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研究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 ,研究了物料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山苍子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山苍子油的工艺切实可行 ,萃取率可达 30 %以上。
其他文献
对番茄红素的性能作了测试与分析 ,并对番茄红素提取条件作了研究 ,确定了提取的最佳溶剂及最佳工艺条件。
分析了高梯度磁分离的原理及特点,根据食品发酵工业废水的特性,提出向废水中投入“磁种”利用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处理废水的新方法,大量的试验证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食品发酵
用接合转移方法,将萘(NAH)质粒转移到胡萝卜素产生菌中,获得的接合子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即可以产生胡萝卜素,也可以产生靛蓝。NAH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和EcoRⅠ分别进行酶切分析,并测定其分子
以明胶与蔗糖作为复合壁材对β-胡萝卜素的微胶囊化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明胶选用G200为宜,壁材中明胶与蔗糖比例3:17(体系壁材固形物浓度20%,黄原胶0.3%),微胶囊化工工艺参数;乳化均质压力40MPa(乳化温
以黄我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WSHL1为产生菌,了确定了2.5L罐赖氨酸流加发酵中氮源浓度的初始值及过程控制模式。首先分析了不同初始有机氮源浓度对赖氨酸流加发酵过程菌体生长,产物积累以及微生物稳定性
利用反相HPLC分析对ECG和EGCG的氧化产物的色谱进行了比较,实验中有少量的EGCG在所设计的氧化体系中,由ECG经所选择的化学氧化条件氧化形成。所以ECG的氧化要能是先产生EGCG,随后再与EGCG共同被氧化或EGCG单独被氧
在点窝状波纹表面的竖板式传热元件上进行了酒糟离心液降膜蒸发传热实验研究,分析了进料流量,蒸发温度,传热温差和操作浓度等参数对传热性能的影响,并就设计与操作提出了看法。
报道了含有黄原胶的20O/W乳状液贮藏在27~30℃的分层动力学的研究,实验运用超声技术考察了从0.0005~0.5wt%,的一系列浓度的黄原胶对体系分层特性的影响。在非常低(〈0.001wt%)的黄原胶浓度下,实验体系的稳定性变化
射汉搅拌发酵罐是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条既能有效利用压缩空气的能量以达到增强氧传递速度又能降低能耗的新途径,它造价低廉、经济效益显著,并经过多年的工业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