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东方韵律美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旗袍是我国的典型服饰代表,新时期下旗袍经过改良,更是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东方服饰中的璀璨明珠。旗袍服饰凝聚了中国哲学、美学的深厚意蕴,在实际中对旗袍蕴含的东方美进行探究,让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文化精神。
  关键词:传统服饰文化;旗袍;东方美
  旗袍是我国十分典型的传统服饰,其流行于20世纪20年代,也是当代社会众多女性喜欢的服饰。旗袍将东方女性之美形象地展现出来,或矜持温婉,或神秘冷艳。当今社会下,女性在生活、事业上与男性平分秋色,女性除了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外,还应该具有相应的气质、形象,而服饰是提高女性形象、气质的重要因素。女性除了穿着职业装、正装之外,还可以在正式场合、晚宴、盛大活动穿着旗袍,展现出迷人的风采,以独特的东方韵律美吸引诸多视线。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旗袍起源于清朝,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以后,设立“八旗”,而八旗人习惯穿着长袍,因此他们穿着的属于满族的传统服饰的长袍便被人们称为“旗袍”。旗袍是滿族妇女的服饰工艺品,也是满族人一年四季穿着的服饰。起初的旗袍裁剪十分简单,衣衩比较长,以右衽大襟为主要特点,装饰各种袢扣,腰身直立,袍身宽大,有普遍的元宝领。
  发展至20世纪20年代,旗袍从清朝满族妇女的服饰中脱颖而出,与汉族女子服饰融合,并借鉴西方服饰的样式,修改定型。刚开始的旗袍服饰袖口紧收,滚边减窄,样式刺绣都比较简单。20世纪20年代末,在西方裙装的影响下,旗袍样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腰身收紧、长度缩短等,旗袍逐渐呈现收腰合体曲线,从而将女性的凹凸特征展现出来。发展至20世纪30到40年代,旗袍的造型已经完全成熟,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服饰,这一阶段的旗袍造型上采取高立领、短袖、收腰、高开衩,袍子忽长忽短,在造型、裁剪上都体现了西方裙装的特色,线条也更加流畅。
  解放前夕,旗袍在我国已经十分普遍,基本上每一个女性都有几件旗袍,之后旗袍蕴含的悠闲、柔曼、舒适形象逐渐被朴素的军装、列宁装形象所代替,从而体现出当时人们对工作的极大热情。1949年以后,随着“人人穿花衣裳”口号的提出,旗袍也呈现了新的内涵,此时的旗袍不妖不媚,不柔不刚,增添了自然、朴素、健康的气质,在设计上更加强调实用、大方。随后服装设计师不断对中国旗袍进行改良,使得其既蕴含着东方特色,又契合了世界流行时装发展趋势,带有优雅气质的旗袍受到了国际认可。
  二、旗袍的独特魅力
  (一)婉约美
  女性穿上旗袍以后,可以体现出其婀娜多姿的神采。旗袍裙裹在身上,女性无法迈大步,只能小碎步行走,加上优雅的手势,款款而行,宛若水蛇舞动,将女性的清丽、婉约、内敛表现出来。常言道,女人是水做的。不管是外柔内刚也好,内柔外刚也罢,都是对女人“柔”的形容,柔可以说是女人的专利,而旗袍则是展现女人柔的良好工具,女人穿让旗袍或娇俏,或清纯,或古典,或性感,总而言之旗袍的婉约之美是有目共睹的。
  (二)曲线美
  穿着旗袍要求女性身材凹凸有致,太胖或者太瘦都不适合穿旗袍,这也使得旗袍特别适合东方女子身材。因为东方女子在身材上相对比较娇小,玲珑精致,我们看西方女子穿旗袍,要么是肩膀过宽,那么是手臂过于粗壮,要么是腿太长显得十分突兀,带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受,无法将旗袍的美感很好地展示出来。东方人喜欢细腰,娇小婀娜的女性一直是东方的审美倾向,旗袍可以让女性更加曲线玲珑。旗袍具有上紧下松的特点,其可以将东方女性的体态美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弥补其体型不足的缺陷,而高紧立领可以展现东方女性精致的面庞,腰部贴身则隐藏了东方女性稍微狭窄的肩膀,体现了东方女性独有的圆润之美。
  (三)含蓄美
  身着旗袍的女性,随着轻盈的步伐摇曳生姿,加上旗袍高衩特点,带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视觉感受,飘逸优雅,让人产生各种奇妙想象。旗袍将东方的内敛、含蓄发挥得淋漓尽致,处处彰显典雅、精致、温柔、缥缈的气质,显得十分神秘、高贵。旗袍看似松散,实则密实,包裹着应该掩饰的,同时旗袍又是性感的,其不经意间展现出女性魅力。
  三、旗袍蕴含的文化内涵
  旗袍是古典服饰的象征,也是一种标志,是社会心理、社会审美不断变革下的外在体现。作为特殊年代的文化载体,旗袍本身蕴含着十分久远的民族审美内涵及文化内涵。
  一是刺绣文化及镶嵌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文化贯穿于整个过程,儒家的看重等级、强调贵贱也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在服饰上这种特征十分明显。旗袍是我国传统服饰的典型代表,其设计更加看重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从某种角度看,正是在统治阶级的高压政策下,古代劳动人民才通过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不同的服装样式。旗袍的重点在于绣、滚、嵌、盘等,其精美的刺绣工艺和复杂的镶嵌技巧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在旗袍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了十八镶的复杂工艺,这体现出了当时染绣工艺的发展。至今旗袍都蕴含着中国浓厚的刺绣文化特点及镶嵌工艺,成为了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是中国人中庸的审美观念,在儒家文化中,中庸之道是最为显著的特点,在古代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人们在着装上特别看重和谐、适度,传统旗袍具有造型简洁、线条平稳的特点,但是简洁并不代表着简单,一件简单的旗袍中蕴含着丰富的宇宙法则。在中国传统审美中,提倡客体“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小大轻重之衷也”,而旗袍中的敦厚、平稳正好契合了这种“和”的要求,从而满足了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在传统旗袍中,其外形相对比较宽松,看起来没有突出的棱角,这样可以将人很好地遮掩,带给他人一种“和”的视觉感受。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妇女一直坚守“三从四德”的观念,她们穿着心平气和的旗袍,安稳、祥和地相夫教子。
  三是凸显民族风情,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优雅、娴静是女性最理想的追求,在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下,东方女性看重内在修养,如庄重、典雅、温良、含蓄等,动作适宜,步伐轻盈,呈现中性化,从而展现出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为了契合这种要求,旗袍在设计上结构严谨,线条优美,并且在面料上彰显出优雅娴静,如丝绒素缎、绣上梅兰竹菊等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展现出了东方独有的性格特点。   四、旗袍的时代精神
  新时期下,旗袍受到了国际时装界的青睐,同时旗袍的样式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如高开衩、低胸、裸背等。亮片、刺绣、织物印花等装饰工艺更是在国际舞台大放光彩,其颜色亮丽,柔和,跳跃,突破了旗袍原有的模式,注入了新时代精神,赋予了其青春活力,用崭新的思想展现东方韵律之美。如中国模特小姐在选秀比赛上,都会着装旗袍礼服表演,很多歌星、明星也会穿上旗袍展现自身的身材。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作为下一界奥运会举办国,中国代表团派出14个身材身穿短旗袍的女孩,用传统的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将中国乐曲《茉莉花》表演出来,将中国风吹向全世界,充分演绎了东方独特的韵味。
  在北京奥运会上,礼仪小姐身穿五色传统礼服,既充满了时代气息,又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如粉红系列的“粉宝花”,通过传统盘金绣工艺,制作出了宝相花图案腰饰,将人体比例完美分割;又如清新淡雅的玉脂白系列,在玉佩、彩绣腰封设计上,表现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创新,丝绸面料通过绿色、牙白色的搭配,突出了中国女性的含蓄、内敛;而“国槐绿”系列蕴含着洋溢蓬勃的生命力及生命环境观念,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表现了绿色奥运的美好愿望。旗袍中通过立体银线绣制的吉祥牡丹及卷曲花纹,将女性婀娜多姿、柔美曲线的身段及东方女性特有的柔美、恬静展现出来。新时期下,旗袍不仅受到了国人的喜爱,同时也成为衬托中国女性良好身材、气质的时装,另外国际上还有很多服装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设计出了很多具有国际特色的旗袍,实现了中国旗袍服饰的良好传承、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旗袍具有一种高贵、典雅的美,其通过诗情画意、流动韵律、浓郁柔情将东方女性的温柔、贤淑、妩媚、清丽等气质展现出来,这种美是由旗袍蕴含的文化内涵品质决定的。旗袍穿著对身体、内涵、气质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气氛有一定讲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众化,即便如此,旗袍依然是东方女人最爱的服饰,其承载着中国优秀服饰文化,体现着中华美德,成为了服饰界的绚丽风景。
  参考文献:
  [1]支晓宇.旗袍中的东方文化美[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5(12):232.
  [2]侯霞.旗袍造型变迁及其审美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7(2):38-41.
  [3]赵永辉.“合局”构架演绎东方时尚与文化:东方美学时尚论坛及“嗨!东方”设计师发布秀在青岛召开[J].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2015(3):42-43.
  [4]陈婷婷,王玲,王伟.浅谈旗袍的造型与结构变化[J].大众文艺,2016(3):145-146.
  [5]赵乐,缪福微,余美莲.基于旗袍形制的现代中式女装创新设计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6(8):48-49.
  [6]葛菁.彩韵东方:2015首届中国国际旗袍文化节形象大使选拔赛[J].中国会展,2015(17):72-77.
  [7]宋小娟.藏与露的艺术:简析和服与旗袍的审美特点[J].艺术科技,2015(8):96.
  [8]许平山,吕慧,王珊珊.基于服装构成要素下的旗袍美学解读[J].绥化学院学报,2016(3):116-118.
  作者单位: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公共艺术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及公共艺术大量服务于城市和公民是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出现转型。在吸收了外来文化之后,大众对城市功能和公民身份的认同更深入,间接对文化艺术也有了新的要求,城市发展也随之有了新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公共领域为公共空间艺术这个概念准备了土壤。甚至可以说,公共空间艺术的需求程度和艺术理念价值不断深化直接就与
期刊
摘 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拥有传统元素的文创产品等被争相追捧,民族民间文化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开发出来,而中国书法无疑是一杆传统文化的大旗,有着巨大的、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发掘潜力。近年来,不断有设计师、艺术家,以中国书法为元素进行创作和探索,优秀的设计作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传播性和艺术性都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故宫与网易游戏联合出品的手机游戏体验出发,分析故宫通过互联网途径宣传故宫文化的方式,以及游戏制作中所呈现的美术氛围,并探析体现在游戏中的习近平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故宫文创;网易;国风游戏  一、故宫文创系列的新意  对于故宫来说,文创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其重要发展方式,这不仅仅为故宫增加了很多的产业收入,也推动了包括故宫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加入建设智慧美术馆的行列,而展览活动正是实现智慧美术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借助符号语言学理论分析,理解建构元数据规范(或编码体系)能够更准确描述资源;其次,结合传播学中“元传播”理论,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展览元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的合理性;最后,结合关山月美术馆实际业务和数字资源管理现状,初步设计展览元数据规范,并强调应该在具体项目中来检验、
期刊
摘 要:禅意不是禅,却又与禅紧密相连,它是由禅升华了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文化心态。设计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冥想的审美体验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结合,标志着禅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顺利传承。在现代社会,如何发展本民族特色的设计,如何形成本民族自己的文化风格道路,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  关键词:禅意;现代设计;禅宗美学;简约;少即是多  一、禅宗文化的当前状况  禅宗文化从魏晋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发展到
期刊
摘 要:钧瓷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其“釉俱五色,艳丽绝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国之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钧瓷行业呈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钧瓷产业年产值已达到40多亿元。然而同规模不断扩张并行的是产业利润率的低下。钧瓷产业目前所亟待解决的是基于品牌构建与设计创新的发展难题。因此,当前钧瓷产业亟需引入现代工业设计的相关理念,进行全方位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手工制品等。它是以口口相传为主要传承方式,具有深厚的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文章以品牌IP化设计为基础,针对非遗项目蒙医药的整合研究,以IP形象为载体,集结了非遗项目蒙医药的技艺及文化,提出了非遗项目蒙医药品牌IP化设计的设
期刊
摘 要:在物质消费极其丰裕的当下,无不证实了居伊·德波所提出的“景观社会”的预见性理论。当下社会已然从过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播转换为了以影像媒介传播为中介的关系。商品的生产以景观的庞大积聚为先行条件,且人的身体也被作为了最佳的景观消费而被批量制作包装出来,以《创造101》的偶像塑造为例进一步进行“景观社会”下的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景观社会;创造101;媒介传播;偶像塑造  消费社会在极大地提高
期刊
摘 要: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国外电影作品为了扩大销售量,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字幕翻译工作愈发关键。文章以《里约大冒险》为案例,分析目的论视角下电影翻译工作,探究字幕翻译的特点,分析目的论与翻译工作的关系,以《里约大冒险》中的一些台词对字幕翻译技巧加以阐述。  关键词:目的论;电影字幕;商业价值;《里约大冒险》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研究背景  电影字幕翻译的核心任务就是将内容完
期刊
摘 要:中国长期以来的现代化使地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生存土壤。新时代复兴传统文化成为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指明了“非遗”的发展方向。惠山泥人作为手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代表,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和机遇。此类“非遗”的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一方面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调整“非遗”保护政策,实现长久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