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演示实验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演示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在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进一步探究出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创造条件。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習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教师边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实验中你看到了哪些现象?(2)为什么水会流到集气瓶中?(3)流入水的体积占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说明了什么?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将问题逐一击破,得出结论。这时教师又适时提出:实验中的红磷能否用木炭代替?(已知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通过这样几个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推进,学生对该实验的原理有一明确的认识。
  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力求做到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同时还应对一些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学习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时,教师演示学生较难感知现象,于是我将静止的实验动态化,即设计成“动态”实验,明显改善了实验效果。将试管注入2~3毫升水,加热至沸腾,离开火焰2~3分钟,再向试管里的水中投入1~3粒氢氧化钠固体,结果止沸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样学生对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就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性认识。
  二、突出实验过程中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实验探究的主体,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亲手进行操作实验,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他们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是多种综合思维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实验的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培养。
  如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其中有一点是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时,会产生白色浑浊,这是学生早已熟知了的,但同样作为碱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却看不到任何现象。如何能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反应发生了呢?这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方案实施实验来探究证明。于是物理学中的压强原理等会被学生巧妙地应用起来,通过观察实验中的塑料瓶变瘪、气球膨胀、玻璃片被吸在瓶口、倒置试管中液面的上升或烧瓶中的喷泉等现象,甚至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看是否产生气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初中学生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情景。多媒体技术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选择、处理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进行,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例如: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实验;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的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于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少给学生条条框框的束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拓展,使学生放开手脚,支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认识科学知识。让创造的种子在实验中萌芽、生长,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其他文献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能动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变能力是当前教师面临的迫切任务。近年来,教学情境的创设被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并成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创设课堂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让学生觉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一种急于去探究解决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好课堂情境,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夏大豆产量不断提高,越来越要求进行平行施肥。而奥普尔就是一种能起到平衡土壤中养分作用的活性液肥,还能促使农作物生长健壮、增强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
一、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汕优桂32制种授粉期温、湿度最适点为28.8℃和73%,适宜温、湿范围为27.5—30℃和68—78%。为此我们把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月27日至9月11日,这样既避开
犬巴贝斯虫病是寄生于患犬红细胞的巴贝斯虫感染引起的,以溶血性贫血,发热,脾肿大为特征,严重危害我国犬只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有资料显示巴贝斯虫病患犬有一定肝肾功能损伤
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系皖2219具有高产、多抗、品质佳等优点,1995~1997年凤台县农科所2年区域试验,l次生产试验,3次平均单产479.3公斤,比扬麦158单产428.5公斤,增产sl公
摘 要: 探究式教学是一个新兴概念,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必要性,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内容适宜性策略和内容处理策略则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 探究式教学 问题情境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这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常见、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根据沙门氏菌对不同宿主的侵袭能力差异,可以分为广嗜性沙门氏菌和宿主特异型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基金会在去年举行“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大会之后,又邀请了范长江夫人沈谱和9名获奖者,就学习范长江精神,做范长江式的新闻工作者的话
在当前全国报刊林立、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有62年历史的新民晚报的总编,是怎样想又是打算怎样做的呢?兴许有人会说,新民晚报发展势头很好,有什么可忧虑的呀!不错,从
摘 要: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利用化学实验来开发、诱导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精练,在习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化学教学 思维能力  广西全区高中新课改2012年已经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对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