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低年级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1212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小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较,无论从年龄特点还是心理发展特征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而初中阶段各学科教材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比小学阶段却又明显增强,往往导致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的不适应,尤其对于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学习而言,这种表现更加突出。他们常常因为文言文的文意及对语言结构的复杂程度而表现出相当强的畏难情绪,如果此时不能帮助学生摆脱文言文学习的困境,就很难为后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进程。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找到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为学生进入初中初期的文言文学习打开一扇宽敞的大门。
  一、让学生在享受中朗读课文
  关于朗读,一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法宝”之一,其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也得到许多名家的认可和推荐,我国的著名的教育家、闽学派代表朱熹在就特别提倡文章要熟读精思,而且要求“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其实,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许多文言文中,它们都是适合学生朗朗上口的,如《童趣》,句子短小,节奏感强,内容有故事性,容易引发学生感情的共鸣,因而也容易激起学生阅读欲望。当然,读书不仅方法多样,如齐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轮流读,指读,听读,范读,互相听读等,形式也可以不限,可以鼓励学生带着动作读,课间在教室来回走动着读,到学校的操场上旁若无人的读,只要是发出声音的朗读,都值得提倡。要让学生享受朗读,无拘无束的读文言文,像疯狂英语那样去朗读文言文,哪怕一开始是读错的也不要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要求学生刚学习一篇文言文就会背诵,而是先要求他们在熟读中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才能不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等熟读了文章,背诵也就是不费周折的事情了。
  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首先,教师应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灌输教学比较节省精力,但长期性的灌输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不停地翻译与讲解,学生专心致志忙于记录,学习沉闷乏味。曾经看过魏书生先生讲授《春酒》一课,我们所看到的是,整节课都是在问题提出与解决中进行,问题由学生提出,也有学生先解决,只有学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教师再给予提示。看起来教学很简单,但学生的学习自信不断地得到增强。
  其次,教师要多以活动代替作业。学习效果离不开作业的检验与巩固,这里所说的代替作业并非不要作业,而是指不要提供如反复抄写等重复而机械的无效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收效甚微。解决办法可以通过改变作业的形式和把握作业的内容,提高作业的效率。例如教学蒲松龄的《狼》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此点等工具搜集关于狼的一些俗语或成语,课上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复习阶段,通过比赛整理文言文的加点词,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重点突出;把学生整理的讲义稍作修改,复印给全班同学作为复习资料,这样的讲义比老师整理的更有亲切感,更为关键的是这个过程给学生也带来了一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引导学生在古今思想中沟通情感
  文言文记录的是古人的生活与情感,由于语言理解的障碍和生活方式、情感方式的变化,学生往往不大容易理解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和想表达的情感。很多教师特别注重加点字和句意的翻译疏通,这种重言轻文的教学,让有血有肉的文章被肢解成了许多文言词汇和句子,学生也就迷失在练不完的加点字解释和句子的翻译当中,缺少对作者写作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对文言文日久生厌也是可以理解的了。要想学生真正了解文言文的真实面目,体验古人的生活情感,必须关注以下两点方法。
  首先,要鼓励学生渗入自己的感性认识,大胆理解文章的内容或作者的情感世界。对叙事性的文言文,要给学生时间去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不要苛求学生把每个细节都讲到,每个字的理解都正确,只要能讲出大概的意思,就说明他已经能够自己理解了一部分,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其次,引导学生多了解作者,搜集有关作者的一些轶事,名言等。对一些重要的作者(比如苏轼)可以读一读他们的传记,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情感故事,了解作者的个性气质,容易这样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点。
  再次,教师要抓住时机给学生以提示与点拨。由于学生的阅历受制于现实,加上古人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与现代人的差异很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必然困难,教师在合适的时机给学生点拨非常重要。比如古诗中关于离别的诗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感情非常含蓄,只有抓住意象分析学生才能理解。有些文言文,学生即使把字面意思全部弄懂了也未必能说出作者想表达什么。例如《记承天寺夜游》这样的文章,学生对“闲人”的理解往往都是不全面不深入的,如果有些含义学生真的因为囿于缺乏生活体验而说不出来,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学生吧。
  总之,只有当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学习文言文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趣事的时候,学习文言文的自觉性才能得到真正的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高漲。在这样的前提下,文言文的课堂才会活跃起来,师生的互动才会积极有效。当学生能够自信,自觉,自主的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华电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活动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逐步走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初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巧用图片的形式来辅助日常的地理教学,可以将地理知识更直观的呈现于学生面前。其中,地理图片内容包含很多的地理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地理图片帮助其更好的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提升自身的地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区域地理 地理图片 辅助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是对初中生开展思想道德的教育基础,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要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的重要进行重视,进而为学生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借助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关键词】初中 情境教学 道德与法治 运用  在初中阶段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讲
【内容摘要】高中生物的教学情况受很多因素影响,而情境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教育方式,而情境教学往往会直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基本探究,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践探索;创设情景;课堂教学;生物素养  引言   情境教学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许多教师不能把握情境教学的要点,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
【内容摘要】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已使得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由重视建设和应用的第一阶段进入到了重视融合和创新的第二个阶段。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抗日战争史的课堂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愈加密切,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传承历史文化基因。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融合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进入重视融合与创新阶
【内容摘要】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基于互动视角出发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应用优势,以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并且在无形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本文就互动视角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阐述,进一步探究互动视角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互动视角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策略  高中阶段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是
【内容摘要】知识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进行知识教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的过程枯燥乏味,没办法学会学以致用,也就无法对生物学习产生兴趣。本文从重要性、创新方法、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将生物學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生活化素材或
【内容摘要】学案导学法作为新型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不仅能促使学生有效克服学习信息技术中的盲目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主意识得到有效提高,并实现信息技术的教学结构优化,从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学案导学及其应用必要性与原则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 应用 策略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具体教学中,
【内容摘要】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逐渐形成具有历史特征的正确价值观,这无疑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已经不断地转变着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应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时,运用知识结构,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教学,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 核
【内容摘要】音乐课程是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德育品质的重要教育途径,契合了新课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初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现阶段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有效性 提升途径  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学成为初中课堂教育的薄弱环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了,革新音乐教育理念与模式,提升教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文言文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学起来往往觉得枯燥且难以理解,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人理清思路,搭建清晰的框架,提供轻松掌握知识的方式,将思维导图融入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可以弥补文言文枯燥、乏味的知识体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学习文言文知识的氛围。因此本文基于思维导图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基于思维导图的内涵和应用原则,对在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