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定能生慧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n80516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慧能生智,安静的环境和清净的心灵可以增长智慧。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随着大量电子学习软件的开发和普及,电子化已经成为儿童新的生活学习方式。电子产品在给生活带来丰富便捷的同时,它的弊端也渐出端倪。作为一线教育者,笔者也发现很多对电子产品具有依赖性的儿童在学习、注意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基于教师和家长的视角,把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危害进行总结,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引起处于电子洪流中家长和孩子们的警醒,让青少年远离电子产品,还青少年一片清净的芳草地。
  一、高强度刺激,提高感知阈值
  刺激阈值指的是把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在这里指的是能吸引个体注意力的最小的刺激强度。电子产品的刺激强度很大,其集声音、图像、交互等于一体。特别是专门为儿童开发的动画片、游戏、学习软件等,其背后可能是几百人的团队,用最前进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在心理学、认知神经学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的途径精心打造而成,目的就是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沉浸在高刺激强度的虚拟空间。儿童长期接触高强度刺激的电子产品,就会很难投入专注地去做一些事情。因为他们的大脑逐渐被电子产品塑造成了一个“高刺激阈值”的对象,习惯了轻而易举地获得电子产品所带来的愉悦感,久之,刺激阈值越来越高,儿童需要更高强度、更持续、更深入的刺激,而真正引发思考的事情,则需要儿童保持敏感的、低刺激阈值的感知。
  二、多呈现方式,分散注意力
  刺激阈值的提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个体注意力的分散,特别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需要个体一定的努力,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某种事物或完成某种任务,同时需要排除外部的干扰,降低外部刺激阈值,如分散注意的声音和光线等。而集多种刺激方式为一体的电子产品的运用,则大大干扰了儿童的有意注意。有研究表明,经常使用电子产品的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表现远低于不依赖电子产品的儿童,他们更容易分心,同时研究还表明孩子3岁以前,每天平均多看1小时的电视,7岁时注意力障碍的问题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0%。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深有感触,凡是接触电子产品比较多的学生,其在书写、朗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远低于不接触电子产品的学生,同时他们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不能聚精会神地听课或思考。
  三、精细化设计,降低深度思考能力
  思考是大脑的运动成果,但大脑的本能并不是思考而是逃避思考。思考的深度,需要个体有意训练,需要空间和时间的支持。但电子产品从来不会留有空间和时间让孩子们慢慢思考,而是使他们的精神永远处在奔波和忙碌之中。面对着画面精美、设计严谨、环环相扣的教学软件或网络游戏,孩子们也许会得到即时的快乐或者知识,但是他们失去的是平静和专注思考的能力和空间,而这种思考是沉思、反省和内省的基础,也是真正学习发生的基础。几十项由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展的研究也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们一旦联入网络或者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教育,便是进入了一个促使我们粗略地阅读、草率而心不在焉地思考以及肤浅地学习的环境,而在这种环境下,儿童是无法进行深度思考的。
  除此之外,长期接触电子产品会让儿童的眼睛、身体等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情感交互的短缺也是长期依赖电子产品的一大弊端,面对电子产品的种种弊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深度思考能力以及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呢?在此笔者基于教师、家长、社会的视角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教师层面:返璞归真,教育是慢的艺术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保持定力,不跟风,不盲从,做到永远以学生为中心,不要让课堂成为展示新技术的舞台。
  (1)慎用多媒体,让课堂灵动清净。不可否认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但“灵感,只有在孤独和沉静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特别是对于语文等特别需要精心品味揣摩的学科。被新技术所冲击的课堂少了很多的沉静和纯洁,原本是静静品慢慢悟的课堂被大量的图片、动画、声音所掩盖,少了最宝贵的安静读书的时光。爱因斯坦曾语:“在所阅读的文字中找出可以把灵魂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都统统抛掉,特别是那些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则需要更加专注的态度更加沉静的心灵去细细品味汉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是被色彩斑斓的材料所吸引有限的注意力。
  (2)弘扬传统文化,训练学生定力。我国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宝藏中沉淀很多需要我们重新发掘的教育素材。面对更新速度极快的信息社会,我们的心灵也被带动得充满浮躁和不安。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书法等,都在用自身的魅力吸引我们慢下来,静下来,深深地的体会教育的慢艺术。所以,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孩子们在传统中静下来,慢下来。
  2.家长层面:定能生慧,保护儿童敏锐的感知力
  越小的婴孩越有超人的感知力,而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尽力去保护儿童这份敏锐的感知力,不要揠苗助长,不要把儿童的头脑过早地塞进各样的知识,不要用高刺激的电子化的产品去“毒化”儿童的大脑。
  (1)亲近大自然,降低刺激阈值。电子产品的接触越晚越好,不管这些东西是否用来学习还是游戏。多给孩子玩一些质朴原始低刺激阈值的“玩具”,比如说沙子、水,让孩子保持思维的开放和想象的空间。多亲近大自然,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虫叫蛙鸣……都是低刺激阈值的原始信息,这些可以让儿童保持一颗高敏感性、高吸收性、高开放性的心灵。
  (2)慎用电子学习软件,阅读纸质书。在各种电子学习软件横行的今天,家长也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儿童通过电子软件学习到的知识无法弥补在此过程中被堵住的想象力和深度思考。阅读传统的纸质书,让纸张促进儿童的沉思,让连续阅读发展现如今儿童稀有的精神自律。
  返璞归真,定能生慧,电子产品在儿童学习的运用中一定要慎之又慎。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是人类思维与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在此阶段中,幼儿本身的心智与认知等各方面均不成熟,故绘本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图画,将更容易给幼儿心灵与视觉等方面留下深刻记忆。而幼儿对社会、人生以及生活的感情亦能就此得以充分激发,而这样的作用是简单的黑白文字所无法企及的。  【关键词】  绘本阅读 幼儿教育 助力成长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得绘本这一幼教资源于幼儿园中的使用也越来越
期刊
作文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具备一定的文学积淀,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但普遍存在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加上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作文内容空洞等问题,导致文章结构出现问题,内容脱离实际,影响了文章的质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顺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指导学生积累新鲜贴切的写作素材  文章写作通常是围绕一个话题对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因此,阅读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着意于营造一种“静默”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深度解读课文,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 默读  关于语文阅读的研究,学术界自9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了,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更是涌现了大量相关文献。通过知网以“初中语文阅读”为关键词进行
期刊
【摘 要】  游戲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游戏课程离不开教师的设置与开展。历史的事件往往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因此对幼儿师范院校游戏课程设置的研究对当今幼师课程设置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国时期三所本土幼稚师范幼儿师范院校游戏课程的分析,得出古代陈旧的教育观、儿童观;冲突不断、动荡不安的社会大背景以及游戏理论初步形成尚未产生广泛影响等原因导致游戏课程不被重视。最后提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学前教育的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口语交际教学,而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同样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一个方面。要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是需要努力探索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策略与方法 口语交际教学  “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之一是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倾听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进行人际交谈时的素养能够
期刊
【摘 要】  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训练,是以后作文训练中的“序曲”,这第一步“曲”进行得如何,与学生以后的作文能力休戚相关,因此,扎实、有效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尤显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从“说话材料”“训练方法”“评价手段”三方面科学优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说话材料的“五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说话材料选择时,更注重面向学生的生活、学习世界,只有亲切可感的材料,才能让学生
期刊
学生由小学中年级段升入高年级段,除了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也趋于成熟,因此高年级作文教学对学生要求也是日益提高。从不少学生的习作反馈来看,高年级作文,写人尤其是亲情类的文章,学生总是不容易抓住要点,颇有无从下手的意味,又或者是写出来的文章平淡如水,难以激起读者尤其是批改老师心中的波澜。  我们总说,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可是孩子们的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他们几乎每天两点一线,早上到学校、下午放学回
期刊
【摘 要】  美育是语文课程的主要功能之一,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提炼课堂中的美育元素,同时将课堂教学的过程转化为实施美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美育教育 语文审美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语文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
期刊
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主编鲁洁教授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生活论意义中的‘成人之道’是使道德从远离人的存在和生活世界的抽象理性的规范体系重新回归人类生存的自觉意识,它呵护人的实践的、自由的本性,为人的生成发展的可能生活提供终极关怀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因此,《道德与法治》试图为儿童社会化发展探寻一条具有可行性的道路。  一、价值迷失:当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现状  传统的品德课堂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愈高,那么对于培养人才的学校来说,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让新的教学模式对课堂起到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内外的互动形式进行新阅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课内外 互动 初中 语文阅读 体系  一、“课内外互动”阅读模式对阅读教学体系建构的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