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中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7-02
  新课程背景下,单纯的知识传递已经不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在新教材中重点强调了案例、问题研究教学,突出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探究的过程,但是有些内容对我们的学生不一定适合,如何找到最有表现力、最适合我们学生的素材,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挖掘资源,注重质量和数量,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才能更好的利用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来支持地理课堂教学,在新形势下让地理课堂精彩纷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挖教材资源
  课堂教学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教学资源进入课堂,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学科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课标中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要求是最低要求。由此可见,选用什么样的课程资源进入课堂首先要从课程标准出发,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研读教材,深入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找准三者的连接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锁定什么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课程标准对接,提升教学理念,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创造性使用教材,若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吸收各个版本教材优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再创造,变教教材为活用教材。
  地理教材是主要的地理课堂教学资源,但地理教材不是唯一的地理课堂教学资源。尽管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但也是当下教师手上的主要文本资料,而且也是现成的经过专家论证的资料。不过专家编写的教材往往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水平,无法顾及个性需要及地区特色。因此还需要教师对其“修饰”一番:或增加,或筛拣,或重组,或加工,提升其文本资源价值。
  在讲述世界地理东半球的国家“澳大利亚”一节时。?“澳大利亚”一课中,共有四大知识模块:拥有一块大陆;低平的地形;古老的动物;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教学时将这四大知识模块设计成七大学习任务。学生则相应地分成1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以澳大利亚的某一特有动物来命名,然后领取其中一个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和自己收集的材料,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在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完成对澳大利亚一课的学习。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我就以学生较为喜欢的旅游为主线,采用了游记的形式,让学生分析形成原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从学习主体出发选择教学资源
  教师在筛选地理课堂教学资源时,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筛选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使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要研究学生现实水平,立足现实水平,挑战潜在水平,不仅考虑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而且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从学生需求出发选用课堂教学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梳理归类与整合,并通过教学进行验证,根据教学效果及时反思与调整。
  现代社会学生的信息来源广泛,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开发地理课堂教学资源,这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应发动学生参与搜集各式各样的地理课堂资源,并指导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去研究,根据一定的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并学会分辨、筛选、分类、检索和使用,让学生在搜集的实践中形成能力。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的兴起对教学来说是发掘了一个大宝库,她改变了学生的认识世界,从原来的书本、生活的二维世界,向书本、生活、网络三维世界转变。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也可以成为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方式以及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教师也理应将其纳入教学的视野内,将这些“第三世界”的信息加工整合进教学中来,把平时教学中难以形容,难以展现的这部分内容交给网络来完成。《澳大利亚》一节“你心目中的澳大利亚应该是什么样子”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搜集资料,以平时上课难以实现的形式上课,发挥想象力在网络上完成作业,课后由学生、其他教师、家长登陆网站评价每一件作品,最后选出创意奖、设计奖、实用奖等,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4学会捕捉地理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
  生成性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要在课堂上动态生成,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课程资源理念,具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灵活,为动态生成资源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課堂教学中,教师要用慧眼捕捉可生成的资源,如学生的疑问或奇怪想法,学生或教师的一个错误,不同意见的碰撞、突发性事件等,做到处变不惊,方可生成不可预约的精彩。
  4.1学生“错误”的引导。 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地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学生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端,是极其珍贵的,必须细心呵护。学生的求异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稚气,其结论也不一定正确,但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他们从小就获得敢于质疑和求异的自信和勇气。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应持一种大度、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要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充分暴露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4.2课堂讨论中的“亮点”利用。 如“澳大利亚”一节,在“发达农牧业和工矿业”一题目中教材说道:该处同时配有“自流井结构示意图”。在进行该内容教学时,教师提醒学生读图观察自流井水层各段的落差变化情况,并查看澳大利亚地形图。过了一会,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畜牧业发的的原因?学生回答说:澳大利亚中部地下水资源丰富为什么不发展种植业而发展畜牧业?教师略一愣,希望学生回“地下水丰富,地势平坦,草场面积广大”。稳定下来一想,继让人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老师进一步发问:澳大利亚中部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热量充足,具备了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发展种植业行不行?继而让学生讨论,学生们顿时兴趣高涨。显然,这节课教师没有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可是经过这一番讨论,学生对这个问题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澳大利亚中部表面虽然具备了发展种植业的条件,但由于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地下水的盐分太高不能用来灌溉,只能作牲畜饮水,因此只能发展畜牧业。师生共同探讨进行深层次的思维碰撞,产生顿悟与突破的那份精彩却是预设教学计划所难以达到的。如果教师强行把学生拉回“主题”,也引发不出学生那些精彩的表演。教师的随机应变与正确引导,给了学生思维发挥的空间,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教师的点评每一次都点到了要害。同时也纠正和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的词不达意经教师一点拨,他会顿感“就是这个意思!”,使学生另有收益。
  教师的设计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实际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教师应从教学情境的实际出发,捕捉地理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
  5家乡、学生是最好的资源宝库
  教学中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教师一定不能忽视从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生活中的、社区中的、家乡的现实中去挖掘资源。如在东半球的国家《澳大利亚》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体会该地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本地区的农民一般在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与什么因素有关?从而体会当地气候下,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情况。在认识省内区域《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认识,在班级学生中进行生活中家中有哪些电器产地在珠江三角洲的课堂统计,使学生认识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这样的资源因为贴近学生生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三维目标的达成有着其它资源所不可替代的效果。
  6学生的经验也是重要的资源
  经历了十多年的学习生活,他们在学习上也可以说有自己的“经验”了,而这个“经验”恰恰是我们老师忽略的。不要仅仅因为他们是“学生”,教师就想当然地以为,他们只能处在“学”的位置,只能坐等教师将相关知识传授给他们。其实他们也能凭自己的以往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样既能加强知识的深化,又能锻炼其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节,前一章主要讲述国家和地区的问题,在第一节中就着重提出了国家和区域的概念、分析区域和国家、掌握国家和区域的方法等,这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引领。有了这个引领后,后面涉及国家自然环境分析的内容就可以由学生自主进行了。“生不必不如师”,《澳大利亚》一节就可利用学生的经验资源让学生自学。
  7要善于应用国家大事、时政新闻、重大事件进行教学
  在世界地理东半球的国家《澳大利亚》的教学中,我联系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创设情境引入澳大利亚的学习,并提出了疑问:假如你是一位参加这届运动会的运动员,你需要了解澳大利亚的哪些知识?学生在情境中自然的就带着问题进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之中,对目标的达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中国区域地理《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的教学中,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区域的居民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民族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時为了使学生认识广州的主要铁路,并安排学生活动找找从滨州到广州看亚运要经过哪些铁路线。这里提到的2010年7月广州亚运会属于当前热点事件,学生知道也比较多,兴趣也很浓厚,因此教学时学生热情很高,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发现资源,进而优化资源,并且进行整合。当然,一堂课也不是把所有资源都吸收利用,也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利用相关资源,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预定目标出发,从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出发,从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风格出发,将这些资源巧妙地加以利用和整合,使资源水乳交融地与教学过程结为一个整体,更好的为教育服务。学生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同时,教师还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下,化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能力搞好化学教学,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基础;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动态实施课堂教学是关键;运用合理的方法做好课后反思是教学的提高和升华。  【关键词】教学设计原则; 课堂实施策略; 课后反思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7-02  课堂是学校中最普遍、最平常、最基本的细胞,新课程理念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8-01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情趣、导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1在无意处追问  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一些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狀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预设的环节。但在一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6-01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随着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普及,许多教师将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结构。在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它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内容,既有教师的精讲启发,又有现代媒体的适
【关键词】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研究永恒的主题,也是推行减负增效的根本途径。我们通过对三类不同课型:常态课,公开课,创新课的不同要求,以期达到预期的功效,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开放常态课;精磨公开课;勇上创新课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09-02  “课”是滋养思想的源泉,是研究教学
实现高效教学,使学生得到高效发展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面对内容多,时间少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要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
【摘要】 “共享备课组教师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指的是一种改变以往的“一班一师”制教学,充分利用本备课组教师资源而采用的“一班多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博采众长、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通过整个备课组的统筹安排,备课组所有人员的通力合作,来共同完成整个学期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们共享整个年段老师的最优质教学,还会有一种新鲜感,消除因长期由一个语文老师教学所产
【摘要】在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中,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要想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初级中学课程标准——英语》为指导,以新课改思想为理念,以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原则,围绕以创设教学情境为中心,着重阐述如何创设初中英语新教材课堂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实现初中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6-01  从语言文字训练的众多看法和认识中,我认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的过程。曾经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对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识字量  课堂教学中,课文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211-01  曾沛鑫老师是一位初中物理新老师,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公开招聘到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工作刚满二年,选择一位新老师读解他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因为教学艺术本来就存在于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学艺术并不是教学经验的使然,而是人们心灵相通本性的使然。曾老师年轻气盛、心智水平高、物理知识好、思想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大量初中阶段文化基础较差、尤其是数学科、又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断涌入中职学校,给中职阶段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中职数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