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才是最理想的办学模式?
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探索之中,在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事例中去寻找答案。答案也许是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不可置疑的,那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就以哈佛大学为例。它不像我们这里的高考,一考定终生。
哈佛入学选拔看的是综合素质,除了成绩还要看你的“十八般武艺”,其中包括做社工、义工的经历;参与群体活动和社会调查的记录,看来对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特别的关注和要求。哈佛要的是有能力、有智慧、有禀赋、有求知欲望、有责任感、有创造性、能合群合作、能服务社会的综合性人才。这也是当今世界人才发展的走向、素质培养的方向。
梁妙仪,作为方圆实验学校的校监——一校之灵魂。她明确提出“现代整合教育”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向社会化素质的和谐发展。
她允许老师在整合创新试验中,磕磕绊绊,反反复复,甚至是失败,但她绝不允许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作改革的尝试。
我去采访司徒敏老师,她以三年(2)班为试点,搞的社会调查活动,充分体现校监倡导的教育整合创新思想。从她俊俏的眉宇之间透出的飞扬神采来看,她还沉浸在往日成功的喜悦之中。
她还记得,当搞社会调查想法一提出,校监、校长马上表示支持,还面授机宜。那些同学们可更高兴啦,像天大喜事奔走相告。
“三月是环保活动月,我们不如就调查小区环保情况吧!”不知谁第一个提出调查内容。
“好、好,我们都住小区,小区情况最清楚,谁也糊弄不了我们。”许多人马上附和。
“那么环保调查查些什么呢?
“有什么好想的?小区里不是有条小河吗?脏死了!水也很浑浊,我们去查小河水质不就行了!”王志业马上想到被污染的小河。
也许他的想法对大家有启发,接二连三大家都说出自己的见解。
“我说去调查噪音,我家附近在盖房,夜晚吵得不能睡觉。”……徐蕴琳的诙谐,惹得全场都笑了。
中队长最后综合大家意见,说这些都是环保问题,应该很好去调查,大家一致决定,成立六个调查组,全班36个同学都分到小组里去。于是小区实地调查活动开始了。
三月,羊城早已春暖花开,挺拔的木棉树上结着一朵朵鲜艳夺目的红棉花。老师说,红棉花也叫英雄花,是广州市的市花。这些花儿同学们可喜爱呢!它开得火红火红,就像树上挂着一只只报喜的红灯笼。
在和熙春风吹拂下,一个个小组出发了,同学们是那么精神抖擞,队旗在风中飘拂,像是唱着欢乐的歌。
先看看垃圾分类调查组吧。
这一组任务最艰苦,因为他们要和垃圾打交道。要知道,他们都是家里独苗苗、小皇帝,平常见到垃圾就远而避之,生怕弄脏衣服,又怕闻到臭味。可现在就像个捡破烂似的,见到垃圾桶就像见到宝似的,翻呀找呀看呀,一个个垃圾桶都给翻了个底朝天,你说有多恶心!更难堪是路人的眼光,他们好像在说:这些不懂事没教养的孩子,什么不好玩,还来玩垃圾。你说多气人!小伙伴心想:谁在玩垃圾?真是无聊,没看见我们还戴着口罩、手套吗?穿得整整齐齐,像个捡破烂的吗?同学们才不管路人怎么看呢?他们只知道,自己在执行任务。同学们把社会调查看得非常神圣,所以调查工作特别认真。
调查中同学们发现,在没有分类的垃圾桶里面,还有不少有害、甚至是有毒的垃圾呢!像废电池、破烂日光灯管、折断的水银温度计、以及五花八门的过期药品,也都往桶里面扔,这怎么了得!
同学们还发现,分类垃圾桶里,实际上垃圾并没有分类,像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这些可再生回收垃圾,全都和不可回收的果皮、菜叶、剩饭菜等垃圾混在一起。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同学们又进一步深入调查。他们在小区里,访问一些大婶、阿婆和家庭主妇,问他们知不知道,倒垃圾要分类?知不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谁料,很多人都摇头说不清楚,还有人说根本不知道。
他们还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垃圾桶上并没有标明,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什么是有毒有害垃圾?怪不得人家来倒垃圾一倒了之,这样就造成了垃圾污染。
回去以后,他们又上网寻找垃圾分类资料,看到一些先进国家的做法,知道广州市每天都处理垃圾5千多吨,如果全部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不但可以提高环保质量,每天还可节约费用20多万元,全年可节约8千万元。
调查结束后,他们还正儿八经向小区管委会提出建议,把小区所有垃圾桶都分类设置,贴上垃圾分类指示牌、标明各种垃圾的名称。还建议小区宣传橱窗,加强垃圾环保宣传、引起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
小区管委会对同学们的调查,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们是小区的环保卫士。
小伙伴听了可高兴啦!好像一下子懂得很多事情,一下子变成一个小大人了。他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那意思好像说:你看,我们有多棒!
是的,他们真的做得很棒,让我们记住这些小卫士的名字吧,他们是:彭卓世、凌欣琳、吴伟栋、陈诗敏、陈美盈。
当然,其它几个小组也做得很棒、很棒。
绿地面积调查组,调查情况表明,小区共有20万平方米面积,绿地面积有4.5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可达22.5%。
植物种类调查组,调查后知道,小区里大约有五六十种植物,数量达到十万棵之多。
水质状况调查组,直接看到两个水塘的水质比较好,还有小鱼在池里游来游去。但小河的水质状况就很糟了,河水是暗红色的,水里还有腐烂树叶和垃圾,气味也很臭。
噪音扰民调查组,走访了在建的新瑞居工地附近的皓月居、清风居居民,听他们反映,晚上睡觉受工地噪音干扰,难以入睡,影响了身体健康。
宠物情况调查组,挨家挨户去访问:你家有养狗吗?给狗办证了没有?打预防针了没有?问得可仔细呢!他们还在草坪旁边“守株待兔”,留意观察那些流浪狗,听说它们老是去糟蹋小区的花花草草。
别以为调查完了,大家回家玩去了,一回家同学们都忙着翻书、上网查资料,学到许多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
就说绿地面积调查组吧,每人手上都下载了一份资料,“绿地有什么好处呢?”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发言。
江伟昕首先说:“绿地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使我们感到舒服。”
“绿地可以美化环境,绿草如茵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王志业做了补充。
胡继祖又说了一个新观点:“绿地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减弱噪音的生成。”
“还有!还有!”李康彦接着说:“绿地可以吸收、稀释周围环境中一部分有害物质,从而降低有害气体的程度,使空气净化。”看来,他下载的文字,已超过他的认知水平,读得不那么顺畅,但热情不减。
最后,刘丹郑重其事告诉大家:“绿地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反射出适于视网膜的绿光、所以在绿草地上看书最舒服。”
噪声扰民调查组,还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出噪音对身体危害的依据:噪音会对听觉器官造成损伤、严重干扰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以至恶心、呕吐、头痛。当声音超过120分贝时,人们就会感到刺耳、心痛……
据说,这次小区环保调查活动皆大欢喜,学生和老师满意,家长和小区也满意。有家长反映,从此孩子在家里,总把环保当一回事,时时提醒家长,垃圾要分类放,遛狗不要遛到草坪上。和孩子一起上街,有时家长不注意,不小心还会乱扔纸屑果皮,嘿!总会遭孩子一顿严厉批评,搞得你下不了台。
司徒敏老师高兴地说: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呀!就个个像小博士似的,又写环保调查报告,还给管委会提合理建议,讨论时还搬出一套套道理依据来,真帅!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教育整合创新真不可思议。
我想,是的。别小看有点像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游戏,调查活动中蕴含几多的整合创新内容。对于学校教育传统方式那一套,我们早就习以为常、惯性运行。学生总是被一只有形或无形的手牵制着,被动地去学习一点知识,学生一旦失去牵制,就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知道为何去学习了,因为他们最缺的还是最宝贵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整合创新,就是要把被束缚的教育生产力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本领。当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区,这些教育元素和谐整合一块的时候,老师引领而不牵拉、激励而不强制、开启而不灌输,我们的学生则有幸矣!他们会学得更自由、更快乐、更持久、更有效。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梁妙仪校监爱说的一句话:“方圆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其深刻思想内涵,我想,大概从小区环保调查活动中,可以领悟出来,因为学生们懂得去学习社会这本无形的大书。
(本文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承诺》一书,作者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责任编辑萧田
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探索之中,在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事例中去寻找答案。答案也许是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不可置疑的,那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就以哈佛大学为例。它不像我们这里的高考,一考定终生。
哈佛入学选拔看的是综合素质,除了成绩还要看你的“十八般武艺”,其中包括做社工、义工的经历;参与群体活动和社会调查的记录,看来对社会实践活动,有着特别的关注和要求。哈佛要的是有能力、有智慧、有禀赋、有求知欲望、有责任感、有创造性、能合群合作、能服务社会的综合性人才。这也是当今世界人才发展的走向、素质培养的方向。
梁妙仪,作为方圆实验学校的校监——一校之灵魂。她明确提出“现代整合教育”办学理念,促进学生向社会化素质的和谐发展。
她允许老师在整合创新试验中,磕磕绊绊,反反复复,甚至是失败,但她绝不允许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不作改革的尝试。
我去采访司徒敏老师,她以三年(2)班为试点,搞的社会调查活动,充分体现校监倡导的教育整合创新思想。从她俊俏的眉宇之间透出的飞扬神采来看,她还沉浸在往日成功的喜悦之中。
她还记得,当搞社会调查想法一提出,校监、校长马上表示支持,还面授机宜。那些同学们可更高兴啦,像天大喜事奔走相告。
“三月是环保活动月,我们不如就调查小区环保情况吧!”不知谁第一个提出调查内容。
“好、好,我们都住小区,小区情况最清楚,谁也糊弄不了我们。”许多人马上附和。
“那么环保调查查些什么呢?
“有什么好想的?小区里不是有条小河吗?脏死了!水也很浑浊,我们去查小河水质不就行了!”王志业马上想到被污染的小河。
也许他的想法对大家有启发,接二连三大家都说出自己的见解。
“我说去调查噪音,我家附近在盖房,夜晚吵得不能睡觉。”……徐蕴琳的诙谐,惹得全场都笑了。
中队长最后综合大家意见,说这些都是环保问题,应该很好去调查,大家一致决定,成立六个调查组,全班36个同学都分到小组里去。于是小区实地调查活动开始了。
三月,羊城早已春暖花开,挺拔的木棉树上结着一朵朵鲜艳夺目的红棉花。老师说,红棉花也叫英雄花,是广州市的市花。这些花儿同学们可喜爱呢!它开得火红火红,就像树上挂着一只只报喜的红灯笼。
在和熙春风吹拂下,一个个小组出发了,同学们是那么精神抖擞,队旗在风中飘拂,像是唱着欢乐的歌。
先看看垃圾分类调查组吧。
这一组任务最艰苦,因为他们要和垃圾打交道。要知道,他们都是家里独苗苗、小皇帝,平常见到垃圾就远而避之,生怕弄脏衣服,又怕闻到臭味。可现在就像个捡破烂似的,见到垃圾桶就像见到宝似的,翻呀找呀看呀,一个个垃圾桶都给翻了个底朝天,你说有多恶心!更难堪是路人的眼光,他们好像在说:这些不懂事没教养的孩子,什么不好玩,还来玩垃圾。你说多气人!小伙伴心想:谁在玩垃圾?真是无聊,没看见我们还戴着口罩、手套吗?穿得整整齐齐,像个捡破烂的吗?同学们才不管路人怎么看呢?他们只知道,自己在执行任务。同学们把社会调查看得非常神圣,所以调查工作特别认真。
调查中同学们发现,在没有分类的垃圾桶里面,还有不少有害、甚至是有毒的垃圾呢!像废电池、破烂日光灯管、折断的水银温度计、以及五花八门的过期药品,也都往桶里面扔,这怎么了得!
同学们还发现,分类垃圾桶里,实际上垃圾并没有分类,像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这些可再生回收垃圾,全都和不可回收的果皮、菜叶、剩饭菜等垃圾混在一起。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同学们又进一步深入调查。他们在小区里,访问一些大婶、阿婆和家庭主妇,问他们知不知道,倒垃圾要分类?知不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谁料,很多人都摇头说不清楚,还有人说根本不知道。
他们还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垃圾桶上并没有标明,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什么是有毒有害垃圾?怪不得人家来倒垃圾一倒了之,这样就造成了垃圾污染。
回去以后,他们又上网寻找垃圾分类资料,看到一些先进国家的做法,知道广州市每天都处理垃圾5千多吨,如果全部实行垃圾分类回收,不但可以提高环保质量,每天还可节约费用20多万元,全年可节约8千万元。
调查结束后,他们还正儿八经向小区管委会提出建议,把小区所有垃圾桶都分类设置,贴上垃圾分类指示牌、标明各种垃圾的名称。还建议小区宣传橱窗,加强垃圾环保宣传、引起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
小区管委会对同学们的调查,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们是小区的环保卫士。
小伙伴听了可高兴啦!好像一下子懂得很多事情,一下子变成一个小大人了。他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那意思好像说:你看,我们有多棒!
是的,他们真的做得很棒,让我们记住这些小卫士的名字吧,他们是:彭卓世、凌欣琳、吴伟栋、陈诗敏、陈美盈。
当然,其它几个小组也做得很棒、很棒。
绿地面积调查组,调查情况表明,小区共有20万平方米面积,绿地面积有4.5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可达22.5%。
植物种类调查组,调查后知道,小区里大约有五六十种植物,数量达到十万棵之多。
水质状况调查组,直接看到两个水塘的水质比较好,还有小鱼在池里游来游去。但小河的水质状况就很糟了,河水是暗红色的,水里还有腐烂树叶和垃圾,气味也很臭。
噪音扰民调查组,走访了在建的新瑞居工地附近的皓月居、清风居居民,听他们反映,晚上睡觉受工地噪音干扰,难以入睡,影响了身体健康。
宠物情况调查组,挨家挨户去访问:你家有养狗吗?给狗办证了没有?打预防针了没有?问得可仔细呢!他们还在草坪旁边“守株待兔”,留意观察那些流浪狗,听说它们老是去糟蹋小区的花花草草。
别以为调查完了,大家回家玩去了,一回家同学们都忙着翻书、上网查资料,学到许多书本上没学到的知识。
就说绿地面积调查组吧,每人手上都下载了一份资料,“绿地有什么好处呢?”大家争先恐后抢着发言。
江伟昕首先说:“绿地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与湿度,使我们感到舒服。”
“绿地可以美化环境,绿草如茵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王志业做了补充。
胡继祖又说了一个新观点:“绿地可以保持水土不流失,减弱噪音的生成。”
“还有!还有!”李康彦接着说:“绿地可以吸收、稀释周围环境中一部分有害物质,从而降低有害气体的程度,使空气净化。”看来,他下载的文字,已超过他的认知水平,读得不那么顺畅,但热情不减。
最后,刘丹郑重其事告诉大家:“绿地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反射出适于视网膜的绿光、所以在绿草地上看书最舒服。”
噪声扰民调查组,还从《十万个为什么》中,找出噪音对身体危害的依据:噪音会对听觉器官造成损伤、严重干扰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人神经衰弱、消化不良,以至恶心、呕吐、头痛。当声音超过120分贝时,人们就会感到刺耳、心痛……
据说,这次小区环保调查活动皆大欢喜,学生和老师满意,家长和小区也满意。有家长反映,从此孩子在家里,总把环保当一回事,时时提醒家长,垃圾要分类放,遛狗不要遛到草坪上。和孩子一起上街,有时家长不注意,不小心还会乱扔纸屑果皮,嘿!总会遭孩子一顿严厉批评,搞得你下不了台。
司徒敏老师高兴地说: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呀!就个个像小博士似的,又写环保调查报告,还给管委会提合理建议,讨论时还搬出一套套道理依据来,真帅!她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教育整合创新真不可思议。
我想,是的。别小看有点像小朋友玩过家家的游戏,调查活动中蕴含几多的整合创新内容。对于学校教育传统方式那一套,我们早就习以为常、惯性运行。学生总是被一只有形或无形的手牵制着,被动地去学习一点知识,学生一旦失去牵制,就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知道为何去学习了,因为他们最缺的还是最宝贵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整合创新,就是要把被束缚的教育生产力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本领。当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区,这些教育元素和谐整合一块的时候,老师引领而不牵拉、激励而不强制、开启而不灌输,我们的学生则有幸矣!他们会学得更自由、更快乐、更持久、更有效。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梁妙仪校监爱说的一句话:“方圆学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全面发展。”其深刻思想内涵,我想,大概从小区环保调查活动中,可以领悟出来,因为学生们懂得去学习社会这本无形的大书。
(本文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承诺》一书,作者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责任编辑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