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课堂,让你感受真正的童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121998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趣》属于一篇文言文,而且本篇文言文正好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这篇文言文并不是特别难,相反,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作者描述的几件童年趣事来反映童年的无限快乐,这样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同样的感觉,所以,老师在进行这篇文章的讲解时并不会显得特别吃力。文章虽然简单,但是老师在进行讲解这篇文言文时却不能敷衍,在进行文章的讲解时,老师更加需要强调“童趣”二字,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回忆起童年趣事。
  为了更好地诠释自己的上课思想,下面我将我的上课步骤辑录如下。
  一、音乐情景导入,给课堂一个轻松的氛围
  音乐具有无限的魅力,在音乐的魅力下学生们的学习激情也会高涨,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音乐来导入,让整个课堂的在音乐的带入下有了更好的气氛。
  在本堂课的开头部分,我会放一首老歌《童年》,这首歌的最大魅力就是能够让听众在音乐的带动下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歌曲朴实却能够牵动听众的心,所以,在上课前,我则选择了这首歌来导入。但是,在利用音乐导入课堂的时候,老师则不能只让学生静静地听歌,这样学生也很难感受到歌曲所带来的童年乐趣。所以,在我放这首歌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小声地跟着歌曲唱起来,这样学生的情绪才会一点一点带动起来,而且课堂的气氛也会快速进入“童趣”的境界。
  音乐导入课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能以轻松的心情的来面对本堂课,这对课堂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习文言文肯定少不了读文章这一环节,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大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同时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也会慢慢解决一些字词上的困难,这样对他们的学习也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课堂的第二部分,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读文章。
  1.学生默读文章
  《童趣》是一篇充满乐趣的文章,只有读通了文章才会感受到它所带来的乐趣。所以,在这一部分我则需要让学生默读这篇文言文,让他们在默读的过程中解决自己在字词上的困难,让他们能够在默读的过程中能够读得更加顺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默读课文,同时提醒他们注意文中的字词的读法。
  2.老师泛读,正确指导学生
  待学生默读完课文后,那么,接下来老师则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下正确的朗读课文的方法。比如该在什么地方停顿,该在什么地方读出一定的语气,该在什么地方带进自己怎样的感情。总之,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示范作用,因为老师朗读的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最好不要出太大的失误。
  3.学生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
  进入读的第三部分,同样也是最后一部分,在前面的两个部分学生已经解决了朗读的各种障碍,那么,这一部分则是验收的时候了。此时,老师则可以鼓励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出课文,同时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跟着读,这样整个课堂才会显得更加有亲切感。大声地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对本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课堂的下一部分。
  三、讨论合作,理解课文
  当学生朗读完文言文后,他们对这篇文章也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在这一阶段,老师则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合作,一起来解决课文的字词解释,以及整个文章的大意。
  关于讨论合作的问题,老师则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一个组负责一部分内容的讨论。比如,第一组需要找出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字词的解释,第二组需要翻译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以此类推,这样整个课堂才会进入合作的状态,而且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压力,而且也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轻松。
  四、合理提问,升华课文主题
  在课堂上合理地向学生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同时也能升华《童趣》这篇文章的主题,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有内涵。
  那么,该向学生提一些什么问题呢?以我的看法,最好提一些让学生感到轻松的,而且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才不会害怕答错。比如问:“这篇文章说出了哪些童年趣事?”“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你们读了这篇课文有怎样的感受?”等等问题。学生们通过回答问题也可以对课文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样这也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五、联想体验,课外扩展
  初中生的想象力也是非常丰富的,那么,老师在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时,老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这一部分,老师则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联想体验来扩展他们的课外知识,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学习完《童趣》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轻松且具有生活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比如“你们的童年有哪些趣事呢?”“你们认为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味?”等等问题,总之,老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更加自由轻松。
  学习了《童趣》这篇课文后,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童年时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自由与天真烂漫。那么,请大家永远都要保持那颗童心,用心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让自己的生活永远那么快乐。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史铁生的经典名作《我与地坛》书写了作者一段苦难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揭示了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本文试图从哲学文化的角度,去解读文本中的生命意识和禅意的美。  【关键词】史铁生 《我与地坛》 生命 禅意    多年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便为作者的真情所打动。那时从文中读出的是一个“悲”字:为作者二十岁便双腿瘫痪而悲,为他“几乎什么也找不到”而“悲”,为如空屋般的寂寞而“悲”,为他母亲的痛
《鸿门宴》作为《史记》中的经典章节,在中国影响甚巨。司马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比如把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去展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烘托,通过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去描摹等等,历来为人称道。  刘邦是《鸿门宴》中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极力展现他的“能屈”。主要手段就是写他在强大的项羽集团面前的谦辞卑礼。在此,笔者就刘邦台词中的两个“得”字,管窥司马迁用最精当的语言,展示人物心里细节的高明之处。  “得”字在
近日,笔者出了一份高二语文试卷,其中有一道选择题引发了语文组激烈的争议,这道题考的是文言句式问题,与“修敬”的理解有关。由此引发了笔者的深入思考。  这道题是这样的: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是寡人之过也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我设计的答案是A,语文组有同事认为是C。  如果参考答案是A,
看过这样一篇民国时期小学生写的记游作文:“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文笔自然,平和,单纯,小作者兴之所至,信笔写成,很有些晚明小品的味道。时代在发展,孩子知识体验在逐渐丰富,后辈胜前辈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为什么我们现在高中学生的作文反倒没有民国时期学生作文
今年暑假,有几个孩子让我和他们一起补习语文,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讲了几天的语文基础知识,我犯怵了——这样下去,和课堂上别的老师讲的没什么两样,还不如自己看看书,做做作业。想想,孩子一年到头都在老师的管束下学习生活,接触不到真正的广阔生活,观察体验到的只是校园角落里的点点滴滴,体悟到的只是阅读、聆听后的琐琐碎碎。  路过一个园子,十来亩,四围的墙,高高低低,墙头上密密的草在刺眼的阳光的照射
【摘 要】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本文围绕现代诗歌教学注意把握好四个环节方面,浅论几点教学体会。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 作品背景 诵读 情感 深层意蕴     相对古代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这就像苏轼诗中所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在新课程下的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确保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地完成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生摸索的自读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
《卫风·氓》是诗经中的名篇。短短六章,不仅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而且在记叙中融入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段,生动典型地展示了先民们爱情婚姻生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几千年后读来,仍然会让我们心情澎湃,难以平复。且不说“桑”“鸠”这些意象使诗歌抒情婉致、意蕴丰厚,即便是看似无关紧要的“淇”,也大有深究之处。  首先,淇水是主人公浓情爱意的见证者。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女主人公在初识氓后,深情
姜夔上承周邦彦,与稼轩词并驾齐驱;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在南宋词坛别具一格,形成了著名的白石体。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都精选了姜夔的典范之作。下面结合姜夔代表词作,对其词作的“清冷”特色进行一些探究。  一、清冷凄婉,意境幽空  姜夔最喜用清冷的字眼和清冷的物象来表现他的情绪,这就使他的词中蕴涵着一种悲凉、清虚的境界。当然,这与他的一生困蹇,怀才不遇以及处于那个动荡的年代是有着很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有效的提问能够诱发学生对课文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此更好地展开课堂探究。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学生的自主参与尤为重要,而思维在这一环节中是必不可少的,且极其关键。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个性解读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探讨、自己推论,尽量让学生问得多,其思考也会随之增多,而教师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