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中“发现”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就是比较,通过比较事物相异或相同的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物理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许多知识点和规律都具有可比性,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辨析物理概念、现象的异同点,了解其本质属性.教师应把握比较教学法的特点和应用原则.从而使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完成知识迁移,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
  1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人们在认知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就是“比较”,这种方法主要是寻找事物间的共同点与差一点,比较事物间的相异特征或者相同特征,从而发现事物的区别与本质.在本质方面与现象方面,事物间同时存在差异性与同一性,我们通常很容易从现象上识别差异和同一,却难以从本质上加以区分.物理学涉及的知识量较大,且高中物理有一定的抽象性,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低下.经过细心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物理学科中有许多具有可比性的物理规律及物理思维,教师应用比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
  1.1 通过“比较”进行新概念引入
  高中物理教学的知识量较大,但其中包括许多有相似性的物理概念,其存在潜在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完成一些概念的讲解后,在讲解与之相似或有相同规律的新概念时,可通过比较法进行引入,降低教学难度,提示学生其中的规律.比如,物理概念“动能”与“动量”的共同点主要包括:二者都是有关于物体速度和物体质量的物理量,都是对机械运动进行描述的物理量.但是,从本质上而言,二者的差异较大,量度机械运动时,以机械运动向一定量的其他能量的能力转换为标准的是动能,以机械运动形式进行的是动量.动量守恒的情况下,动能可能并不守恒,非弹性碰撞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
  1.2 通过“比较”深入理解新概念
  讲解新课时,学生往往会感觉物理知识较为分散,难以有效理解和记忆当堂课的全部知识点.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教学法深化物理概念.在复习课中,引导学生比较相似的概念,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串联起来,达到深化概念的目的.比如,教授“功和能”、“冲量”与“动量”几个概念后,提问学生冲量与功、动能与动量两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经过回顾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前一组中,功和冲量都是过程量,二者分别描写力对位移的积累效应、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后一组中,动能与动量都是状态量,和速度、质量有关,是对物体“运动量”大小的描述.
  1.3 通过“比较”区分易混淆概念
  比较教学法还能帮助学生区分一些性质相反的物理概念,抓住概念间的不同点,从事物的个性入手进行区分,进而将概念分清.比如,在电磁学中,许多学生混淆了左、右手定则的应用条件和作用,教师要强调其异同点,特别是讲解应用条件的区别,避免学生走入误区.左、右手定则的相同点较多,应用时都要将手掌(分别是左、右)伸出,四指并拢,并且与拇指垂直;而且其表示相同的物理性,手心处穿过磁感线,四指所指的就是电流方向,拇指所指的是受力运动方向.所求量的方向并不是选择判定用手的决定性因素,主要看条件.
  1.4 通过“比较”联系物理与生活
  教材深奥难懂的物理概念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间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教师能适时加以对比,自然能化难为易,事半功倍.比如,教授电场强度的定义时,在电场中放入检验电荷,其在某一点的受力就是定律,作为电场属性,电场强度并不受放入电荷的电量影响,但学生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将该定义同铅笔单价作对比.购买铅笔时,无论购买的数量如何,甚至不购买,它的单价都不会改变,其反映了铅笔的自身价值.而电荷电量好比铅笔的支数,受力则相当于付款.电量增大时,受力随之增大,不变的是二者之比,放入电荷的目的只是表现出电场强度.
  2 比较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攻克教学难点,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2.1 运用比较法引入新的内容
  在引入新课时,向学生演示对比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强其探索欲望.启发性实验有助于将新课题更好地展示给学生.比如,为了说明“短路”概念,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做简单的对比试验.分别让学生观察线路正常与短路时的情景,开始电流表偏转,灯泡正常发光,接着用一截电线使电路发生短路,将前后的现象加以对比,从而引入“短路”概念.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知识.
  一些物理实验的现象近乎于微观变化,学生很难发现,运用比较法能够使实验的可见度提高.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如果遇到物理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基本上无法将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示给全体学生,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比实验就能“放大”微观变化,使实验可信度提高.比如,在双金属片实验的演示中,教师加热双金属片的一面之后,要翻转双金属片,接着加热另一面.如果只加热其中一面,金属片向下弯曲时,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这面的金属片一直受热发生膨胀而造成的,如果依次加热两面,但金属片仍然弯曲只有铁片的那一面,那么就能证明双金属片发生弯曲的原因是铜片膨胀大于铁片.
  2.2 运用比较法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有时无法完全教材中的所有实验,此时教师可运用比较法,同时进行实验.比如,讲解单摆的振动周期时,课本中给出三种“差时比较”实验.虽然完成这些实验能够反复训练学生测定振动周期的技能,但每个实验都需要4分钟左右,全部做完大约20分钟,导致教师难以在一个课时内讲完单摆一节的知识.为解决该问题,可开展“同时比较”实验.首先,放好两个有相同摆球和摆长的单摆,在不同偏角下同时开始摆动,发现二者的运动是同步的.其次,放好两个有相同摆长、不同质量的单摆,在相同偏角下同时开始摆动,发现二者的运动是同步的.(上述偏角均在50°以下).最后,放好两个有不同摆长的单摆,同时开始摆动,发现摆长短的周期小、运动快.改进之后,实验次数变为三次,而且不必测出每次实验的单摆周期,可将实验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增强了实验的可比性与直观性.
  2.3 运用比较法衔接新旧知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能验证理论推理,衔接新旧知识,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比如,分别串联或并联标有“ 220 V 100 W ”与“ 220 V 40 W”的两只白炽灯泡,电路的电压为220 V,那么哪个灯泡的亮度更大?一些学生回忆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后,直接回答是100 W的灯泡,而教师通过详细的分析告知其100 W灯泡在并联时更亮,40 W灯泡在串联时更亮,仍然有许多学生感到不理解,甚至认为是错误的,此时可引入对比试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除此之外,比较法还能促进知识正迁移.比如,讲解力的分解时,一些学生以初中知识为基础,认为两个向上的拉力之和与向下的总重一定是相等的.教师可采用对比实验帮助其分析问题,首先沿竖直方向挂线,这是总重和两个弹簧秤显示的拉力和是相等的,接着拉开一定角度,这是总重远小于两个弹簧秤显示的拉力和,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掌握了结论的适用条件.
  总而言之,单纯采用一种方法教学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所以教师需要穿插实验多种教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比较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帮助其理解和区分物理概念,攻克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而且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当主体,教师负责引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改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是人教版選修3-2中第四章第5节的内容,是对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巩固和提高,所以不是新知识.虽非新知,但笔者在教授此课过程中发觉教材所探讨的问题有一定深度,有些关键地方跳跃性较大,且教材内容编排上某些内容还缺乏严谨,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在认知方面有困难,因此,笔者对这一节教材内容进行了仔细的阅读,有几点思考汇集成文,希望同仁指点.  1 这样的标题不合适  文章第一小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的五个基本环节之一,是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有效途径.所以,凡是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并会批改好每次作业.  表面上看,批改作业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实际上,要使批改作业取得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注意科学性、艺术性.如何才能使批改作业取得好的效果呢?  1倾注热情,忌敷衍了事  “改作业不仅是用笔改,更重要的是用心改,用情改”.批
在“磁場”一章的教学中,一般都会遇到下面这样的习题.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广场,在车站,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深为感动,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
我是一个沉稳内敛的女孩,对待学习和班级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也正因此,有些同学觉得我很难亲近。其实我也是一个挺幽默的人,虽然有时候讲的笑话冷冷的。体育、绘画、音乐,我虽不是精通,但也都有所涉猎。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阅读,尤其是阅读人物传记。每读一个名人故事,其实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阅读,都能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他。我享受阅读的过程,正如我喜欢写作一样,不需刻意地去装饰,只是内心深处情感的表达。  
〔摘要〕 五种社会形态演进理论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演进一般进程的概括,但在马克思的文献中,五种社会形态不是“依次演进”,而是“相继更替”。马克思“五形态论”所揭示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具体图式,既不是单线论,也不是多线论,而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类”规律与各个民族或国家具体道路的辩证统一。对此,必须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给予准确把握。  〔关键
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物理学课程之前,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生物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无形中养成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在物理学习中,这种前概念作为一种“资源”,既可以成为错误概念产生的“温床”,也可以成为科学概念形成的“胚胎”,而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教育的
摘要:2018年暑假的江苏省物理教师“引智培训”项目.美国教师在课堂中呈现的精妙体验环节令众多教师印象深刻.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基石,结合培训内容,笔者探讨了如何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通过增加学生的“感官体验”“活动体验”“实验体验”和“美感体验”等体验式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理解概念,实现对概念从“形象感知”到“理性认知”的升华.  关键词:体验;概念;物理;引智培训  作者简介:蔡丽
摘要:“真实物理”教学就是求真、求实的过程,强调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有效教学策略实现核心素养从理念走向行动.  关键词:真实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课堂特征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1-0034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李春来(1972-),男,黑龙江鸡西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大概念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邢国才(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