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融入HPS内容促进科学本质的认识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40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沪科版”九年级“比热容”一课为例,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维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达成。从在概念的初步形成阶段,如何把“物理观念”有效落实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概念建构推进阶段,如何把“科学思维”实效达成于情境创设之中;在概念的理解内化阶段,如何把“科学探究”强效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概念的强化应用阶段,如何把“科学态度与责任”高
摘 要:本文以“摩擦力”教学设计为例,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教学设计;摩擦力;物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2-0031-3  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  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人教版弹力定义、赏析近两年新课标试卷中的弹力试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弹力;全国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1-0048-3  弹力,随时可感,无处不在。在接触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存在弹力;在生活中,人们能够观察到应用弹力。弹力,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力之一。初中学习弹力,中考一定考弹力相
摘 要:“综合性”考查不仅是评估考生对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也能够反映考生面对复杂情境时的思维过程。文章从情境、思维、关联和错因四个方面对高考试题展开分析,提出“综合性”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三点启示:完善知识网络、建构物理模型和优化思维过程。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综合性;情境;物理模型;思维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确定的教育理念,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章以“弹力”教学为例,阐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概念教学;“弹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7-0034-3  2017年版课程标准确定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明确
摘 要:在分析深度学习的特征与表现基础上,对照核心素养要素的剖析解构,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为例,深至社会历史实践,深至学生心灵,培育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社会历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6-0008-4  1 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利用实验教具来辅助教学。演示实验正是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服务的,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笔者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这节课中的有关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回归生活。  关键词:演示实验;探究;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摘要:该文以提升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英语职业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结合剑桥计算机通用英语教材和优学院线上配套软件,深化計算机英语课程改革,通过互联网 教学新媒体的运用,探索高职计算机英语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实施结果及其积极影响。  关键词:优学院;线上线下;计算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9-0146-0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
摘 要:习题的质量以及习题教学的方式对高三复习效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高三学生就电磁感应中电量动量问题的复习,基于程序性知识的习得理论,采用习题组的策略。即通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习题组成的习题组的集成化训练,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这种复习策略在其他内容的复习中也同样有效。  关键词:程序性知识;知识结构;习题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以《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将教学的整体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小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超重;失重;教学设计  1 课前准备  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司南版”(山东科技),必修1第6章《力与运动》第4节,内容是本章知识应用的典型:超重失重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有利于学生巩固对这些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