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hua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仪是修养的体现。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本,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俗语说:千学万学学做人。就是说我们学习首先应学做人,可见,可见,礼仪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礼仪可以展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并树立“自我”的形象。它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间的讨论、展示、质疑,让学生在各方面也變得更加文明礼貌。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让我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以《弟子规》为载体开展数学课前礼仪教育
  余秋雨,一位著名的作家,说:“孩子们没有充分的理解古典古典诗词,对他们的经典,是一个伟大的文明的通道。幼小心灵的纯净开放,从古典的基础,激发他们的生活文化的向往。这为小学礼仪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启示:从最基本的礼仪开始,通过诗歌阅读,讲解所有的言行的美德的故事,让孩子接受传统的礼仪教育,使用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儿童。在礼仪问题的研究中,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发现,传统中国文学的今天:《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集,三字的句子,每个句子的话,三个字,韵文极易成诵。其中礼仪规范占了很多一部分内容。强调“首孝悌,次谨信”,要求人们从小就要尊师亲友,学习礼仪。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千百年来,生动、简洁和全面广泛家喻户晓。于是我有了数学课前“以弟子规为载体,开展礼仪教育的实践”的设想。每节数学课前,学生齐声背诵弟子规片段,一周有一位礼仪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礼仪知识。
  二、教学中发挥数学教师的形象礼仪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行为心表”,讲文明懂禮仪是表达相互尊重的一种表现。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我们要求学生遵守的礼仪,教师必须自己先做到,才能使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注意。比如,数学课堂上的板书,解方程的格式,无形中老师起了表率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教师形象性的讲授来感知、理解所学内容,并由此获取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教师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如果教师总是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对学生独特的个性风格,他的形象是有吸引力的,可以征服一切的捅射,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振奋。像数学王子张齐华,他既有数学教师胡准确、干练,又有语文教师的激情、诗一样的语言,加上在课堂上快捷胡反应和精准的判断,教学语言的敏锐与智慧,让听课的老师惊叹、折服,让上课的学生陶醉。
  三、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礼仪素材,渗透礼仪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人的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经验有限,那么生活中的形象越鲜明思想影响就越强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礼仪教育内涵非常丰富,只要认真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礼仪素材,在教学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耳濡目染地进行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教学中。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认识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培养学生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向学生呈现古时候计时工具:漏壶、日晷、圭表、天体仪等。帮助学生体会到计时工具的演变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七巧板》介绍七巧板是由古代的宴几发展来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祖先的智慧。作为教师只要我们认真发掘教材,完全可以找到礼仪教育的素材的。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礼仪素材进行礼仪教育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喧宾夺主。
  四、结合教学过程,渗透礼仪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经常采取学习小组的相互合作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生在一起学习,不仅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要认识到,小组的个人目标和目标是相互依靠的,所以我们应该文明合作,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时,因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走更近的路,经常践踏花草。在教学时,告诉学生爱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爱护公共财产。
  礼仪教育不仅是礼仪教育和训练是一个推理过程,也是情感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老师们善于发现,勤奋学习数学教学中的礼仪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知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
其他文献
近几年,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
期刊
新课标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实施、内容等方方面面都较以往教学有了重大改革。农村教学由于教育环境和师资的限制,面临更大的挑战。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教育改革发展难点问题中回应加强农村教育,关键是建好教师队伍。为了切实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必须找出现存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途径。  一、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师应组织学生多进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相
期刊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推理判断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很多数学课堂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及主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构建充分发挥和促进学生主动性发挥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生具有活
期刊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优化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一直是初中英语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将课本上的句子原形呈现给学生,然后学生根据该原形死搬硬套,模仿练习再去运用,这样讲起来不但枯燥无聊,学生没有兴趣,而且学生学完之后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效果很不好。如果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
期刊
前言: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而我把这句话改变了一下用在了体育课堂的教学中:生命在于运动,强健在于锻炼。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体育老师,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两年前我还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调皮、叛逆是我的特长,偷懒是我的专项,但在两年后的今天我发现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傻。现在的人们讲究个性,我的学生同样也讲究个性,但在学生们讲究个性的同时,我会让他们上好
期刊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成若干个小组,目的是使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能互相学习,在课堂上能发挥合作的力量,把更多的自主和空间留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是“三环六步一反思”。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上课之前,投影出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感知,从而做到“心里有数”。  二、教师导入,示范文本  导入要简洁,切合课文内容。如我在讲授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清和认同了这样的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就是让学生自主化,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教育。主体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了适应时代的这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是“主角”,是学习的主
期刊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
期刊
农村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这门学科。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它的教学无论从教学目的、教学类型还是教学基本原则都和母语不同,而且我们教授英语是在中国这个文化环境下,因此英语就成了一门困难学科。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不仅缺少英语语言环境,而且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只有在课堂里学习语言知识并练习使用语言,走出课堂便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再加上回家无人辅导,学英语就更难上加难了。针对这一现状,就对我们农村小学英语教
期刊
在当今提倡高效课堂的主导下,教育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是课堂的主导,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是开启学生思维的支柱,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领略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美。  一、在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更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更能突显文章的感染力。在课文中,有不少句子不通过朗读是很难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