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浓雾的宏微观结构与能见度研究

来源 :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hem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岭山地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有华南准静止锋活动时均会有浓雾发生,每月浓雾日可高达15-18 d,尤其是中国目前最长的京珠高速公路通过南岭主脉大瑶山的乐昌-乳源段,路面海拔高度从200 m增至800多米,山地的抬升使雾害更加严重。在南岭大瑶山高速公路开展的两次多学科综合野外观测,内容包括目测能见度、器测能见度、雾滴谱、雾含水量、系留探空、双参数低空探空、雾层湍流扩散、气溶胶粒子谱、气溶胶成分谱、雾水样品成分、雨水样品成分。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雾的宏观结构特征分析,雾的微物
其他文献
2003年7月4~5日淮河流域发生了一次中尺度强暴雨过程,致使淮河洪水泛滥。这次暴雨过程由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以及因其发展而产生的低涡造成。通过对此次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新一代细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GPS水汽观测站网大气可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2008年中国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期间4次暴雪
通过数值试验研究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期间该地区旺盛的对流凝结加热对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证明在孟加拉湾地区引入模拟的对流凝结潜热使该地区出
西北太平洋季风区(5°~25°N,120°~160°E)是亚洲-太平洋季风区与亚洲-澳大利亚季风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季风区.文中对西北太平洋夏季风进行了气
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受高原、海洋(海-气相互作用)、冷空气和陆地(陆面过程或陆-气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中南半岛由于是连接南海夏季风和印度、孟加拉湾季风的关键区,而且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中,在重视以人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形势下,教学的有效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自然也“水涨船高”。  可是,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低效甚至无效的阅读教学还经常出现在课堂中。比如,教学目标的不固定,常常因为旁逸斜出的精彩而把既定的目标抛到了九霄云外;又如,忽视文本,有些教师只把文本作为一个引子,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写法和语
用一个高分辨率f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正压准地转模式,实施了10组积分时间为36 h的试验,研究了初始位于台风外区的一个中尺度涡旋与台风涡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种相互作用可
将反演的云微物理量和垂直速度采用“牛顿连续松弛逼近”(Nudging)技术应用到GRAPES模式中,对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设计不同的试验方案,分别对水汽、液态水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深广的思想内容、丰富的表现手法承载着德育、智育、美育使命。在语文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笔者依据
利用FY-2C多通道卫星云图、雷达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记录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研究2008年4月12—13日形成于广西中部、移过广西东南部和广东西部到达南海的一个单独且生命期持续长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