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eche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由来已久,但基本上都是由一线教师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主观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训练计划和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模式。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思维训练准备—备课及课堂训练—课外实践巩固”的可操作训练系统。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前理解 元认知监控
  
  当今世界处于激烈竞争之中,主要是经济力量的竞争,科技水平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一个人能否成才,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他是否进行有效的思维能力的锻炼。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维因素,凝结着人类优秀的思维成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可谓是得天独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由来已久,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到现在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发展思维能力”。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的研究在逐渐深化,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和改进的问题,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主观随意性强,缺乏统一的训练计划和目标,没有明确的操作流程。笔者在已有的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提出一套可操作的训练系统。以下将从思维训练准备、备课及课堂训练、课外实践巩固三个环节展开论述。
  
  一、思维训练的准备阶段——宏观准备
  
  (一)了解中学生思维的基本状况。
  教师除了要对中学生思维的共性特点有所了解外,还可通过平时的教学观察及有关思维特点测试问卷等手段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思维个性特点,甚至是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建立学生思维特点档案。
  (二)确定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主线。
  思维训练的内容众多,包括思维能力训练、思维品质训练、思维策略训练、思维模式训练、思维方法训练等,这几方面的内容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为了使思维训练更加有序、有效,必须确定出一个思维训练的主线,其他内容以训练点的方式作为训练主线的有益补充。点线结合,才能使思维训练既有序又全面。
  (三)根据思维训练主线,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划分。
  作为学科思维训练,教材依旧应该是我们进行思维训练的最主要的材料来源。但是,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往往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而并不一定满足思维训练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已设定的思维训练主线,去挖掘教材内容背后隐藏的思维训练价值,从整体上做出一个大致的划分和安排。比如:
  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不可避免还带有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而初一的课文主要是记叙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是重点训练学生形象思维。
  初中二年级,是思维发展的飞跃期。这时期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开始,也是逐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的开始。初二的教材刚好有两个说明文单元,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准确的含义、恰当的论断、合理的区分、明确的解说,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或者条分缕析地阐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可借这类文章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些逻辑思维的方法。
  初中三年级学生可能很多已经具备了高中生的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萌芽,初三上学期教材中的议论文居多。议论文往往以概念、判断、推理作为思維形式,以分析、综合、抽象、分类、比较、概括等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因此,可借这类文章继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掌握抽象思维的方法。另外,初三下学期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文学名著,而这时期学生的思维较刚入学时已有明显的发展,这时可着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大凡文章,都是形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体。因此,在进行思维训练时,还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讲读文学作品,在侧重训练形象思维的同时要辅之以抽象思维训练;讲读议论文、说明文,在侧重训练抽象思维的同时要辅之以形象思维训练。这既是文章自身的要求,也是思维训练的要求,同时又是阅读教学根本目的的要求。
  (四)丰富学生的“前理解”。
  “前理解”是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它是指学生在理解作品时的全部前提条件,包括经验、思想、心理、思维等因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敞开的状态,不断地形成、不断地发展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是多元的,应该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为什么有的学生分析作品能如此深入?为什么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呢?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前理解不同,对文本的理解自然存在差异。可见,前理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解水平,影响文本对读者的价值。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水平与能力,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丰富前理解。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推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广泛涉猎,丰富体验,不断积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备课及课堂训练阶段——微观设计
  
  根据思维训练主线,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划分,确定了每一学期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的目标后,便进入了具体的备课及课堂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可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尽量挖掘思维训练点,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在此以七年级上册《春》为例。
  思维训练目标:
  以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方法的训练为主线,重点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初步形成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训练方法包括联想法(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想象法(想象出画面、填补作品中的艺术空白、传奇性编创等)。抽象思维训练方法包括(概念法、比较法、推理法等)。
  思维训练具体实施步骤:
  1.导入课文。
  通过联想关于春的诗句,谈个人对春天的感受。——联想法(相似联想)
  2.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概念法。
  3.品味语言——想象法(想象出画面)、比较法(字、词、句的比较)。
  体会作者笔下的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发挥想象,说说自己喜欢的春之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要求他在描述时渗透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学生畅谈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学生畅谈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运用比较法去感受原字、词、句的美妙之处。例如,“小草偷偷地钻出来了”中的“钻”换成“长”好不好?“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小草”前面修饰“小草”好不好等。
  4.课外拓展——比较法(文章之间的比较)。
  向学生推荐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告诉学生《春》与《荷塘月色》写于不同时期,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不同的情调及风格。
  
  三、课外实践巩固阶段——元认知监控
  
  叶圣陶曾说:“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就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动他的脑筋的,看作者是怎样想和怎样写的。教师一方面给学生指点和引导,一方面督促学生练习,这就是训练。”要想让学生真正提高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我想仅靠课内教师指导下的训练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自我进行训练。具体该怎么做,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元认知策略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
  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这里说的元认知监控,即监控策略。监控策略主要是学习者对自己应用策略的情况进行监控,保证该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运用。具体做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学生自我提问法。使用自我提问法,首先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应用学习策略的“问题单”,这个可以由教师制定提供给学生自学时使用:
  (1)我能否运用逻辑思维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其他文献
对话教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学主题之一,支撑着学校教学领域。而与其它学科相較而言,语文的对话教学更为重要。陈思和先生认为语文课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把学生心灵中美好的、崇高的因素都调动起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对生活的美好信心。王富仁先生也认为语文课堂教育的核心是情感的培养[1]。总之,通过语文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应该成为有性灵的知识者。围绕这些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基于对话才能更好的展
摘要: 高中语文学科特有的艺术和形象思维功能,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的有力阵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竞争也日益激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备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从理论到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出善于应用新知识,观
红外焦平面阵列作为凝视型红外成像系统的核心组件,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红外探测器,但是由于传感器材料和制造工艺、信号处理系统暗电流噪声以及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探测
摘要: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战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应确立新的语文课程意识,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教师要用好教材资源,合理二次开发。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师生都是主体。同时,还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关注学生生活,生成学习资源,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语文课程 资源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课堂教学的生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文本内容和学生学习探究,运用适当的教学导入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语文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激活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思维模式,通过设计符合文本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发展认知规律的导入模式,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
语文课中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全社会的美育中,学校美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学校美育有很多种途径,而课堂美育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又是一个综合的美育课堂,在课堂美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个地位是由语文教学中自身的美育特点决定的。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价值    义务教育中的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
语音通信是一种基础而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语音信号的压缩编码是语音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为了满足移动通信系统对高质量语音和大容量系统的需要,用变速率语音编码来提高频带
在高速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传输媒质引起的多径失真会导致发射信号的时间弥散,从而产生码间干扰,为了能够恢复出发送信号,通常在接收端需利用均衡技术是抑制码间干扰,而盲均衡则是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实行教学民主化,构建多元解读平台,搞好语文教学的切身感受。  关键词: 课文 多元解读 个性 师生关系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课文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主观能动性,存在着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