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现象、归因与建议*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bo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农远”)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十九章第六十条指出:“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1]。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对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我们有必要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为此,本研究以西部回族地区宁夏为例,围绕硬件和资源建设、教师应用与需求、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随机选取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学科教师200人、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及相关负责人36人,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36份,回收199份,有效问卷166份,回收率为84.3%,有效率为83.4%,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另外访谈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27人次。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发现,目前农远在硬件、资源建设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为农村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设备、资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的缺乏与现有设备、资源应用不够、甚至闲置等资源浪费现象。由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思考影响农村远程教育应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探明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求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中的几个现象
  1.设备:不足与浪费并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等教育信息化工程,使农村教育信息化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资源匮乏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总体看来,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特别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设备不足仍是目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中的突出问题。调研显示:生机比达到10:1的学校为29.5%,20:1的为42.2%;教师拥有计算机情况也不容乐观,55.4%的教师认为场地不足,设备少。从访谈结果看,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大部分教师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硬件少的问题,如从教4年的某农村语文教师说,“学校偏远,缺少资源,缺少设备,希望领导关心偏远山区的小学”。又如,目前实施的“国培计划”中,由于“农村缺少设备,往往不能完成基本培训任务”,有的老师为了完成培训作业不得不到镇上的网吧去,学习难以保证。
  与此同时,设备的使用率却不高,甚至出现闲置现象。农远在建设初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宁夏自2006年就已建设完成,五年过去了,调研的结果告诉我们大家对此的热情似乎已退,大部分学校设备使用效率较低,应用边缘化,农远资源并没有进入日常的教学应用中,老师们依旧重复传统的教学工作。笔者走进某县一所初级中学(该中学在农远实施初期是示范学校),该校校长坦言,“模式一和模式二现在基本没有用过,模式三主要是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
  2.软件资源:比较缺乏与现有资源管理不好、应用不够并存
  首先,从整体来看,目前农村学校软件资源较缺乏而且资源类型比较单一。如表1所示,只有部分学校具备支持信息技术应用的软件资源,47%的学校认为缺乏软件资源。通用的办公软件和农远资源是农村学校的主要资源,学科专用教学软件几乎是空白。其次,如表2所示,切合实际的资源比较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与当地教材版本配套的资源少,这与相关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二是,切合农村实际的资源少。农远资源目前大多是按照城市中小学的状况编制的,如“斑马线”、“红绿灯”等城市学生耳熟能详的内容,但农村孩子可能没有见过,对于这部分内容很难理解,但资源库里难以找到这样的素材。三是,个别科目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宁夏南部山区的信息技术老师谈到“农远资源中没有信息技术学科资源”。
  表1 学校是否具备支持信息技术应用的软件资源
  表2被调查对象对现有农远资源的评价情况
  与此同时,对现有资源管理不好。如表2所示,58%的教师认为,资源管理不够好,62%的教师认为资源下载不及时。某老师反映“农远实施初期资源管理和更新比较及时,现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好了”,“目前资源的更新太慢,内容少,最迫切的是要有专人负责,及时下载整理以备使用”。
  应用不够:应用频率不高和应用水平较低。如图1所示,大部分教师对农远资源的应用只是偶尔为之,在学生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中使用较多,而对于课堂教学、备课、自主研修和培训方面使用很少。这与农村缺乏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课等专业教师有关,农远资源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这些课程的正常开设。从帮助程度看,有相当部分的教师认为帮助不大或不清楚,这与他们对农远资源的使用水平有关:其一,教师面对与自己使用教材不匹配的资源时不知如何处理,大都选择不使用;其二,教师对资源的应用方式大多數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主要是用来表现教学重难点,而对于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使用很少。
  图1被调查对象使用农远资源情况
  3.人员方面: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短缺与对现有信息技术人员不够重视并存
  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普遍缺乏。由于受编制或经费的限制,很多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没有专业的技术服务人员,大都采用兼职的办法来解决。然而现实中对他们的作用和地位则重视不够。调研中,农村九年制学校从教29年的某信息技术教师告诉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多,课比较多,兼职管农远(资源),最好能有相关文件把农远管理员的工作合成工作量,希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地位”;某从教10年的农村九年制学校某信息技术教师,“领导重视不够,接收资源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但不算课时,没有成绩”。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没有得到合理的评价和应有的待遇,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没有合理利用好现有信息技术人才可以说是一种“隐性”的人才资源浪费。   二、基于现象的归因分析
  “设备不足、资源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短缺”仍是农村学校信息化面临的较大问题,但为何同时存在现有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和信息专业人才边缘化这种现象?物没有尽其用,人没有尽其才,原因是什么?
  从设备方面看,教师认为“场地少,设备不足”是目前农远应用中的最大困难,影响了他们的应用。那么,进一步加强投入是极其必要的,但是投入的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应用得就很好呢?目前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中一些学校耗资建设了信息化设施,但应用率并不高,正如余胜泉教授所言“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初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大批量采购后,由于缺乏应用的亮点,需求缺乏,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本上停止了大规模的投入”[2]。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应用好、发挥好已投入设备的作用。
  从资源应用的角度看,教师认为资源与教材版本不匹配,资源管理和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应用。我们认为,教师对资源的应用固然与资源本身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对资源的处理和应用方式,即应用水平。而目前他们的应用水平较低,普遍缺乏理论指导。
  从目前教师的认识来看,应用不好的原因除了设备、资源缺乏外,是设备资源管理的不好,言下之意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加强,而信息技术教师则认为是领导对自己工作及学校信息化不够重视,那么原因就聚焦到校长的认识和信息化领导水平方面,因而必须提高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但相关研究表明,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并不直接与有效应用成正比关系[3],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张际平教授指出“我去过许多中小学,观察到一个现象是具有代表性的,即有些学校校长(包括学校整体领导)很支持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观念也新,投入也很大,但是应用的并不是很好或有效”。
  上述分析无不启示我们:设备的大量投入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效益,作为校长没有看到信息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应用资源、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因而出现了信息化设备、资源、人才的低效使用,甚至出现闲置等浪费现象,这种现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可以理解的,但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缺乏能够指导和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创新,缺乏对已有理论成果的转化。一方面,富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不多,到底教育信息化能不能提高教学质量,或者它在哪些方面有影响力,缺少有说服力的回答。教师看不到信息技术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深刻和意义深远的影响,加之升学为主的教育状况还没有改观,教师不敢承担变革带来的风险,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支持环境,他们在应用时往往浅尝辄止,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对已有一些富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重视不够,转化不够,需要进一步促进转化,真正为实践服务。由此看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的关键问题是缺少农村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的创新和指导,只有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产生更多能够指导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的理论、模式、方法等,才能真正实现对现有设备、资源及人力等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真正实现边投入边应用的目标。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农村学校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优质的资源,更需要能够指导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的理论创新和培育这种理论创新的土壤。
  三、促进农远深入应用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1.理论创新:重点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创新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工程,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创新研究不仅是农远深入应用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信息化理论发展和实践的需要。首先,现实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理论问题的解决,而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来自实践的理论才具有科学性。课堂是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主阵地,是教育信息化理论的重要来源,因而理论创新要重点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化研究。其次,是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和教育现代化的着力点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变。而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以课堂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创新。再次,是理论与实践联盟的需要。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第一线教师应在共同行动中构建理论,从第一手资料中进行原创性研究。课堂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主要纽带[4]。
  什么是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创新?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创新就是将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作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点突破口,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教学信息化,进行理论发现的过程。它具有四个基本属性:其一,解释性。对课堂信息化的现实问题做出理论解释,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其二,指导性。要对历史的、现实的课堂教学信息化经验及时总结并提升到理论高度,减少重复建设和经验摸索的过程,并推广应用,指导实践。其三,引领性。要有前瞻性,引领现实的发展,对课堂教学信息化做进一步引领,指明方向,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其四,发现。发现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属性,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创新应着力于新的发现,探索和发现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新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2.理论创新之土壤:探索高校与中小学互动研究机制
  谁来进行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创新?“人”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和實践的根本,这里的“人”主要是:高校教育技术研究者、一线学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教研员、区域教育行政人员。他们在教学研究中有如下特征:高校研究者所追求的是揭示教学规律的理论成果;一线教师与高校研究者不同,他们的研究往往更关注于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指向理论的创新或新规律的发现;信息技术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具备研究的潜力;教研员是教师教研的指导和帮助者,追求的是理想的教学实践——设计合理、效果积极的教学活动,分析到位、令教师获益的评课活动,等等[5];区域教育行政人员是教研的支持和协调者。他们各有侧重,那么联合起来、共同合作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化研究与实施是理论创新的好方式。但现实中往往是:高校研究者从事着纯学术的研究,缺乏中小学课堂实际的支撑,理论难以转化为实践;一线教师由于有“当局者迷”的一面,加之理论水平有限而使研究流于形式;教研员在二者的分离中难以定位,信息技术教师在目前没有得到重视,教育行政领导对研究支持相对不足。那么,如何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化研究,探索有效的互动研究机制显得很有必要。   如何开展课堂教学信息化理论创新?区域教育行政人员要发挥其行政管理协调的优势,积极地组织和发挥教育信息化中“人”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合作研究的长效机制。其一,可以以项目为导向,开展高校与中小学合作研究。区域教育行政人员以解决本地教育信息化实际问题为基点,以课堂应用为主,采取合理可行的机制积极联合教育技术专家和中小学教师、教研员申报国家、省部级等课题,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类的课题研究,力争产生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其二,可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广泛而多样化地联合教育技术专家,结合本地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际进行适合本地的课题立项,进行长期有效的研究合作。如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与青海省城西区合作开展“深化城西区教育信息化发展项目”研究活动,借助高校研究力量,调动多方力量,推进该区教育信息化的纵深发展[6],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三,教育行政人员可以探索与企业的合作机制,联合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通过合作,企业发挥技术与资金上的优势,为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提供支持,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教育软件等产品的课堂教学应用,高校教育技术专家发挥其引领作用和理论研究优势,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研究。
  3.促进已有理论成果的转化
  理论创新和成果转化是研究的一体两面,是一种双向的过程,在理论创新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有效机制促进已有研究成果转化。何克抗教授将我国近年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总结为三大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理论以及教与学方式”、“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7]。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的取得是我国教育技术学者智慧的结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应当引起足够重视,采取有效机制和措施促进其成果转化。我们建议重点是将学术研究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模式、案例和方法。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有实践价值的科研成果的推荐,区域教育行政人员应加强科研成果指导的意识,可采用项目引进推广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如“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与宁夏自治區合作建立省级优质农村教育示范区”项目,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法向宁夏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较贫困地区)的课堂教学扩展,使其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8]”;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考核力度,做好成果转化工作的表彰鼓励,形成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广大教师应虚心学习和积极应用,加强与高校研究者的互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高校研究者要把科研成果的“下嫁”工作看作是教育科研的“规定动作”,要从操作层面进行设计、实践,要有意识地选好实验学校、实验教师,帮助他们进行转化推广[9];同时,高校应加强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改革,加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实践应用的考核权重。
  四、结束语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中存在着设备资源不足但又对现有资源应用不够的现象,我们认为,根本原因是农村学校缺乏信息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课堂,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化研究: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和促进已有理论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需要深入探索其保障机制。本研究是我们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发展的粗浅认识,旨在抛砖引玉,供相关研究交流。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 余胜泉,赵兴龙.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中国电化教育,2009(8).
  [3] 王春蕾,刘美凤.影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6).
  [4] 王鉴.课堂研究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 丛立新.教研员角色需要彻底改变吗.中小学教育,2009(5).
  [6] 郭绍青.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的个案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09(6).
  [7] 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中国电化教育,2011(1).
  [8][EB/OL]http://fe.bnu.edu.cn/html/1/201111/5962.shtml
  [9] 万伦.高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SWOT分析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第29卷(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近年来中职德育教学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入手,探讨班主任任教德育课程的可行性来分析,提出班主任任教德育课的模式及实施办法,并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力求把德育实效落到中职教育的实处。  【关键词】德育教学;改革;探讨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moral teaching staff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期刊
Abstract:English reading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English learning. Although most of the college have the Extensive reading as the required course, some students’
期刊
[摘 要] 探索在教师协助下学生主动学习工程力学的新模式,即教师先依据大纲明确每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围绕这些知识点,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听课、自主学习解答等环节,以分组形式自选或自行设计相关习题,完成习题解答,提交学习报告,最后由教师主导对提交的报告进行定量考核评估。课堂精讲环节教师可利用CAE计算软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大胆尝试,发现
期刊
[摘 要] 卓越工程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较强工程动手能力的现场工程师,是中国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将结合南京工程学院模具卓越工程师的总体培养目标及工程能力需要,介绍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内容、培养途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实践。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模具;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期刊
[摘 要]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广州市部分中职学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分析影响广州市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健美操教学在中职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合理化帮助对策。  [关键词] 广州市;中职学校;健美操;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G8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
期刊
[摘 要] 采用“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以广东4所地方高校50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访谈法探讨地方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同情况和特征。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总体水平偏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高考志愿、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地方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水平,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期刊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内涵和外延理解的模糊将导致高等学校在设置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时的混乱。文章基于对50家用人单位的网络招聘要求的整理,指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两种,一般实践能力则包括学习能力等18类具体要求,专业实践能力则包括专业工作能力等6类;同时,文章还基于分析得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主要体现
期刊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一系列政府政策导向下,全民健身的推广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政治高度,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与体育产业进行深度结合。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上游,在体育产业链中处于金字塔塔尖的位置。基于此背景,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赛事运营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游泳俱乐部大联盟的赛事运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结合“互联网+”的内涵、特征和技术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推动环节。目前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我们在对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以及未来教师(自下而上)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建议性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框架,旨在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以及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一、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的迫切性分析  从国际范围来看,教师资格制度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对于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有着明确的规定,并要求有效期
期刊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基本要素所构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教师处理教学诸要素的过程,首先是基于教师对教学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认知活动过程,教师只有形成对教学要素及其关系的合理而有效的认知,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各种教学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由于教师在对教学认知的同时要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由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