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钧瓷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钧瓷是我国古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其“釉俱五色,艳丽绝伦”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国之瑰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钧瓷行业呈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钧瓷产业年产值已达到40多亿元。然而同规模不断扩张并行的是产业利润率的低下。钧瓷产业目前所亟待解决的是基于品牌构建与设计创新的发展难题。因此,当前钧瓷产业亟需引入现代工业设计的相关理念,进行全方位的产业优化整合。而灯具产业作为现代工业设计的代表产业,其在室内环境当中的装饰作用同钧瓷产品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和统一性。因此文章以钧瓷在现代灯具设计中的应用为例,探讨钧瓷产品的工业设计方法及创新研发模式。
  关键词:传统钧瓷;文化;灯具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传统钧瓷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16BG099)研究成果。
  一、钧瓷与现代日用灯具
  钧瓷,起源于河南禹州神垕镇,始于唐而盛于宋,开启了世界陶瓷史上颜色釉的先河。它因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艺术价值在宋代达到顶峰,宋代的钧官窑瓷器工艺精良,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釉色晶莹,有“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在沉寂了相當长的一段时间后,1956年卢氏兄弟在禹县(今禹州市)经过多次实验,烧出了第一窑现代钧瓷,使得千年钧瓷再现光彩,也从此开启了钧瓷发展的新篇章。
  自此之后60年间,我国钧瓷行业呈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态势,截止到2017年,钧瓷已经成为禹州市的一张名片,禹州市目前有700多家陶瓷企业。然而当前禹州的钧瓷产业业态多为家族式企业,相互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与研发资源的共享。钧瓷企业间各自为战,研发力量薄弱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去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继承有余而创新不足,造成我国现代钧瓷产品在从工艺品向日用品的转化过程中进程缓慢,缺乏创新,同现代生活方式及家居环境的契合度不够,严重制约了当前社会对于钧瓷的普遍接受度。因此,传统的钧瓷工艺品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钧瓷的产品化、品牌化、家庭化应当成为当前钧瓷产业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整个钧瓷行业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将钧瓷大胆地应用到当前家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现代工业设计的整体系统当中。
  二、钧瓷日用灯具设计
  在钧瓷日用灯具设计中应当着重体现产品的造型、材料及工艺三个方面。
  (一)钧瓷灯具造型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灯具设计早已突破了过去的结构局限,已经越来越向装饰化、风格化方向发展。而钧瓷同其他瓷种一样,基于其工艺特点可以塑造出千变万化的器物造型,丰富灯具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满足目前家居造型灯具日趋个性化、艺术化的市场需要。
  目前的钧瓷灯具造型风格以传统中式风格或仿欧式风格为主,造型生硬,模仿痕迹重,在设计上仅仅是对原有经典灯具进行简单的材质替换,无法表现出钧瓷自身的造型语言和文化内涵。这样的钧瓷灯具造型设计缺乏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符合时下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当今陶瓷灯具不仅仅是一盏用来照明的生活用品,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人带来安宁、自在、修身养性,它可以排解积累在人们心灵上的忧虑和郁闷,缓解人们对现代生活节奏的紧张感,增添一种全新的人性化审美情趣。”因此,在陶瓷灯具造型设计时,设计者应当充分发挥钧瓷极强的造型潜力,在设计概念中更多的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丰富灯具的表现形式,在装饰家居环境的同时赋予产品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近年来的非钧瓷类陶瓷灯具设计中,设计者也开始有意识地掺入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主题,融入和谐地球的理念。如丹麦设计师Helena Hedegaard的陶瓷灯具设计(图1)中就将蛋的造型与镂空工艺结合到一起设计出一套极富生命寓意的陶瓷灯具作品。这些灯具或慵懒地躺在桌面,或贯穿在不锈钢灯柱之间,从象征生命起源的蛋状陶瓷灯罩中透出的点点暖色微光,既照亮了居室又照亮了观者的内心。
  (二)钧瓷灯具材料
  钧瓷和所有的陶瓷材料一样都具备特有的材质魅力,既不似金属那般冰冷,也不像塑料、亚克力那般廉价。钧瓷制作过程中所留存的手工痕迹以及经过煅烧后融合了金、木、水、火、土所有元素所形成的温润质感,有一种独特的轻松自然、宁静雅致的生活气息。而在灯具设计中,材质的合理搭配与选择是最终产品效果能否尽如人意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于钧瓷灯具而言。过多塑料材质的搭配使用会使得钧瓷灯具档次偏低,定位模糊,而过多的金属材料的加入又会使得钧瓷灯具笨重死板,缺乏活力。这也就是目前市场上的钧瓷灯具,在金属材质的选择上主要以铜作为灯壁、灯头主要材料的原因。暖色系的铜材料很好地契合了钧瓷温暖如玉的材料质感,形成材质语言的统一(图2)。除此之外,在钧瓷灯具设计中还应当更加注重自然材质的搭配与工艺运用。布艺、竹编、石材、木材的使用与点缀可以赋予钧瓷灯具以更加多样化的表现力。钧瓷与自然材质的结合应用带给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同时更是对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观念的表达,是对当下大工业文明背景下人文情趣缺失的一种反制。这样的材料组合应用在近年来非钧瓷类中式灯具设计中已经有了诸多的尝试与实践(图3)。
  (三)钧瓷灯具工艺
  相对于其他瓷种而言,钧瓷灯具的工艺美主要体现在钧釉的“乳光状态”和“窑变现象”两方面。“乳光状态”是指钧瓷釉中的五氧化二磷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二液分相,在釉中产生无数圆球状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能够折射短波光,使得钧瓷呈现出一种悠远的乳光色,即天青色。钧窑釉那种像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不仅使钧釉产生一系列由浅到深的蓝色,而且还赋予一种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减少因釉面玻化而带来的妖艳浮光。钧窑釉色和光泽的特点使得钧瓷特别适合作为中式和西式吊灯的灯头装饰来小规模使用。在普通灯泡或LED光源的映衬之下,钧瓷可以产生美轮美奂的反射效果,充分展现出钧瓷釉的色泽美感。   窑变现象则指的是把涂有同样釉料的瓷坯,放在同一个窑中煅烧,出窑时会形成五彩缤纷的釉色。“钧窑瓷器不但釉色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珍珠点、兔丝纹、鱼子纹、蟹爪痕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钧瓷釉色的突破在美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钧瓷的釉色自然形成,绝非人为所造。在同一窑烧造出来的钧瓷,没有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有一器一色或者一器多色的,是钧瓷独特艺术风格的另一个方面。钧瓷的窑变现象使其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力。相较于灯具其他常用材质或普通陶瓷而言,钧瓷灯具在未开启照明状态下亦能起到很好的居室装饰作用。因此钧瓷可以作为居住空间中落地灯及台灯的主体材质,辅以其他材质或花卉植物等,充分表現钧釉独一无二的工艺美感。
  三、钧瓷灯具工业设计实践模式探析
  当前钧瓷产业业态主要分为钧瓷生产工厂和钧瓷作坊两种。其中钧瓷生产工厂多以生产低端钧瓷产品为主,业务范围以钧瓷摆件、钧瓷花盆等为主。业态特点表现为质量粗糙,产品附加价值低,凭借规模体量占据市场份额。而家族式的钧瓷作坊则主要以进行艺术化、高端化的钧瓷创作为主。产品类型多为工艺品、茶具、花瓶等,产品制作精良,体量小,质量较好,工艺上多能体现较高的钧瓷制作水平。然而该种业态模式由于市场化程度低、影响力小、产品售价昂贵等原因,其生产的产品多数曲高和寡,难以形成巨大的市场影响力及品牌效应。以上两种产业类型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角度都不具备自主的工业设计研发能力,难以凭借自身能力适应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企业转型与调整。因此,以钧瓷灯具为代表的工业化、市场化钧瓷产业发展路径必须借助具有钧瓷研发能力的专业机构或科研单位才能得以实现。这其中,与设计类专业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实践效果。首先,高校作为专业的教学科研单位,在钧瓷及工业设计的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快速的与钧瓷企业形成战略同盟。其次,专业类高等院校稳定的教学科研环境有利于和钧瓷企业间展开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钧瓷灯具设计开发过程中的统一性与连续性。最后,专业类设计院校的业界影响力有助于钧瓷企业通过转型升级、创新设计快速扩大其影响力,使钧瓷产品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特定地域,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秦嘉雯.当代陶瓷灯具创作理论研究[J].艺术科技,2014(4).
  [2]冯晶雅.当代住宅空间中国传统薄胎瓷灯具设计研究[J].中国陶瓷,2015(4).
  [3]简佐磊.浅析当代中国陶瓷灯具设计的发展[J].设计,2015(5).
  [4]李锋,王智鸿.现代陶瓷灯具的审美特点[J].艺术评论,2013(11).
  [5]阎飞.陶瓷灯具设计与生活艺术[J].文艺争鸣,2010(6).
  [6]王庆斌.传统钧瓷的现代生态设计及生产研究[J].生态经济,2009(9).
  [7]商亚敏.钧瓷的审美特征与创新性设计研究[J].陶瓷学报,2013(6).
  [8]王庆斌,禹州钧瓷艺术产品系统设计的振兴研究[J].中国陶瓷,2009(7).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试图通过作品来探究弗里达生平故事中关键性问题的不确定性,如她与丈夫里维拉的爱情生活,解读缠绕二人多年的难解的问题和众说纷纭的故事,以分析超现实主义女性艺术家弗里达在艺术与生活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性,解读其富于戏剧性的千疮百孔的画面。  关键词:女性艺术家;弗里达;里维拉;超现实主义画派  弗里达·卡罗1929年嫁给了墨西哥著名壁画家迭戈·里维拉,从此进入了大众视野,当时她22岁,里维拉4
期刊
摘 要: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用大量笔墨塑造了贝雅特丽齐这一女性形象。作为欧洲中世纪的文学巨作,《神曲》(La Divina Commedia)记录了但丁自我成长、反思、救赎的过程。《神曲》中,但丁采用了文学作品中的常用科学“符号学”,运用了大量隐喻性表述,通过从地狱、炼狱最终抵达天堂的过程,进行了自我与“她者”贝雅特丽齐(Beatrice Portina
期刊
摘 要:“一画”是石涛绘画美学的核心,石涛提出的“一画”既是宇宙万物之整全,又是艺术创化的动态整体。而在贯穿于“一画”的美学范畴“资任”中,石涛以具有功夫论性质的“资”,突出了人要在修养、自任的过程中破除自任,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扩充自己的德性心灵,从而心随笔运,达到物我归一的境界。文章通过对石涛的美学范畴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石涛 对于山水画格调创新的理解,分析画家精神修养在山水画中的作用,从而进一
期刊
摘 要:妆饰指对身体的修饰,主要包括发式、化妆、配饰等。古代女性妆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表征,是区分贵贱、身份、等级、年龄等的重要标志,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敦煌地处边陲,《后汉书·郡国志》引《耆旧志》载:“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民族众多,各民族迥异的文化、风俗、信仰,以及民族之间不平衡的发展,使女性妆饰丰富多彩。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妆饰,集中体现在天人和俗人中。文
期刊
摘 要:步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以及江南一带。六朝步摇在传承汉式步摇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它哪些新的含义?文章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并通过对六朝步摇艺术特征的分析深入挖掘六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步摇;艺术特征;文化内涵  一、步摇国内研究状况  步摇主要是古代女子头戴饰物,《释名·释首饰》指出: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①。研究步摇的学者对其释义,在《奢华之色》中,扬之水指出:
期刊
摘 要:公共艺术算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及公共艺术大量服务于城市和公民是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社会出现转型。在吸收了外来文化之后,大众对城市功能和公民身份的认同更深入,间接对文化艺术也有了新的要求,城市发展也随之有了新的规划,越来越多的公共领域为公共空间艺术这个概念准备了土壤。甚至可以说,公共空间艺术的需求程度和艺术理念价值不断深化直接就与
期刊
摘 要: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拥有传统元素的文创产品等被争相追捧,民族民间文化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开发出来,而中国书法无疑是一杆传统文化的大旗,有着巨大的、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发掘潜力。近年来,不断有设计师、艺术家,以中国书法为元素进行创作和探索,优秀的设计作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其传播性和艺术性都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故宫与网易游戏联合出品的手机游戏体验出发,分析故宫通过互联网途径宣传故宫文化的方式,以及游戏制作中所呈现的美术氛围,并探析体现在游戏中的习近平思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故宫文创;网易;国风游戏  一、故宫文创系列的新意  对于故宫来说,文创产品开发已经成为其重要发展方式,这不仅仅为故宫增加了很多的产业收入,也推动了包括故宫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加入建设智慧美术馆的行列,而展览活动正是实现智慧美术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首先借助符号语言学理论分析,理解建构元数据规范(或编码体系)能够更准确描述资源;其次,结合传播学中“元传播”理论,分析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展览元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的合理性;最后,结合关山月美术馆实际业务和数字资源管理现状,初步设计展览元数据规范,并强调应该在具体项目中来检验、
期刊
摘 要:禅意不是禅,却又与禅紧密相连,它是由禅升华了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文化心态。设计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探索冥想的审美体验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结合,标志着禅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顺利传承。在现代社会,如何发展本民族特色的设计,如何形成本民族自己的文化风格道路,是我们要着重探讨的。  关键词:禅意;现代设计;禅宗美学;简约;少即是多  一、禅宗文化的当前状况  禅宗文化从魏晋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发展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