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手法治疗头痛40例临床体会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aa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头痛 按摩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自觉症状,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健康。笔者自2003年7月至2007年10月用中医按摩疗法对40例头痛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76岁。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5年。依据国际头痛协会(1988)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病变和炎性反应感染等引起的头痛。
  1.2 治疗方法 按摩手法操作如下:①分推太阳法:患者仰卧,医者坐其头前。操作:医者用双手拇指螺纹面自印堂向上抹至前发际,然后沿前发际向两边分推至太阳,在太阳穴上点按,反复数次;②按揉五经法:体位同上,医者首先用双拇指螺纹面从两眉正中起沿督脉按揉上行至百会,后自攒竹起沿膀胱经按揉上行至络却穴止,后从瞳子髎穴起沿胆经至风池穴止。每条经络按揉至少3~5遍;③提拿头皮法:体位同上,医者一手扶其头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与食指桡侧面相对用力,拿捏头皮,迅速提起后让头皮自然回滑,此时可听到有响声,如此反复操作,方向自上而下、由前向后;④多指点揉头部法:体位同上;医者双手手指微屈略分开,以患者头中线为界,由前向后点揉,反复操作;⑤头部梳理法:体位同上,医者四指略屈曲,自上而下由内到外对患者头部进行梳理,反复操作;⑥按揉风池法:体位同上,医者双手中指屈曲,用中指指端顶于枕下的风池穴,力度稍重进行按揉;⑦扫散法:体位同上,医者一手扶其头部,另一手四指并拢在其头侧作快速扫散手法,两侧交替进行,反复操作;⑧颈椎拔伸法:体位同上,医者双手拇指置于下颌部,其余四指托住后枕部,将颈部向上拔伸,一次操作半分钟,重复3次;⑨提拿肩井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后,双手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提拿肩井穴,力度要适中,反复操作数次。⑩手法操作要领:手法要求要平稳而有节奏,轻而不浮,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全部操作每次30分钟,12次为1疗程。
  1.3 手法辨证 根据病症加减:①外感型:点揉印堂、按列缺、掐少商、拨按曲池、提拿大椎;②肝阳上亢型:点按膈俞、肝俞、胆俞、摩膻中、推三脘、分摩两胁、揉太冲;③脾胃虚弱型:擦脾俞、胃俞、三焦俞、摩腹部、颤点三脘,拨按足三里;④肾虚型:按肾俞、点命门、搓八髎、点三阴交、太溪;⑤痰湿中阻型:摩膻中、自胸推至腹,点中脘、水分、水道、丰隆穴。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经治疗头痛完全消失持续半年以上,随访未见复发者;显效:经治疗头痛缓解或消失,但有时复发;有效:经治疗头痛即可缓解,但经常复发;无效:经治疗头痛无改变,甚至加重。
  2.2 治疗结果本组40例,疗程最短者1次,最长者35次。临床治愈15例(37.5%),显效13例(32.5%),有效10例(25%),无效2例(5%),总有效率达95%。
  
  3 讨论
  
  头痛在临床上很常见,是一种患者头部疼痛的自觉症状。自古以来医家对其症状都有自己的观点,有认为外感而致者,有伤于脏腑气血者,也有瘀滞之说。总之,都认为内源于脏腑,而衰亏于气血。经脉失养,清阳不生,头不得融,脑不得充;或外邪入内,阻于经络,固而头痛;或内邪上逆,而冲于头;或痰湿内阻,清阳不生,固而头痛。脏腑气血衰退为病之本,经脉受阻治病为之标,实为下虚上实之症侯。治疗时笔者本着辨其证、求其本、以补益气血通经止痛为基本原则。辨其内因,肾虚者,滋阴补肾;肝气上逆、肝火上扰、肝阳上抗者,滋阴清肝,理气降逆;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健脾养胃,行气生血;痰湿中阻者,健脾利湿,理气化痰。
  头痛有太阳和阳明之分,但笔者认为头部经络就象网络—样的联接,而头痛伤于中经络者具多。用扫散和按揉五经法开动头部之经络以通经气,为治头痛的妙方。在点按穴位时应使患者局部有得气感,这样才能起到点穴的作用,从而达到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超短波、牵引及手法复位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临床120例经CT诊断及结合临床症状均符合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标准病患。给予超短波电疗法、腰椎牵引、手法复位综合治疗15天。结果:治愈: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ctivities of daffy living)完全恢复72例,显效:ADL基本恢复36例,好转:ADL较前有所改善10例,无效:2例。结论:超短波牵引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笔者自2005年4月-2007年4月,应用药物静脉滴注及腰椎牵引、斜扳法、弹压手法复位,综合康复治疗372例病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72例患者当中,男260例,女112例;年龄18-55岁之间;病程最短2天,最长半年。发病部位,腰4-5椎间
期刊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健脑通络口服液 治疗观察    1 中医疾病及病证诊断标准    参照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标原则》所拟定标准拟定。    1.1 中医诊断标准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孔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按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可见到多个年龄段,以青壮年居多,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不能较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基本上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类,都有疗效。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采用以按摩为主的方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期刊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按摩治疗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网球肘炎。该病是由肱骨外伤髁部伸肌总腱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引起。起病缓慢,初起时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有加重,病程长者有肌萎缩,常见于青壮年。  笔者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共诊治网球肘炎患者38例。现将一点感受汇报给大家,与同行交流。    1 肱解剖    骨外上髁、骨膜与深筋膜紧密结合,六块前臂后群浅层肌,以伸肌总腱共同起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学科特点与学科定位的论述。认为推拿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中医理论是其学科发展的源泉,指出推拿学的发展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秉承中医学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思想,沿袭脏象、经络、五体学说,气血津液理论。以通经络,行气血为基本原则,抓住练功、手法这两大法宝,才是推拿学学科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推拿学 理论系统 学科特点 学科定位    推拿学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学科,因历史
期刊
摘要 目的:验证推拿配合三步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推拿采用平推腰背膀胱经、督脉,拿揉下肢;点揉委中、申脉、仆参诸穴,点按阿是穴;叠掌揉患处;弹拨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及腰部夹脊穴、肾俞、志室、大肠俞等穴。三步针刺法,第一步针刺腰痛穴,反复捻转强刺激,不留针,配合患者腰部环转运动;第二步用齐刺法,以捻转泻法对阿是穴施术24次,配合腰部前俯后仰、左右旋转运动。第三步以2寸毫针刺气海俞、大肠俞
期刊
关键词 痛经 推拿治疗    妇女在行经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证,并随着月经周期性发作,称为痛经,也称经行腹痛。笔者自采用推拿治疗本病50例,疗效满意。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本病的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药玄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临床常见病。临床多采用保守疗法,如针灸、推拿和现代物理治疗手段等,这些疗法效果确切,但对中药内服法这一传统治疗手段似乎有淡化趋势。事实上,用中药内服,如自拟玄乌汤对缓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既经济方便,副作用又少等优点,如与针灸、推拿和现代物理治疗方法相结合,效果更佳,现总结如下
期刊
关键词 胃脘痛 按摩治疗 点接穴位法    笔者从1986年2月至2006年4月期间采用辨证施治、按摩胃脘痛穴位方法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50例患者中,门诊184例;住院166例,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8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5年;病情轻度68例,中度192例,重度90例。分型:①肝郁化火型110例;②肝气犯胃型90例;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