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禅意不是禅,却又与禅紧密相连,它是由禅升华了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文化心态。设计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冥想的审美体验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结合,标志着禅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顺利传承。在现代社会,如何发展本民族特色的设计,如何形成本民族自己的文化风格道路,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
  关键词:禅意;现代设计;禅宗美学;简约;少即是多
  一、禅宗文化的当前状况
  禅宗文化从魏晋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发展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禅宗文化逐渐被淡化,直到民国时期一些文人墨客开始对禅宗美学进行研究与探讨,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审美思想:意境。我国从古至今一直在研究禅宗文化。《园林禅意表达手法的演进初探》一文指出“禅不仅仅是宗教领域所推崇的文化精神,还体现了人们对生活、人生的看法和感悟”。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禅宗的美学思想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室内空间运用禅意案例出现,有关禅意与美学理论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增多。
  国外,对禅宗文化继承的最好的当属日本。宋代,禅宗从中国传入日本。此后,它在日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禅宗文化传入日本后迅速与当地本土文化相融合,并与日本的神道教互相学习并且蓬勃发展,融入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成就了日本禅,其主张沉寂、静默、孤独的艺术特点,带上了鲜明的日本本民族特征。日本禅宗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首先,在理论研究上,原研哉大师在《设计中的设计》中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阐释了禅宗哲学在形而上学事物影响下的设计。再就是设计研究方面,日本建筑设计大师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将禅宗意境、禅意美学融入到建筑空间设计中去,创造了一批具有禅意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例如安藤忠雄举世闻名的“光之教堂”“水之教堂”,都蕴含着禅宗思想。禅包含着人生的哲学和智慧,它与设计中的设计思维相似。中世纪,禅宗僧侣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改变了以往注重人的视觉美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园林给人带来的精神理解。此后,日本庭院由山水池景逐渐转变为枯山水式的冥想园。所谓枯山水,并没有真实的山水,其只是用一些各种形态的石块和沙子进行巧妙的组合摆放来代替山水景色。这种庭院通常用少数的绿色植物作为点缀,采用一些矮小的绿植,并在石块附近点缀少许的青苔和蕨类植物。这些手法主要是追求庭院的空灵与静寂的冥想感受,带给观赏人放松心情的沉寂之美,使人在简约的环境中冥想出更多的内容。
  国内,改革开放时期设计师多重视实用、快捷、功能性的建筑,对社会、文化、审美等人文层面的关注少,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符合当时的国情。然而我国在逐渐强大的过程中,越发注重本国的艺术特点,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文化的关注,苏州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万科五园等现代建筑空间运用禅宗文化的设计案例层出不穷。21世纪,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是多姿多彩的,人们开始逐渐尊重时尚和现代性。自然、人性、情调、情感和生活艺术,是当下人们最为偏爱的艺术理念,都市生活中高品质高精神的休闲空间逐渐被现代人们所推崇。在我国当下大环境中,回归禅意自由、静谧、宁静的空间是大势所趋,也是继续发展本国文化特点和艺术特色的必由之路,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远离城市的喧嚣符合人类审美享受的客观自然本能。
  二、禅意空间的内涵
  禅意的核心思想是“空灵”,即飘逸、空幻、静谧、虚实结合的感受,同时也是指人和艺术之间思想上的情感和意向。事实上,中国文人非常喜欢理禅,经常要把参禅和诗歌创作联系起来。唐朝时期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曾描绘这一景象:“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描绘出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场景。南北朝时期谢灵运的创作和禅宗美学的结合就颇具个人风格。谢灵运的诗歌都蕴含禅意和寄情于山水的美感,具有鲜明的禅宗思想,例如:“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注重将个人思想感情同所见所想相結合,更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同化的禅宗思想。
  密斯·凡德罗曾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这一理念,少到极点,就产生了无限大的空间,在一个室内环境里,陈列的物品越少,所剩下的空间也就越多,所以使人能更好地思索。这也就是营造意境空间的行为,从本质上说,空间是一个介质,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出现的,同时也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一个桥梁。
  三、禅意空间的特点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和审美意识也不断发展。空间不仅仅提供了效用功能,还向多样性过渡,更加注重体现人性。除了满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外,它还满足了人的精神需要,通过心来理解和体会,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超然、心理上的宁静,这是人对禅修空间的要求和对心的追求。
  赵朴老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离不开禅宗文化。”禅道思想自汉武帝时期传入中国,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了儒、道、禅宗三家思想精髓为一体的含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文化。
  本文所说的禅意空间,是指具有禅宗美学思想内涵的室内空间。建筑空间由复杂到简单、由繁杂到宁静的这一过程体现了人们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本能地去追求室内空间中的精神和心理的享受。
  四、禅宗思想在当代设计中的探索
  首先,古典园林与自然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后期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古典园林设计与自然的联系更为注重。在这些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力求追求自然之美,避免人工雕刻的痕迹,将自然山水作为主角,将建筑房屋融入其中,成为山水风景的一部分。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设计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留园。
  当前的禅宗空间设计理念主要是通过简单的材料和简单的设计风格来实现。例如,使用一些最原始的材料,通过把材料的纹理完全暴露出来创造一个自然、简单和精致的环境。禅意空间主要是禅意文化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创造出一种悠闲、干净的空间意境,形成一个令人难忘的诗意境界。   禅意空间的营造在中国当代的设计中有很多案例。2006年苏州博物館建成,正式开门迎客,这栋建筑引起国内外建筑设计界的广泛关注和学者们的追捧,其设计者是著名设计大师贝聿铭。该博物馆面积广大,周边大部分是历史古迹,有美丽的古典风景园林,还有富有诗意的古建筑区。这注定了设计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使用传统设计元素,同时,它必须具有现代美学,采用新的思想和创新的方法。苏州博物馆是一个禅宗风格的设计。中国禅宗空间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项目的完善,才能使这个空间概念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也是禅宗思想的传承者之一。隈研吾的“竹屋”的设计是采用形式不一的竹子进行对空间的围合与分割,营造一个同自然融为一体的室内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对自然的体验是很极致的,竹材进行空间的区域分割,同时还有藤蔓绿植、木材家具作为空间的软分割,呈现出不同的暖色调,给人以微暖、温馨、朴实的感受。同时木材、竹材、绿色植物所散发的本身的香气使人感受到舒适,仿佛更加贴合大自然,使体验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澈与放松。
  禅宗空间追求简单自然,崇尚“少即多”的设计理念,主要集中在对空间精神层面的把握上。禅宗文化的含蓄、空洞、朴素的特点,结合自然元素创造的空间,既满足了现代美学的发展,又具有禅宗美学的魅力,同时使生活充满禅宗美学的思想境界,为冲动的城市环境空间提供一个安静的地方。禅宗自然主义的思想主要追求的是最原始的体验,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回归自然。空间是人与自然连接沟通的媒介,安藤忠雄曾说过:“我将风、光和水等自然因素引入几何化和秩序化的建筑,并借此唤醒建筑的生命。”设计师用自然界的天然材质、自然景观等物象来装饰我们的生活工作空间,来营造禅意体验空间,将大自然“搬进了”我们的生活,唤起我们原初、自然的空间情感。
  安藤忠雄善于运用清水混凝土,并且将其功能发挥到极致,甚至成为他本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禅意美学的静、素、朴在安藤这里被运用于材料、结构以及精神属性上,他设计的建筑风格更接近自然,整个建筑环境更具灵性。这种以混凝土为基础的建筑,既有冷酷开放的美,又有静谧的魅力,深深地蕴含着禅宗美学思想。安藤忠雄使用各种技术来重新组合各种几何形式,以实现各种变化,并创建虚拟和现实的建筑空间形式。“光之教堂”是日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是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杰作。它通过在教堂墙壁上开一个十字形的洞来创造一种特殊的光和影效果,因使信徒们在其中幻想与上帝亲近而出名。
  “光之教堂”是安藤忠雄教堂三部曲(风之教堂、水之教堂、光之教堂)中最著名的一部。坚固、坚硬、透明的混凝土被完全封闭,创造了一个黑暗的空间,让进入的人立刻感到与外界隔绝,阳光从墙壁水平垂直交错的开口处进入室内,形成了著名的“光之十字”——神圣、清晰、纯净。安藤忠雄的建筑擅长使用封闭的建筑形式,将外部世界的噪音与空间的几何形式隔离开来,创造出一个安静、宁静、静寂的空间,使人们的内心回归沉静。
  参考文献:
  [1]张虹.中国禅宗美学思想对友禅图案起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J].美与时代,2010(11).
  [2]秦亚平.禅意的室内空间艺术研究[J].艺术设计,2011(3).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同样是以俄狄浦斯家族的悲剧为主题,欧里庇得斯却在《腓尼基妇女》中自觉偏离传统神话与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女性形象,不仅对伊俄卡斯忒的死亡进行再塑,还对歌队的人员构成进行颠覆,在代表了世俗性伦理的伊俄卡斯忒和代表了超越性伦理的歌队的对立中,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创作特点和思考方式。  关键词:欧里庇得斯;腓尼基妇女;世俗性伦理;超越性伦理  《腓尼基妇女》是欧里庇得斯在戏剧比赛中为数不多的
期刊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作品来探究弗里达生平故事中关键性问题的不确定性,如她与丈夫里维拉的爱情生活,解读缠绕二人多年的难解的问题和众说纷纭的故事,以分析超现实主义女性艺术家弗里达在艺术与生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性,解读其富于戏剧性的千疮百孔的画面。  关键词:女性艺术家;弗里达;里维拉;超现实主义画派  弗里达·卡罗1929年嫁给了墨西哥著名壁画家迭戈·里维拉,从此进入了大众视野,当时她22岁,里维拉4
期刊
摘 要: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用大量笔墨塑造了贝雅特丽齐这一女性形象。作为欧洲中世纪的文学巨作,《神曲》(La Divina Commedia)记录了但丁自我成长、反思、救赎的过程。《神曲》中,但丁采用了文学作品中的常用科学“符号学”,运用了大量隐喻性表述,通过从地狱、炼狱最终抵达天堂的过程,进行了自我与“她者”贝雅特丽齐(Beatrice Portina
期刊
摘 要:“一画”是石涛绘画美学的核心,石涛提出的“一画”既是宇宙万物之整全,又是艺术创化的动态整体。而在贯穿于“一画”的美学范畴“资任”中,石涛以具有功夫论性质的“资”,突出了人要在修养、自任的过程中破除自任,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扩充自己的德性心灵,从而心随笔运,达到物我归一的境界。文章通过对石涛的美学范畴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石涛 对于山水画格调创新的理解,分析画家精神修养在山水画中的作用,从而进一
期刊
摘 要:妆饰指对身体的修饰,主要包括发式、化妆、配饰等。古代女性妆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表征,是区分贵贱、身份、等级、年龄等的重要标志,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敦煌地处边陲,《后汉书·郡国志》引《耆旧志》载:“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民族众多,各民族迥异的文化、风俗、信仰,以及民族之间不平衡的发展,使女性妆饰丰富多彩。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妆饰,集中体现在天人和俗人中。文
期刊
摘 要:步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以及江南一带。六朝步摇在传承汉式步摇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它哪些新的含义?文章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并通过对六朝步摇艺术特征的分析深入挖掘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步摇;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一、步摇国内研究状况  步摇主要是古代女子头戴饰物,《释名·释首饰》指出: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①。研究步摇的学者对其释义,在《奢华之色》中,扬之水指出:
期刊
摘 要:公共艺术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及公共艺术大量服务于城市和公民是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出现转型。在吸收了外来文化之后,大众对城市功能和公民身份的认同更深入,间接对文化艺术也有了新的要求,城市发展也随之有了新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公共领域为公共空间艺术这个概念准备了土壤。甚至可以说,公共空间艺术的需求程度和艺术理念价值不断深化直接就与
期刊
摘 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拥有传统元素的文创产品等被争相追捧,民族民间文化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开发出来,而中国书法无疑是一杆传统文化的大旗,有着巨大的、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发掘潜力。近年来,不断有设计师、艺术家,以中国书法为元素进行创作和探索,优秀的设计作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传播性和艺术性都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故宫与网易游戏联合出品的手机游戏体验出发,分析故宫通过互联网途径宣传故宫文化的方式,以及游戏制作中所呈现的美术氛围,并探析体现在游戏中的习近平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故宫文创;网易;国风游戏  一、故宫文创系列的新意  对于故宫来说,文创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其重要发展方式,这不仅仅为故宫增加了很多的产业收入,也推动了包括故宫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加入建设智慧美术馆的行列,而展览活动正是实现智慧美术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借助符号语言学理论分析,理解建构元数据规范(或编码体系)能够更准确描述资源;其次,结合传播学中“元传播”理论,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展览元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的合理性;最后,结合关山月美术馆实际业务和数字资源管理现状,初步设计展览元数据规范,并强调应该在具体项目中来检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