病,仅仅从军医那里要了些药自己涂抹,但使用后没有什么效果,才向区队长请假,到现在我也忘不了当时区队长看到我后背时的表情和动作,他先是猛的从床上站起,头撞在上铺的横梁上,也顾不得疼痛,只是用瞪得溜圆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我的后背,像看到什么恐怖东西似的,看得我浑身发毛,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训斥:“你怎么才告诉我!” “怎么现在才请假!” “马上去看病,马上!”,最后几句基本是用吼出来的。
   看完病回到训练场,一个星期后,我的后背开始脱皮,班长连着几天将后背一层层的死皮帮我揭下来,皮肤危机终于过去了,自己才松了口气。现在唯一的遗憾是始终没拍张照片留作纪念。
  
   “辣”
  
   北京的夏天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热浪滚滚,什么叫热风扑面,灼热的空气使人呼吸都不顺畅。这时的训练场上你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队员们原地休息的时候,双脚会不断的交替抬起放下,远处看去就像在沙漠上奔跑的蜥蜴,因为地面太热,两只脚需要不停地交替散热,看着彼此滑稽的动作,每个人都是边“跳”边笑。这就是我们训练场上“火辣辣”的一面。
   结束了一天的训练,每个人都是“灰头灰脸”的,大家不约而同地奔向洗漱区洗澡,我们的洗漱区在营区的一侧搭了个露天简易凉棚,凉棚下装有两排水龙头,并建有洗漱池。刚开始的时候,很多战友不习惯在露天“裸浴”,身上多少要穿点什么,却难以洗得酣畅淋漓,时间一长哪还有什么顾及,纷纷“一丝不挂”的加入到洗澡的队伍中。这样一来,阅兵方队每天训练结束后,都会在洗漱区看到这“火辣辣”的场景,爱玩的队友有时还会在那里用脸盆打水仗,可以说这里成了我们放松身心的地方。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逐渐发现彼此皮肤的颜色悄然发生了变化,那就是越来越黑,而且黑白分明。随着天气变得更加炎热,方队领导决定让队员身着短裤训练,时间一长,每个人的大腿都有了一道明显的“分水岭”,上白下黑,洗澡的时候再配合上胸口的“V”字型图案,就更加滑稽了。记得一次洗澡的时候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女兵”,结果导致整个洗漱区内“鸡飞狗跳”,“裸奔”的人就像没头的苍蝇不知道躲到哪里,事情过后每次谈及此事,大家都会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揭露当时的“丑态”。
   其实,每次看到大家洗澡的场景,我都会强烈地感觉到队员们被晒得黝黑的身体内,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正在积聚,等待爆发。
  
   “酸”
  
   心“酸”的故事并不多,现在回忆起这些故事还历历在目,让人割舍不下。
   临近10月,每个人的心开始变得敏感和紧张,原因很简单,马上要确定替补队员名单了。随着名单的确定,我们这些“榜上无名”的人都松了口气,可心里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快乐,看着和自己一起训练了一年的战友最后却不能一同在天安门前走过,那种感觉就像将浓浓的咖啡含在嘴中,苦涩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替补队员有的是因为在训练中受了伤,无法跟上训练进度;有的是因为最后关头病倒了;有的仅仅是因为身高与整个排面不协调;无论是什么原因,大家都无一例外选择了服从。就在我们以为替补队员要离开队伍的时候,他们的身影却重新出现在训练场上,从协助教官拉基准线、纠正队列动作到休息时帮队友打水、放松肌肉,凡是需要帮助的地方都会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看着他们没有丝毫拖沓的动作和一丝不苟的表情,我们每个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从他们坚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训练场是多么的不舍,可以感觉到他们已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战友身上。可是又有谁知道,当熄灯号吹响后,被子里那低低抽噎的声音有多么悲伤!
   一首歌中唱到“当兵的来时夜夜梦家乡”,我们这些二十岁不到的小伙子们,第一次远离家乡,第一次肩挑祖国赋予的重任,第一次面临如此重大的考验,苦了、累了,不自觉的就想回到父母的身边,想起他们平日里的关心呵护,真想在阅兵结束后回家探望一下父母,向他们诉说自己阅兵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看看自己被晒得黝黑的脸上滑稽的“白道道”,让父母知道他们眼中的“娃儿”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校学员,然而事情总是出乎意料。国庆阅兵刚结束,我的战友就接到了家里老人去世的噩耗。那天,他久久无语,之后就是不断说“为什么?为什么?……”谁也不知道他想问什么,也许是问为什么家人没有及时告诉他,也许是问为什么他不能在老人临终前陪在床边,也许是问为什么不幸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其实在训练期间,他从家人电话里的只言片语中已经感到了一些端倪,可是紧张的训练生活让他无暇顾及,即便给家里打电话也只是简单的询问,家里人怕他分心影响训练,也始终没有如实相告。谁又能想到在阅兵结束后,他和老人已经天人相隔。看着他含泪的双眼和模糊的视线,所有战友都感同身受,不禁潸然泪下。
   这就是将心酸埋藏心底默默奉献的受阅队员,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甜”
  
   都说苦尽甜来。在阅兵村严格枯燥的训练中,也有我们自己的“甜”,有首长表扬的“甜”,有方队合唱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甜”,也有自己训练水平提高后心里美美的“甜”,但是让我最难以忘记的是老百姓给予的如陈年佳酿、回味悠长的“甜”。
   阅兵结束后,我们原地休整3天,首长批准院校方队可以到天安门游览。在北京训练的大半年时间里,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能怀着轻松的心情走过天安门,心中有激动、有兴奋、更有期待。车队到达天安门附近,我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列队,等方队队长宣布完销假时间、地点及游览时的注意事项准备解散时,“意外情况”发生了。方队周围围观的群众一下子涌了上来,“你们是那个方队的?”,“你们好黑呀!都是晒的吗?”,“你们是什么兵呀?”,围观人群不停地问着,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打量着我们,队员们不好意思向外挤,只能一边回答一边慢慢的向外挪。这时,也不知是谁问了一句“可不可以和你合个影?”,一下子周围的人群开始沸腾了,“和我照张相吧?”、“下一张和我照好吗?”、“哥哥你能抱我照吗?”,队员们马上就被群众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包围”了。我则瞅准机会拉着战友冲出了包围圈,开始了我们的游览,毕竟时间有限嘛!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恰恰相反,这才仅仅是个开始。周围的游客开始对我们进行了“堵截”,只要有一个人拦住我们要求合影留念,我们就会在原地接待至少10批游客,外国朋友则一手举相机,一手拉着我们,嘴里说着“plese、photo”。一些游客诚挚的对我说,“你们的方队走的很整齐,很漂亮”、“你们走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看到国家强盛我们老百姓都感到骄傲”。我能够感受到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尊敬,虽然我暗暗心疼游览时间的减少,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当我返回方队,询问其他战友一天的经历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虽然每个人都没能玩的尽兴,但脸上流露出的都是无比的自豪之情。
其他文献
去年底,两年没回老家的我又高兴了一回。与亲人相聚的日子,自然会留下许多深刻的记忆。但真正在我内心打下烙印的是,我听到了以前在家从未听过的一些新鲜话。这让“草根”出身的我,惊叹不已。    “村里通了公交车!”过去,市公交系统末端到乡镇,由于马路是石头和煤渣铺成的,坑坑洼洼,乘车的人也不多,所以一天只有两趟。到了乡镇,还要步行几十里土路,回一趟家很不容易,所以我催促老爸早点儿买票乘车,别错过一趟车又
期刊
很小的时候,每到夏天,住在大杂院里纳凉,听爷爷奶奶们讲解放前受苦受难的故事。那时最醒目的,就是人手一个芭蕉扇,它是炎炎夏日里唯一的不可缺少的纳凉工具。   古老的芭蕉扇,走过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它曾经存在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也曾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从出生直到故去。然而当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古老的芭蕉扇,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因为随着新中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一个能够不用手摇插上电就能够自动来风的新玩
期刊
在我的钱包里,至今珍藏着一张20多年前的“电视优惠券”。这是我今年年初休假时,在家中无意中发现的。每当看见它,关于电视机的点滴记忆便立刻充盈脑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白电视机在农村还是个“稀罕物”,很少有人买得起,十里八村也就一两台。当时,邻村张老太家有这么一台“宝贝”,每天晚上6点到7点,播放一个小时,过时不候。用张老太的话说,电视累了,得歇歇。我和二姐都是“电视迷”,《上海滩》、《射雕
期刊
自打妈妈进城后,与妈妈一齐动手包顿水饺吃,是我最高兴的事。   先前也不是没在一起吃过水饺,只是每次吃水饺,没等动手包,熟水饺早已上桌了。去年元旦这天,我与爱人商定,回家与妈妈一起包顿水饺吃。   早晨,爱人就从集贸市场买来肉和韭菜。她在家里先把面和好、馅调好。不到11点,我们就提着面团、水饺馅来敲妈妈的门。正巧,妈妈也在做水饺馅。当知道我们的目的后,她十分欣喜和激动。一边包着水饺一边拉家常,温馨
期刊
水晶饰品市场两年前就已经逐渐兴起,网上活跃在这个市场上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水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饰物,更多的具备星相和趋吉避凶的防身物品,其附加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其原来的价值。所以这类水晶饰品在网上的需求越来越大。不过相伴而来的是新手之间的价格战,如何在价格地雷阵中生存下来,并且让那些最刁钻的客户成为你的忠实客户,帮助你传递网店的好口碑,将是网上开店成功的关键。  不怕价格战,一般人都觉得奇怪,网上的价
期刊
我的母亲是位农村老太太,虽然70多岁,也是小脚,可她比一般农村老太太心胸大度,眼光长远。   说大度,实际上就是开通的意思,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不是“小农意识”。作为女儿,我总觉得母亲有大家风范。   就说我谈恋爱时,因为自己的相貌啦、为人啦比较说得过去,“红娘”差点踢破门槛。还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手段与母亲攀亲戚关系,希望她“一锤定音”。也有不少人又是许房又是许地的,希望打动母亲,她一概不为所动。  
期刊
父亲节,是纪念父情、缅怀父恩的伟大节日。今年的父亲节那天,北京肌萎缩中医研究院院长王养富的家里却突然热闹起来。因为干儿子李国山从天津赶来。一进门,就“扑通”一声在王院长面前跪下,深情地说:“父亲在上,受儿一拜!”并祝王养富父亲节快乐!这场景使许多人纳闷:一位退役军人怎么认王院长为干爹?他们是怎么结识的?王院长究竟对这位退役军人有什么大恩大德,值得他在父亲节时特地奔来对他进行节日祝贺?   事情还得
期刊
就在夏花灿烂的五月,俺的“傻”娘离开了深爱她和她深爱的儿女们。   三十年前,父亲用一辆自行车将俺的“傻”娘带回了家。自从俺的“傻”娘嫁给父亲,爷爷奶奶就和我们分了家。除了两双碗筷、一口锅,还有一堆借钱、借粮的欠条。俺的“傻”娘和父亲借遍了乡里乡亲,盖起一座半砖半土坯的房子,才算有了个容身之所。    不知怎么的,俺的“傻”娘始终不受爷爷奶奶的青睐。后来,私下里我听邻居说,爷爷奶奶嫌她笨,斗大的字
期刊
那是我大学毕业后在海南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回老家探亲,心情特别激动。路上,我心里突然一阵莫名的害怕,“操劳半辈子的母亲是不是苍老了、有了白发?”我一路风尘一路虔诚地祈祷。   烈日下,母亲穿了件红艳艳的裙子,撑着一把紫色自动伞来车站接我。“飞儿。”母亲叫着我的乳名。等反应过来,我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不是笑着时眼角几条鱼尾纹,那一头烫黄了的卷发,还真看不出母亲已年过50,尤其是那红艳
期刊
“午饭少吃点。”妈妈假装瞪眼嗔怪我不懂事的样子,然后又微笑着轻声说:“晚上多吃点饺子。”   老家有种说法叫“临行饺子”,意思是家里有出远门的人离开家的最后一顿饭,要吃饺子。这种讲究作为一种祝福、祈愿一直沿用至今。每个假期的时间好像总是匆匆而过,转眼又要踏上行程了,晚上十点钟的火车我就要离开家南行求学。   想想假期里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陪爸妈,而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忙自己的事。有时候自己也挺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