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弹力定义赏析弹力试题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人教版弹力定义、赏析近两年新课标试卷中的弹力试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弹力;全国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1-0048-3
  弹力,随时可感,无处不在。在接触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存在弹力;在生活中,人们能够观察到应用弹力。弹力,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力之一。初中学习弹力,中考一定考弹力相关的试题;高中继续学习弹力,高考还是一定考弹力相关的试题。虽然弹力十分重要,但课本对弹力的定义,却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
  1 探讨弹力定义
  1.1 课本定义
  人教版物理必修1对弹力的定义: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2 提出问题
  从必修1对弹力的定义可以得出:物体首先发生“形变”,而后来要“恢复原状”,因此对与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产生了“弹力”。这说明弹性形变和弹力具有先后关系,即先有弹性形变,后才有弹力。由这个理解,提出一个新问题:既然先产生弹性形变,后才产生弹力,那么在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又是什么力使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呢?难道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还存在其他的力,这个其他的力使接触的两个物体先产生弹性形变,而后再产生弹力?笔者曾经把这个问题发到2 000人的“中学物理教育论坛QQ群(群号497614097)”,讨论了一个晚上也没有取得共识。
  1.3 正本清源
  要回答这个新问題,首页要搞清以下三个关系。
  (1)力与形变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中说:“什么原因使物体产生形变呢?这就是其他物体与这个物体之间力作用的结果。”从表述很容易产生错误的结论:力和形变是因果关系,力是原因,形变是结果。然而,有力不一定产生形变,还可以产生运动状态的改变。所以力和形变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必要条件关系;即有力不一定产生形变,但产生形变一定有力。
  (2)弹性形变与“恢复原状趋势”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中说:“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若力的作用没有撤去,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恢复原状趋势”,只是因为有力的作用,阻碍了物体恢复原状,让物体保持形变状态。因此,弹性形变和“恢复原状趋势”具有同时关系,即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3)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必修1中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接触力。接触力按其性质可以归纳为弹力和摩擦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由此可知,弹力是电磁力的表现形式,电磁力与分子间距离“密不可分”,而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宏观反映对应弹性形变,因此弹力和弹性形变互为因果关系,即因为弹力而产生弹性形变,因为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
  1.4 修正建议
  弄清了力与形变、弹性形变与“恢复原状趋势”、弹力与弹性形变的关系,可以把课本中弹力的定义修正如下:一个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会对跟它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
  1.5 实例分析
  书对桌面的压力:如图1,由于书的重力,书和桌面发生挤压,使书产生弹性形变,即书的弹性形变为向上凹;书要恢复原状,但桌面阻碍了书恢复原状,因此书对桌面产生了弹力,这个弹力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同理可知:由于书的重力,书和桌面发生挤压,使桌面产生弹性形变,即桌面的弹性形变为向下凹;桌面要恢复原状,但书阻碍了桌面恢复原状,因此桌面对书产生了弹力,这个弹力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根据弹力产生的机理,即书的弹性形变是由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而产生,桌面的弹性形变是由书对桌的压力而产生。
  2 赏析弹力试题
  每年高考,都会考与弹力相关的试题,本文选取2016年和2017年全国1卷和全国2卷的选择题进行赏析,感悟弹力在高考试卷的应用。近两年4个选择题,其中3个选择题考查多段绳的弹力,1个选择题考查杆的弹力,弹簧的弹力没有考。常用二力平衡规律和三力动态平衡规律解决问题。
  1.(2016年全国1卷19题)如图2,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赏析 因为物块a与绳子相连,由于物块a的重力作用,使绳子被拉长,从而在绳子两端产生了拉物块a的弹力和拉物块b的弹力。由于物块b的重力,物块b和桌面之间产生了弹性形变,因此物块b和桌面之间也产生了弹力。由于细绳跨过滑轮,细绳对细绳OO’有拉力,因此使细绳OO’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在细绳OO’两端产生弹力。因为F方向不变,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则可得各绳角度保持不变。对物块a受力分析:a受绳的拉力Ta和重力mag,因为物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Ta=mag,即物块a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由于是轻滑轮,且是光滑的,所以物块b受到绳的拉力大小与物块a受到绳的拉力大小相等,即Tb=mag,故A、C选项错误。对物块b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各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如图3所示。由受力平衡得:Tx f=Fx,Fy N Ty=mbg。T和mbg不变,当F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支持力N和摩擦力f就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故B、D选项正确。   2.(2016全国2卷第14题)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缓慢拉动绳的中点O,如图4所示。用T表示绳OA段拉力的大小,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 )
  A.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
  B.F逐渐变大,T逐渐变小
  C.F逐渐变小,T逐渐变大
  D.F逐渐变小,T逐渐变小
  赏析:由于物体的重力,使轻绳AB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在轻绳AB两端产生弹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mg和OB绳的拉力Tm。由受力平衡可得:Tm=mg。对O点进行受力分析:OB的拉力Tm,水平向左的力F,OA绳的拉力T。作出F与T的变化的动态图,由动态图5可以看出:在O点向左移动的过程中,F逐渐变大,T逐渐变大,故选A选项。
  3.(2017全国1卷第21題)如图6,柔软轻绳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间某点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初始时,OM竖直且MN被拉直,OM与MN之间的夹角为α(α>)。现将重物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α不变。在OM由竖直被拉到水平的过程中( )
  A.MN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B.MN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C.OM上的张力逐渐增大
  D.OM上的张力先增大后减小
  赏析:由于重物的重力和用手拉住绳的另一端N,从而让绳OM和绳MN发生弹性形变,在M点产生沿MO方向和MN方向的弹力。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OM绳上拉力F1,MN上拉力F2,由题意知,三个力合力始终为零,矢量三角形如图7所示。在F2转至水平过程中,MN上的张力F2逐渐增大,OM上的张力F1先增大后减小,所以A、D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
  4.(2017全国2卷第14题)如图8,一光滑大圆环固定在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小环下滑的过程中,大圆环对它的作用力( )
  A.一直不做功
  B.一直做正功
  C.始终指向大圆环圆心
  D.始终背离大圆环圆心
  赏析:由于小环的重力,小环和大圆环都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大圆环光滑,对小环只有弹力,弹力始终沿径向,与速度垂直,不做功,故A选项对,B选项错;小环位于大圆环上方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为支持力,方向沿半径向外,小环位于大圆环下方时,大圆环对小环的作用力为支持力,方向沿半径向里,故C、D选项错误。
  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科学思维要求学生对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本文通过对弹力定义的质疑和修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质疑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借用朱熹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意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栏目编辑 陈 洁)
其他文献
摘 要:本实验利用倍数法和控制变量法定量探究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量、时间的关系,得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关键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定量探究;数字化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1-0058-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中学物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在实验探究环节中,磁通量变化量的改变、对应的时间和电动势测量比较困难,造成了实
摘 要:POE教学策略立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发展规律,通过预测、观察、解释三个环节展开教学。在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的物理学科教学中,POE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被广泛使用,并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为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带来启示。因此,文章以“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片段为例,探讨POE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POE教学策略;物理教学;浮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知识本位”的复习教学关注的仅仅是解题能力、碎片化的知识,特征是学生在复习中处于被动地位。“素养本位”的复习教学更多的是关注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动学习。“素养本位”的复习教学要求教师创设真实的实验或生活情境,代替单纯理想化的习题情境,要求尊重学生的选择性、差异性,创设条件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和探究开展能动学习,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整合知识的体系和脉络,促进学生知识
无论在公开出版的教学参考书中还是习题集中,亦或是县、地、省级的示范课、竞赛课中,都把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归纳为以下四条:(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2)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粗糙;(4)两个物体相互挤压有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笔者认为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这样归纳是不恰当的,理由如下:  理由之一:从静摩擦力的定义来看,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传感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用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传统频闪照片实验在高中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低。而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手机传感器的功能,并在实验过程中感受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操作强,更直观,体现了核心素养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智能手机;加速度传感器;实
摘 要:新教材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而确定的。围绕学生学习过程展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方法的教学分析,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关键能力。本案例通过自制实验让学生感受向心力,定性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最后利用DISLab传感器实验定量研究向心力的大小规律。三部分都是以任务清单的形式围绕学生学习过程展开学习活动
摘 要:文章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滑块与滑板组合”为案例,总结专题教学的策略,包括专题选取策略、习题编制策略、学生学习策略、教师教学策略。并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物理知识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问题引导为手段,建构专题教学体系,有效地落实了物理核心素养,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专题教学;滑块与滑板组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在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標准(2011年版)》的要求来设计“学习使用托盘天平”这节课,整个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自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通过现场纠错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操作来巩固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课堂小结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教
摘 要:以“沪科版”九年级“比热容”一课为例,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维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达成。从在概念的初步形成阶段,如何把“物理观念”有效落实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概念建构推进阶段,如何把“科学思维”实效达成于情境创设之中;在概念的理解内化阶段,如何把“科学探究”强效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概念的强化应用阶段,如何把“科学态度与责任”高
摘 要:本文以“摩擦力”教学设计为例,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教学设计;摩擦力;物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2-0031-3  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  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