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一些现象和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为当前的课改指明了方向.它积极倡导语文教育人文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这一切都给予一线的语文教师全新的理念.实践的抓手。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展现出勃勃生机.但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中产生的一些现象不能不使人注意.值得反思。
其他文献
心理学告诉我们,创新思维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这种思
语文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之一,承担着语文学科的教学和教研等工作任务。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校本研修是提高语文教师语文素养和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保障语文教研组校本研修科学有效地进行,充分发挥其对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我们以落实浙江省教研室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为例,谈谈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校本研修模式上的一些探索。    一、理论学习,贵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介质,虽然存在着“空白”和“不确定性”,但必然会有许多显性的、鲜明的“规定性”,总会有“作品视界”范围。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基础,不同的人,可以对同一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因此,“个性化解读”并不等于随意解读,它必须根植于文本,必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解读范围的引导。  一、当学生解读有偏差时:紧扣文本,适时引导  个性化阅读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但绝不意味
目的探讨异常多胎妊娠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33例异常多胎妊娠超声资料与随访结果,总结其声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指征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外伤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患者6例中转手术,28例非手术治疗成功,无特殊并发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