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斯顿的非洲探险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纷纷向海外殖民,非洲成了列强抢夺的对象。十九世纪初欧洲探险家对非洲内陆的考察,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必要的地理人文资料。其中,英国传教士、医生——大卫·李文斯顿最为出名。李文斯顿1840年受“伦敦传教协会”派遣,到南非传教,他通过医疗和教育改善非洲人的生活。但后来他开始对非洲的人文地理感兴趣,用了33年时间,先后四次深入南非进行探险和考察,成功穿过卡拉哈里“无水地域”,到达思加米湖,独自勘探了赞比西河。1854至1856年,他从西到东横越南非洲大陆,完成了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探险,发现了维多利亚瀑布、姆韦鲁湖和班威乌鲁湖,考察了尼亚萨湖和坦噶尼喀湖,并找到了刚果河的几个主要河源。
  李文斯顿在非洲考察期间,发表了《传教旅行》、《赞比西河及其支流》等,记载其探险生涯和考察成果。他的探险揭开了“非洲心脏”的秘密,有助于世界对中南非自然、社会状况的了解。1871年,李文斯顿连续三年音讯全无,《纽约先驱报》派记者亨利·斯坦利前往非洲追寻他的下落。
  1871年11月10日,前来支援的斯坦利在坦噶尼喀湖边上的乌吉吉小镇找到了病重的李文斯顿。他由于长期探险,身体虚弱不堪,但在接受了斯坦利的物资帮助后,他仍坚持留在非洲。1873年5月1日,李文斯顿去世,之后,亨利·斯坦利继续他的探险活动,完成了对刚果河的考察。
  虽然许多探险家是抱着探索的目的,李文斯顿甚至为研究非洲大陆献出了生命,但是,帝国主义的炮舰和军队也是踏着探险家的足迹接踵而来的。在瓜分非洲的狂潮中,帝国主义不顾非洲各国的历史、自然和经济条件,对非洲大陆進行任意的强制分割,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图1—4:纪念李文斯顿逝世100周年的一组邮票。1873年,利文斯顿病死于班威乌鲁湖南岸,他为非洲探险事业献出了生命。他的心脏被埋葬在非洲的土地上,遗体在他仆从的帮助下被运回英国。[马拉维 1973 ]
  图5—6:纪念李文斯顿逝世100周年一组邮票。[博茨瓦纳 1973]
  图7—12:纪念李文斯顿和斯坦利探索非洲100周年一组邮票。斯坦利本来是去追寻失踪的李文斯顿下落的,他在1871年找到了李文斯顿并为他提供了帮助,李文斯顿去世后,斯坦利继续了他的探险活动。[布隆迪1973]
  图13—14:伊丽莎白女王二世的十进制纪念邮票。两枚邮票都以非洲地图作为背景,因为两位探险家都是非洲探险的重要人物。图13是李文斯顿,图14是斯坦利。[英国1973]
  图15:美国宪法100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中间是英国当时在非洲航行的钢制船壳蒸汽桨船,此船被命名为MA ROBERT,这是李文斯顿夫人在贝加纳部落生下第一个儿子的名字。这些历史细节也反映了李文斯顿对非洲地理人文发现的贡献。[美国 1987]
  图16:刚果和比利时联合发行的纪念斯坦利的邮票。
  图17—18:纪念维多利亚瀑布被发现100周年一组邮票。在赞比西河上,李文斯顿见到了当地人称为“莫西奥图尼亚”的大瀑布。后来证实,这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瀑布。李文斯顿当即以英国女王的名字为之命名,称为“维多利亚瀑布”。[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 1955]
  图19:斯坦利和李文斯顿会面100周年纪念邮票。1871年,斯坦利和李文斯顿在乌吉吉小镇会面。这次会面对于李文斯顿南非探险活动的延长和斯坦利非洲探险的开启有重大意义。[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乌干达 1971]
  (参考书目:(美)埃里克·吉尔伯特、乔纳森·雷诺兹著,黄磷译:《非洲史》,(日)高木实著,简光沂编译:《世界地图邮票 趣闻与欣赏 收集与研究》,黄牧航供图)
其他文献
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新的发展格局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伴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确立和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消费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食品产业将迎来关键变革和发展新机遇,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提出。  他相信,未来,高品质、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产品将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具有的人文追求,体验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是人民版必修二的第二专题,主要介绍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曲折发展历程。在学习和探究这一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不同阶层人的家国情怀及其巨大的推
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42题是历史试题的点睛之笔。该题通过对历史文化传统的考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四翼考查要求,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读罢此题感慨良多,研究此题意义重大。  原题(括号内容为试题省略的《国史大纲》原文,本文作者所加。)如下: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
目前,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已开始投入使用。就当前可见的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来看,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类型多样,信息量丰富,与文字部分匹配度较高,是教科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就类型来看,部编教科书中的插图包括地图、文物图、人物图、遗迹遗址图、历史照片(场景图)等。教科书在插图设置方面的考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插图应当包涵较丰富的信息量,能够传达真实有效的历史信息。
阅读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1]。然而初中历史课堂“划重点”现象由来已久,阅读粗浅,满足于梳理要点,重记忆轻思维的碎片化学习,难以提升历史素养。历史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识记,而是以资源为
单元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对单元内容进行优化重组的教学方案。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通过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重组单元教学内容、开展单元学习活动、评价单元教学效果等流程完成单元教学任务,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1]在历史教学中倡导单元设计教学,在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新教材实施的背景下,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整体性发展,也更能够体现统编高中历史新教材“纲要”的编写理念。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强调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而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因此,家國情怀在诸素养中处于核心地位,被称为“历史教育的根本归旨”[2]。那么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即抽象思维。“历史的逻辑思维是在感知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表象的基础上,以抽象了的历史概念为运用形式,以认识历史的本质为目的的思维活动。”[1]历史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历史学科领域,运用历史概念、历史判断、历史推理和历史论证等思维形式反映历史事实、历史规律的思维活动中应具备的能力。”[2]  高考评价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日益严峻,防境外输入病例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新国展)成为首都机场入境北京旅客的转运集散地,全国各省区市都在此设立临时转运点,开展入境进京人员的接收、转运工作。  3月中旬,首都联防联控机制启动境外入京人员分流转运工作,为做好人员登记转运和服务保障工作,平顶山市按照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的部署安排,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选派驻京联络处和市疫情防控指
为了适应我国未来人才发展需求,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1]  因此,如何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更新历史教学设计思路,培养高校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统编版《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来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