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不被捆绑的绝对自由读《爱的24则运算》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我而言,这本诗集绝对是关于自由的。尽管书名有“爱”,尽管婉瑜一直以来都是抒情高手。读《爱的24则运算》,俯拾皆是她古灵精怪的颠覆,以及重组事物的可能性。
  诗集共收录73首诗,自自由由,不分辑。她自言:“毕竟漫长的时间也是流动的,没有分辑,大块的世界也是连续不断的,没有切割区分。”(《幼狮文艺》访谈)一本诗集形式的自由,意图撑构出对等时空的自由,然后诗人在其中释放思想惯习,释放语词逻辑,释放自己,释放灵魂。
  在组诗《童话故事》中,她便反诘童话规则。诗句短而精炼,戳到笑(痛)点,散发无奈的莞尔。例如她为永远被定型的角色与情节补述心情:“睡美人蛮累的/只想继续睡/偏偏就有人一定要来吻她”;“青蛙王子不太适应/和公主的婚姻生活/他想变回从前那只青蛙/那只单身的青蛙”。婉瑜不同意童话的框限,更不同意日常语言的固定意义联结,她要再探重新配对的可能性。《14种告白的结果》以“我爱你”做起句,以14种叙述做回应,或否定或闪躲或离题或反讽或暗喻或正面接受,种种都在尝试情感对应的差异可能;《好久不见》写出习见的“好久不见”情境对话,除了外形(胖了瘦了老了)评论之语,更可有各式印象评价,如“你深刻了”“你呈现斑点状”,突兀冒出的诗句更能指陈实况;《道别》亦然,在道别的人生情境里,人们能使用的话语极其有限,婉瑜示范了多种说法,其中趣味盎然,如“我会帮日子打磨上蜡确保你经过的时候它非常光彩”“打电话给我當世界运转得不太顺畅的时候”等;《后来怎么了》是一首补充(扩充)现有对话可能性的精彩之作,关于想念,陈词套语不少,但婉瑜追索至情感与语言的边界,带回更深更真更新的表达:“后来为了和回忆的大象达成平衡,我持续帮另一端添加砝码。为了帮梦中的麒麟想个名字,我查了六本字典。”思念不必在言表,更纯粹的情感已从语言新矿区被掘出……
  她重组定型的相应对话,她重新注释语词(如《小事》《对与错》……)。她重出考题,将语言美感从应试主义框限里夺回答复权。《期末试题》《公主的抉择》《选择题》等诗开展出教科书之外的“考试内容”,关于诗,关于表达,关于人生选择。种种实验(测验),达致她在后记里提到的“诗句大风吹”游戏效果,语言终能离席转换,制造自由游走的充裕空间。在语言层次之内,这绝对是一本极富突破与创造性意义的诗集。然而,我更确实感受到了语言之外的书写意涵。那即是,婉瑜释放语言的潜在意义是精神的安顿与统整。当我在诗集后记读到这段话时,霎时明白语言内外交杂的召唤能量如此强大:“写诗可以带来快乐吗?对我来说那不像快乐,比较像是安定,安定神魂,也像是一种‘使完整’的过程,让破碎的溃不成军的,在诗里重新趋于完整。”因为我们被各式坚固的观念界限切割,被世界种种规则束缚。如荣格所言,人的内在被“异化”成如一格格彼此不熟识不沟通的抽屉,精神要自由、灵魂要完整,必须进行“个体化”工程。唯有重新言说,方能抵抗语言背后的思想宰制,挑战系统性意义,在协商与突围之间,找回并拼凑破碎四散的主体内容。写作时,就是诗人进行个体化的时刻,如同她接受《联合文学》杂志访谈时所说:“创作的时候,就是可以任性的时候、可以冒险的时候。”任性与冒险的时候,正是自我真实浮现的时刻。
  婉瑜曾说,这不是一本情诗集,虽然爱情在其中,爱情却非唯一存在。我完全同意,但我认为与诗集同题的《爱的24则运算》仍是一首不容忽视的关键之作。数学术语竟也可以是真切的诗语,数学概念竟能如此生动地比拟爱情双方的相互演算。我最喜欢第15则:“并不十分爱我/却把我当作/你的女人/所谓概数/就是四舍五入/放弃了追究细节的权利。”不仅女人接受四舍五入的情感妥协,男人也在关系联结上含糊地四舍五入了,一个习见的数学概念写实了爱情双方的心理斟酌。当无物无事不可入诗时,诗歌自由之流已漫泛至其他表义符号系统的国境。
  这本诗集在台湾才上市两周,便快速卖完首印的三千本,出版社立即再印。如此沛然的共鸣,是否因为婉瑜的诗召唤的,不只是爱,更是自由,是完整的灵魂?
其他文献
你常做梦吗?四种最常见的梦是被追赶、坠落、在学校与性。因为梦,让平凡的人生增添了许多滋味,其实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无谓,也不尽如弗洛伊德所论,皆与“性压抑”或潜意识有关。梦,其实非常科学,也非常实用。  梦境是演化程度极高的脑部功能,一种特别清晰的意识形态。  ——科赫(神经科学家)  讲到做梦,不能不提提脑子。脑,是宇宙已知最复杂的系统。而脑中最让人迷惘、在意、还不完全清楚运作奥秘的,无疑是“意识
期刊
我个人一直把生活当成教育,认同前人所言的“在做中学”,也因此十分反对读死书的考试主义。  我童年失去母亲,在家里总是捉弄弟妹,把欺负他们当有趣,哪怕挨打也还是像狗一样,改不了吃屎的习惯。为避免在家里惹事讨皮痛,我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外头乱跑。先是在自己的小镇跑透透,跑腻了,就跨出到东西南北的他乡,又跑熟了,就再跨出更远。向东十多公里靠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沙蟹,各种昆虫,还有野果;往西靠山略微近些,那
期刊
我是在小人物的社会圈长大的,生活中也认识了很多小人物。以一般的小人物而言,他们都被强权愚化,包括在宗教信仰上,普遍地被灌输宿命论。佛教或道教都会令信众相信命运,例如生活上的穷苦,各人遭遇到的苦难或灾祸,他们都认为是命中注定的,是前世欠下的,今世的受苦受难是还前世的债。也难怪,直到今天,相命、替人消灾解难的行业,仍然在庙旁、闹区兴盛不衰。真是阿弥陀佛!  有些基督徒把个人的种种负面遭遇解释成:你遭受
期刊
编者按:  为了做这个专题,年前交予黄老先生的采访提纲,单单提问就洋洋洒洒列了几十条,内容涉及创作契机、创作语言、创作素材等。毕竟面对的是黄春明这样拥有着精彩人生、丰富阅历的台湾文坛重量级作家,不得不诚惶诚恐,搜寻与他相关的方方面面,力图更全面地呈现黄老的全部灵感与创意。但心中也隐隐担心,这么多的问题是否会引起老人家的厌烦与不满。  年后复工,收到黄老的采访回复,并附带了一封致歉函。函中,黄老表示
期刊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  作者:罗振宇  出版社:长江文艺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逍遥法外  作者:贺卫方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日期:2013年
期刊
2019年下半年,由新华先锋策划的臺湾知名作家黄春明的绘本系列上市。这是继2014年现代出版社的“黄春明童话集”系列之后,这套儿童读物在大陆实现的再版。  黄春明一直是以台湾知名作家的身份而为两岸读者所熟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以众多聚焦小人物的小说作品活跃于台湾文坛。但早在1972年,黄春明就参与策划了《贝贝剧场-哈哈乐园》并担任编剧一职,或许在当时就与儿童文学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到后来
期刊
我先做好了足够喝上一下午的咖啡,才把五感闭合,躲入自己头脑深处,把眼神放空,脸上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我认真思考着我做《双鸟渡》这本书前前后后的经历。做一本书只有一种契机,这种情况可不多见。一本书的诞生,可以由多种截然不同的因素促成,其内在联系只有编辑本人心里清楚。  两种不同契机示例——契机一:九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对出版行业几乎一无所知的年轻编辑。虽然经验值为零,但新人惯有的热血
期刊
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则“闹剧”,某创业公司推出一款女性保健用品,请顶级流量带货大V推荐,全公司坐等大V推荐视频播出后蜂拥而来的购买者。结果几百万的视频播放量,几百人留言说“已经购买”,带来的却是零销售的尴尬局面。老板觉得被骗了,在微博吐槽大V是假的。围观群众却意外发现,这款女性保健用品本身也疑似假货,有网友点评笑称:骗子找骗子做广告,这真是一条谎言产业链啊!  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来自商场和职
期刊
编者按:  这次始料未及的疫情,讓全国上下在鼠年伊始陷入半停滞状态,春节后的复工时间一推再推。在病毒面前,大部分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实体店面首当其冲。而对于原本就已如履薄冰的实体书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书店不死,是所有爱书人一直为之祈祷的愿望。在2020年改版后的第一期“名社名店”栏目里,我们希望通过文字来传递书店活着的力量。  创办于1992年的南昌青苑书店,平日里是点亮城市的光,非常
期刊
“欸欸CD是什么啊?”  “就以前的人要先把歌刻在反光板上面才能听。”  “帅欸。”  上面这段文字,是从前Facebook有个叫《借CD》粉丝专页的自介。想象你是未来世界里,会发出这样疑问的一分子,那么欢迎,欢迎进入这本《我们的摇滚乐》。你会发现另一个更怪的“新”世界:一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1980年间,“摇滚乐”在台湾被引入、改造及产生影响的早期故事。  这本书的时间设定,也许对现今年轻读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