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

来源 :按摩与导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jue_wa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胃脘痛 按摩治疗 点接穴位法
  
  笔者从1986年2月至2006年4月期间采用辨证施治、按摩胃脘痛穴位方法治疗胃脘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50例患者中,门诊184例;住院166例,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8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5年;病情轻度68例,中度192例,重度90例。分型:①肝郁化火型110例;②肝气犯胃型90例;③脾胃虚寒型1例。
  
  2 治疗方法
  
  拟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类型胃脘痛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的原则,属于邪气阻滞者疏肝理气,食滞中焦,消导化积。胃脘痛日久不愈者往往属肝瘀化火伤阴兼血瘀者,当分别用益胃养阴疏肝化瘀治之。
  如脾胃虚寒型:症状:胃脘发凉隐隐作痛,喜暖喜按,得热痛减,食少乏力,泛吐清水,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缓无力。治则:温脾暖胃。治疗方法:①患者仰卧揉腹部中脘、神阙、关元穴;②点揉足三里、三阴交穴;③患者俯卧,用撑及肘尖揉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及命门穴,最后捏脊数10次。按摩穴位作用解释:揉腹部配点中脘、关元穴、神阙、命门穴,可以温中散寒,点揉三焦、脾俞、胃俞捏脊以补脾,点揉足三里、手三里、中脘、大肠俞、小肠俞以健胃,综合上述能使脾胃功能强健,寒邪温解,胃脘痛自然消失。
  
  3 疗效标准
  
  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症状改善或减轻为有效;症状元改善者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治疗胃脘痛各型350例,总有效率为97.7%。治愈258例,占73.7%o无效8例,占2.3%。有效84例,占24%。符合治疗标准。
  
  5 典型病例
  
  王某某,女,31岁,农民。于2006年9月5日就诊,主诉两胁胃脘胀满疼痛,1周加重3天。近来因家庭矛盾生气后突发两胁肋、胃脘胀痛、食欲不振,心烦口苦,暖气频作,太息、伴有少腹胀满,午后加重,大便不爽,2~3天1次,舌质红、苔黄厚,脉弦缓,BP:110/70mmHg。诊断:肝气犯胃型胃脘痛,治疗方法:①患者仰卧,医生用双拇指分推上腹部、上脘至神阙穴为重点,然后用双掌从上至下操腹部,点揉中脘、期门、天枢等穴位;②点足三里、太冲等穴位;③患者俯卧用拇指拨揉腰部两侧,即膀胱经络线,由第八胸椎旁至腰椎旁,肝、胆、脾、胃、大肠、小肠俞穴;④用拇指、食指、中指捏脊膀胱经络线,从大椎至长强反复10余次;⑤仰卧分推上腹部,点按期门、太冲、肝俞、脾俞以疏肝理气;揉腹部配合按压中府、中脘、足三里、肝俞、脾俞,调节胃肠气机,使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肝脾调达,胃脘痛经过治疗5~8次后自然消失。达到治愈。
  
  6 讨论
  
  用按摩治疗胃脘痛方法简便、实用、安全、价格低廉,症状恢复迅速,疗效满意。根据20余年的临床观察,笔者认为按摩治疗胃脘痛在临床上占绝对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中医认为,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至脐周部发生的疼痛,泛指心窝处疼痛,又称心下痛、心口痛、心痛。现代医学所称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等疾病。胃宜春通降则顺,而不宜滞逆,故治疗胃脘痛以和胃理气,降逆止痛为主。取穴,上脘、中脘、下脘用肝、脾、胃俞和内关、足三里、太冲穴有调和胃气导滞止痛,配内关穴能宽胸解郁善治胸胃疼痛,太冲疏肝理气。本方适用寒热、郁热、肝气犯胃等各型胃脘痛,疗效明显。让广大同仁临床不妨试一试。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肩周炎 按摩治疗 导引治疗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又称漏肩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炎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临床以肩部疼痛,活动后或夜间痛甚,肩关节功能障碍,肌肉萎缩为主要特点,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发,女性多于男性。笔者在前些年工作中,用理疗及按摩治疗肩周炎16例,收到显著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6例肩周炎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超短波、牵引及手法复位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临床120例经CT诊断及结合临床症状均符合腰椎间盘脱出症的诊断标准病患。给予超短波电疗法、腰椎牵引、手法复位综合治疗15天。结果:治愈: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ctivities of daffy living)完全恢复72例,显效:ADL基本恢复36例,好转:ADL较前有所改善10例,无效:2例。结论:超短波牵引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笔者自2005年4月-2007年4月,应用药物静脉滴注及腰椎牵引、斜扳法、弹压手法复位,综合康复治疗372例病人,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72例患者当中,男260例,女112例;年龄18-55岁之间;病程最短2天,最长半年。发病部位,腰4-5椎间
期刊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健脑通络口服液 治疗观察    1 中医疾病及病证诊断标准    参照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标原则》所拟定标准拟定。    1.1 中医诊断标准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症:头痛、眩晕、瞳孔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按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可见到多个年龄段,以青壮年居多,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麻木、不能较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基本上分为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类,都有疗效。从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采用以按摩为主的方法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期刊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按摩治疗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网球肘炎。该病是由肱骨外伤髁部伸肌总腱的慢性、积累性损伤引起。起病缓慢,初起时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有加重,病程长者有肌萎缩,常见于青壮年。  笔者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共诊治网球肘炎患者38例。现将一点感受汇报给大家,与同行交流。    1 肱解剖    骨外上髁、骨膜与深筋膜紧密结合,六块前臂后群浅层肌,以伸肌总腱共同起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学科特点与学科定位的论述。认为推拿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中医理论是其学科发展的源泉,指出推拿学的发展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秉承中医学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思想,沿袭脏象、经络、五体学说,气血津液理论。以通经络,行气血为基本原则,抓住练功、手法这两大法宝,才是推拿学学科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键词 推拿学 理论系统 学科特点 学科定位    推拿学是中医学中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学科,因历史
期刊
摘要 目的:验证推拿配合三步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推拿采用平推腰背膀胱经、督脉,拿揉下肢;点揉委中、申脉、仆参诸穴,点按阿是穴;叠掌揉患处;弹拨背腰部膀胱经第一侧线及腰部夹脊穴、肾俞、志室、大肠俞等穴。三步针刺法,第一步针刺腰痛穴,反复捻转强刺激,不留针,配合患者腰部环转运动;第二步用齐刺法,以捻转泻法对阿是穴施术24次,配合腰部前俯后仰、左右旋转运动。第三步以2寸毫针刺气海俞、大肠俞
期刊
关键词 痛经 推拿治疗    妇女在行经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证,并随着月经周期性发作,称为痛经,也称经行腹痛。笔者自采用推拿治疗本病50例,疗效满意。    1 病因及临床表现    本病的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严重影响生活。痛经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
期刊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药玄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临床常见病。临床多采用保守疗法,如针灸、推拿和现代物理治疗手段等,这些疗法效果确切,但对中药内服法这一传统治疗手段似乎有淡化趋势。事实上,用中药内服,如自拟玄乌汤对缓解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疼痛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既经济方便,副作用又少等优点,如与针灸、推拿和现代物理治疗方法相结合,效果更佳,现总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