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科学课的有效教与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只有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心理共鸣,才能从情感体验中悟出某个问题的道理,教师除了要带着爱心,激情与微笑外,还要带着信息、音乐和故事等。小学科学教学必须要学会应用先进的网络资源来服务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来表现各种情境,因而问题情境设置的生动有趣,形象具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flash课件,将观察对象的结构直观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官冲击
  在学习五年级科学《太阳系》等天体运动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可以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功能同时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flash课件展示的天体运行,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有很强的视觉功效,极大丰富了科学教学的直观性。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丰富科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老师在台上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即使是进入实验室,学生也只是对老师演示的实验进行机械的重复,既缺乏趣味性,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有些实验本校又不具备条件,无法完成。如今,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将实验操作的過程和结果通过照片和视频演示给学生,对一些异常现象做出解释,会使学生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就能够正确的操作和分析,并区别一些易混淆的现象,减少盲目观察和分析。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又节省了实验时间。
  (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和电子白板,读取方便,实用性及交互性强等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多式多样,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适应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科学可视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的信息可以突破教材就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链接专业的教育资源网站,下载课件、教案、案例等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把网络资源处理成符合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学生易理解和接受的科学知识体系。这不但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来直观呈现,使其可视化,从而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有效地小学科学教学。
  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小学科学有效学习的主要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如: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小学科学课程的编排,有些抽象、晦涩,很难理解,学生很难用已有的经验和想象感知和理解有关概念和理论体系,更引不起多数学生对可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信息技术通过影音和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知识形成和科学发现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比较、分析、批判和思考,让学生在特殊情境中调动学习动机和热情,迅速感知和内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引发他们参与教学,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传统的科学教学方式是以指导为主的教学方式,一般都采用 “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技术,也必将从演示教具变为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工具。在網络环境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是多向互动的,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源,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方式。这种新型的,比较民主的教育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和促进其创新精神、信息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从而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方便了我们小学科学的教与学,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与高效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永远不能代替人脑精密的思考和艰苦努力地学习,它只能作为一种重要工具为我们的教与学服务,因此,要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为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插上翅膀。
其他文献
微课程的概念,在胡铁生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一集“微课程”长度在5分钟左右,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时间学习。微课程内容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有
期刊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成为了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怎样去操作?”这一问题要求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传统教育的“教师为主”的课堂转移为“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一、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必要前提。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充分发挥
期刊
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技术学校,能否真正成为“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大纲,是关键中的关键。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继续沿用原有的教学计划大纲,技校计算机专业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及素质
期刊
近几年,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
期刊
新课标在课程的体系、结构、实施、内容等方方面面都较以往教学有了重大改革。农村教学由于教育环境和师资的限制,面临更大的挑战。教育部长袁贵仁在教育改革发展难点问题中回应加强农村教育,关键是建好教师队伍。为了切实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必须找出现存问题,从而寻求解决途径。  一、新课标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师应组织学生多进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相
期刊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推理判断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很多数学课堂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及主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构建充分发挥和促进学生主动性发挥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生具有活
期刊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优化英语语法教学  语法一直是初中英语的一个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将课本上的句子原形呈现给学生,然后学生根据该原形死搬硬套,模仿练习再去运用,这样讲起来不但枯燥无聊,学生没有兴趣,而且学生学完之后不能灵活运用,学习效果很不好。如果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英语语法教学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中,
期刊
前言: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而我把这句话改变了一下用在了体育课堂的教学中:生命在于运动,强健在于锻炼。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体育老师,我深切的体会到了老师的用心良苦,两年前我还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调皮、叛逆是我的特长,偷懒是我的专项,但在两年后的今天我发现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傻。现在的人们讲究个性,我的学生同样也讲究个性,但在学生们讲究个性的同时,我会让他们上好
期刊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编成若干个小组,目的是使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能互相学习,在课堂上能发挥合作的力量,把更多的自主和空间留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是“三环六步一反思”。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上课之前,投影出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感知,从而做到“心里有数”。  二、教师导入,示范文本  导入要简洁,切合课文内容。如我在讲授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清和认同了这样的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积极主动的发展。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就是让学生自主化,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教育。主体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了适应时代的这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学生是“主角”,是学习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