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的复兴

来源 :群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py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儒学为中心的华夏文化是东亚传统文化的源头。“十年动乱”,全国人民发生精神休克,一度呆若木鸡,丧失了思考能力。后来慢慢清醒过来,恢复思考文化问题。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阿弥陀佛,无人再听。外来教条不答国情,强行灌输,激起反感。既不要传统文化,又不要现代文化,中国大地成为一片文化荒原。这时候,华夏传统自然复苏,儒学哲理记忆犹新,悄悄地填补了文化的真空。
其他文献
吟诵,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传承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介于读和唱中间的形式,既遵循语言的特点,又根据个人的理解,突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思想情感,比朗诵要细化、充分得多
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首先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同时需要有正确的方法。方法问题很重要。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当前特别要强调采取辩证的方法
诗词吟诵是展现诗心、点燃诗情、表达诗美与感动读者的重要手段。一字一音、一调一义的汉语,最宜于以灵活多变、抑扬顿挫的节律来表现诗词之深情、意象之大美。我国的诗词从来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补充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创造力。知识是由想象激发活化的,是由想象推动发展的,是由想象带进无限的。失去想象
星期天,我家来个小客人,是个只有四岁多一点的小男孩。大人们兴奋地在聊天,冷落了他,他显得很寂寞,大人们越来越高兴,他却噘着嘴越来越不高兴。我便和他一起玩,我问他“你会画画吗?”
我早晨起床下楼,脚步轻轻地踏进父亲的门口,床前总是一张小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插入短烟嘴里,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
鲁迅作品一直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很重要的资源。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些版本的语文教材新编时在鲁迅经典课文的取舍设计上有变化,兼之大众媒体加入,
朱熹夫子教导我们说:“智是知得到,圣是行得到。”
在中小学的所有学科中,人们对语文评议最多。有人甚至说语文学科“误尽天下苍生”,真是一顶吓人的大帽子。我想,是不是大家对语文学科的要求太高,赋予的任务太多了?
在大陆举行的一次名师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应邀进行了一堂教学展示。笔者特别选择了大陆人教版的一篇课文《鲸》进行教学示范。主要原因在于这是一篇相当“纯粹”的知识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