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证券市场上有强制性中报审计的公司,还有一些自愿进行中报审计的公司。但在沪市A股市场上自愿审计的公司数量却由2001年的147家下降到2010年的30家,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文章以沪市A股市场上2001年、2005年、2007年、2009年为样本,分析这些公司在报表公布后的市场反应,发现证券市场对中报审计公司的反应并不明显。这可能是许多公司不愿进行中报审计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中报; 审计; 市场行为
一、引言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可以不经过审计,但下列情况除外:1.公司拟在下半年办理配股和公募增发申报事宜的;2.在中期拟定分红预案或公积金增股本预案,并将在下半年实施的;3.ST或PT公司;4.证监会或交易所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情形。
因此,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中期报告就出现了强制审计、自愿审计、审阅以及既不审计也不审阅等情形。其中各年数据分布见表1。
为什么自愿审计的数量从2001年的147家下降到2010年的30家?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资本市场中经营业绩好的企业为了减少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自己的股票价格被低估,会非常有动力地主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报表进行审计,以向市场表明自己公开披露的信息是真实的,从而能在证券市场上获得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以便融到更多的资金。然而为什么这一理论在我国的中期报告上没有得到体现?为什么很多公司自愿审了一次以后就不再审计?为什么许多中报上高盈利的企业不愿意审计?是因为数字都是造假?这个答案肯定是不对的。本文试图从被审公司的市场反应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二、样本选择与分析
(一)样本选择
本文根据巨潮资讯网、上海证券报和国泰安数据库选取了我国沪市A股市场上10年中的四个年份2001年、2005年、2007年、2009年作为样本。其中2001年、2009年属小牛市,2007年被誉为千载难逢的牛市,2005年是熊市。分析时剔除了以下几类公司:报表公布日前后五天无交易数据的、数据不全的、报表上无ROE数值的公司,报表上无ROE数值但有交易数据的依然是笔者的观察对象。
(二)对样本分析
观察这四年中每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发现被审的公司中绝大多数的ROE值大于零,可以认为被审的公司业绩普遍较好。将这些公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ROE大于或等于行业平均ROE的公司;另一类是ROE小于行业平均ROE的公司,分别对这两大类中每一类的股市表现进行分析。
在分析每个公司的股市表现时,选取了四个指标:日收盘价、日个股交易股数、日个股交易金额、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个股回报率;然后以中报公布日为分界线,将公布日前五天的平均数与公布日后五天的平均数进行对比,若后五天的数据大于前五天的数据就取 1,小于前5天平均数的取-1,再将四个指标的得分进行汇总,定义汇总数大于或等于0为市场反应较好,小于0的为市场反应不好。同时再观察每只股票所在行业中未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股市表现,得到四年情况分布如表2—表5。
三、股票的市场反应分析
分析表2—表5可以看出,四年中被审的公司数ROE值不但大于零,而且大多数大于行业平均值(其中2001年大于行业平均值108家,占总数的64.29%;2005年大于行业平均值28家,占总数的80%;2007年大于行业平均值43家,占总数的51.81%;2009年大于行业平均值16家,占总数的57.14%),这进一步表明被审的公司大多数财务业绩不但较好而且相当好。但分析它们的市场反应却发现以下现象:
(一)股市反应对公司经营业绩不敏感
经营业绩好的公司应该是最有动力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公司,当他们的报表经过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后,应该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但在笔者观察的四年中,每一个年度都是ROE值小于行业平均ROE的公司市场反应好于大于平均值的公司。其中:2001年ROE值高的公司股票市场反应好的占44.44%,ROE值相对低的市场反应好的占46.67%;2005年则分别是42.86%、71.43%;2007年分别是53.49%与70%;2009年分别是37.5%与41.67%。再观察个股,许多股票的ROE值是行业中最高的且经过审计,市场反应却不好。如2001年申能股份(600642)是电力行业的最高值,且经过审计,但四项指标全部下跌。而该行业ROE最低的祥龙电业(600769)未经审计,却在报表公布后所有指标全部上升。这样的例子四年中几乎每年都有。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09年的ST国药(600421),无ROE数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是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报表公布后却是市场反應较好。
(二)股市反应对注册会计师是否审计不敏感
在2001年的牛市中,被审公司股市反应好的只有76家,占被审总数的45.23%。
在2007年的牛市中,被审公司股市表现好的有51家,占被审公司总数的61.45%。从表面上看,这个数据有点让人欣慰,但所有经过2007年的人都知道,这一年的股市好得令人发狂,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这一年冲到了历史最高点,全国的股民都沉浸在股票升值带来的幸福当中,但居然有38.55%的被审公司股票市值表现不好,真是会让这些公司心灰意冷。
2005年是熊市,被审公司反应好的有17家,占被审总数的48.57%。
2009年是牛市,被审公司股市反应好的有11家,占被审总数的39.29%。
除2007年超牛市外,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中报审计公司的股市反应总体上都不理想。
那么,被审公司市场表现好的,是否是因为审计而带来的回报呢?确实不好这么说。因为在上述四年中,通过与行业中未审股票的相同指标相比,不管是行业中未审ROE值最高的还是最低的,绝大多数都是市场表现较好。 (三)股市在报表公布日后的几天中对是否有分配方案不敏感
股票有分配对投资者来说应该是件好事,特别是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付出了真金白银,不是在玩数字游戏。但市场对这一利好消息并没有立即显示特别的热情。在2001年有分配的29家公司中,报表公布后有11家股市表现较好,18家表现不佳。2005年11家有分配的公司中2家表现良好,8家表现不佳(一家无交易数据);2007年有分配的28家公司中15家表现良好,13家表现不佳。2009年有分配的5家公司中,2家表现良好,3家表现不佳。而且涨跌也不区分是以什么方式分配(当然,有些会在除权日涨一下)。
(四)股市对审计报告的类型不敏感
被审的公司中绝大多数是标准无保留意见,极个别是无法表示或保留意见,也有一小部分是带解释段的无保留意见。但股市的反应并没有因为报告的不同而加以区分。如上述已经提到过的2009年的ST国药(600421),无ROE数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是保留意见,但报表公布后却在考察的内容中好几项指标上升。因为出具带解释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公司里大多数是ST公司,许多在报表公布的前后时间没有交易,除去那些无法考察的公司外,在有交易的少数公司中,市场反应好的占多数。
四、总结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中报的数据是否良好以及中报是否被审在股市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许多投资者对被审计公司传递的信号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这就使大部分上市公司對中报审计失去了兴趣。许多公司在自愿审计一次以后就不再审计;还有很多强制性审计公司一旦不需要强制性审计后就不再审计;另有一些内部控制管理严格的公司如许多银行选择了费用相对低的审阅,这可能是中报审计数量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
笔者相信,随着各方面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相关部门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国的投资者会越来越理性,他们对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也将会得到应有的关注,中报审计的状况会得到改变,中国的证券市场将会处于良性循环阶段。●
【参考文献】
[1] 刘斌,王杏芬,等. 《自愿中报审计的需求动机,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2—2006年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8(3).
[2] Willenburg,M,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mand for Auditing in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market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37):225-238.
[3] Chee W.Chow,1982,The Demand for External Auditing:Size,Date and influenc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57).
[4] Ettredge,M,Simon,D,Smith,D,Stone,M.,Why do companies purchase timely quarterly review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4(18):130-157.
【关键词】 中报; 审计; 市场行为
一、引言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可以不经过审计,但下列情况除外:1.公司拟在下半年办理配股和公募增发申报事宜的;2.在中期拟定分红预案或公积金增股本预案,并将在下半年实施的;3.ST或PT公司;4.证监会或交易所认为需要审计的其他情形。
因此,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中期报告就出现了强制审计、自愿审计、审阅以及既不审计也不审阅等情形。其中各年数据分布见表1。
为什么自愿审计的数量从2001年的147家下降到2010年的30家?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资本市场中经营业绩好的企业为了减少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防止自己的股票价格被低估,会非常有动力地主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报表进行审计,以向市场表明自己公开披露的信息是真实的,从而能在证券市场上获得广大投资者的信任,以便融到更多的资金。然而为什么这一理论在我国的中期报告上没有得到体现?为什么很多公司自愿审了一次以后就不再审计?为什么许多中报上高盈利的企业不愿意审计?是因为数字都是造假?这个答案肯定是不对的。本文试图从被审公司的市场反应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二、样本选择与分析
(一)样本选择
本文根据巨潮资讯网、上海证券报和国泰安数据库选取了我国沪市A股市场上10年中的四个年份2001年、2005年、2007年、2009年作为样本。其中2001年、2009年属小牛市,2007年被誉为千载难逢的牛市,2005年是熊市。分析时剔除了以下几类公司:报表公布日前后五天无交易数据的、数据不全的、报表上无ROE数值的公司,报表上无ROE数值但有交易数据的依然是笔者的观察对象。
(二)对样本分析
观察这四年中每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发现被审的公司中绝大多数的ROE值大于零,可以认为被审的公司业绩普遍较好。将这些公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ROE大于或等于行业平均ROE的公司;另一类是ROE小于行业平均ROE的公司,分别对这两大类中每一类的股市表现进行分析。
在分析每个公司的股市表现时,选取了四个指标:日收盘价、日个股交易股数、日个股交易金额、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日个股回报率;然后以中报公布日为分界线,将公布日前五天的平均数与公布日后五天的平均数进行对比,若后五天的数据大于前五天的数据就取 1,小于前5天平均数的取-1,再将四个指标的得分进行汇总,定义汇总数大于或等于0为市场反应较好,小于0的为市场反应不好。同时再观察每只股票所在行业中未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值与最低值的股市表现,得到四年情况分布如表2—表5。
三、股票的市场反应分析
分析表2—表5可以看出,四年中被审的公司数ROE值不但大于零,而且大多数大于行业平均值(其中2001年大于行业平均值108家,占总数的64.29%;2005年大于行业平均值28家,占总数的80%;2007年大于行业平均值43家,占总数的51.81%;2009年大于行业平均值16家,占总数的57.14%),这进一步表明被审的公司大多数财务业绩不但较好而且相当好。但分析它们的市场反应却发现以下现象:
(一)股市反应对公司经营业绩不敏感
经营业绩好的公司应该是最有动力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公司,当他们的报表经过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后,应该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但在笔者观察的四年中,每一个年度都是ROE值小于行业平均ROE的公司市场反应好于大于平均值的公司。其中:2001年ROE值高的公司股票市场反应好的占44.44%,ROE值相对低的市场反应好的占46.67%;2005年则分别是42.86%、71.43%;2007年分别是53.49%与70%;2009年分别是37.5%与41.67%。再观察个股,许多股票的ROE值是行业中最高的且经过审计,市场反应却不好。如2001年申能股份(600642)是电力行业的最高值,且经过审计,但四项指标全部下跌。而该行业ROE最低的祥龙电业(600769)未经审计,却在报表公布后所有指标全部上升。这样的例子四年中几乎每年都有。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009年的ST国药(600421),无ROE数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是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报表公布后却是市场反應较好。
(二)股市反应对注册会计师是否审计不敏感
在2001年的牛市中,被审公司股市反应好的只有76家,占被审总数的45.23%。
在2007年的牛市中,被审公司股市表现好的有51家,占被审公司总数的61.45%。从表面上看,这个数据有点让人欣慰,但所有经过2007年的人都知道,这一年的股市好得令人发狂,几乎所有的股票都在这一年冲到了历史最高点,全国的股民都沉浸在股票升值带来的幸福当中,但居然有38.55%的被审公司股票市值表现不好,真是会让这些公司心灰意冷。
2005年是熊市,被审公司反应好的有17家,占被审总数的48.57%。
2009年是牛市,被审公司股市反应好的有11家,占被审总数的39.29%。
除2007年超牛市外,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中报审计公司的股市反应总体上都不理想。
那么,被审公司市场表现好的,是否是因为审计而带来的回报呢?确实不好这么说。因为在上述四年中,通过与行业中未审股票的相同指标相比,不管是行业中未审ROE值最高的还是最低的,绝大多数都是市场表现较好。 (三)股市在报表公布日后的几天中对是否有分配方案不敏感
股票有分配对投资者来说应该是件好事,特别是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付出了真金白银,不是在玩数字游戏。但市场对这一利好消息并没有立即显示特别的热情。在2001年有分配的29家公司中,报表公布后有11家股市表现较好,18家表现不佳。2005年11家有分配的公司中2家表现良好,8家表现不佳(一家无交易数据);2007年有分配的28家公司中15家表现良好,13家表现不佳。2009年有分配的5家公司中,2家表现良好,3家表现不佳。而且涨跌也不区分是以什么方式分配(当然,有些会在除权日涨一下)。
(四)股市对审计报告的类型不敏感
被审的公司中绝大多数是标准无保留意见,极个别是无法表示或保留意见,也有一小部分是带解释段的无保留意见。但股市的反应并没有因为报告的不同而加以区分。如上述已经提到过的2009年的ST国药(600421),无ROE数据,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是保留意见,但报表公布后却在考察的内容中好几项指标上升。因为出具带解释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公司里大多数是ST公司,许多在报表公布的前后时间没有交易,除去那些无法考察的公司外,在有交易的少数公司中,市场反应好的占多数。
四、总结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笔者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不太成熟的市场。中报的数据是否良好以及中报是否被审在股市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许多投资者对被审计公司传递的信号没有作出恰当的反应,这就使大部分上市公司對中报审计失去了兴趣。许多公司在自愿审计一次以后就不再审计;还有很多强制性审计公司一旦不需要强制性审计后就不再审计;另有一些内部控制管理严格的公司如许多银行选择了费用相对低的审阅,这可能是中报审计数量越来越少的一个原因。
笔者相信,随着各方面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的不断完善,随着相关部门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国的投资者会越来越理性,他们对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也将会得到应有的关注,中报审计的状况会得到改变,中国的证券市场将会处于良性循环阶段。●
【参考文献】
[1] 刘斌,王杏芬,等. 《自愿中报审计的需求动机,会计信息质量与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2—2006年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8(3).
[2] Willenburg,M,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mand for Auditing in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market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9(37):225-238.
[3] Chee W.Chow,1982,The Demand for External Auditing:Size,Date and influences[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9(57).
[4] Ettredge,M,Simon,D,Smith,D,Stone,M.,Why do companies purchase timely quarterly reviews[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4(18):13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