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jia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 ,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呢?
  
  一、鼓励学生思维碰撞
  
  阅读教学中,由于知识经验、个性气质不同,学生的认知、体验、感悟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学生对课文感受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此,课堂上,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看法,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例如,教学《小摄影师》一文,主要是通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感受高尔基对小男孩儿的关怀、爱护和小男孩儿对高尔基的崇拜、热爱。因为现在的孩子对高尔基比较陌生,在课前我就让学生搜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高尔基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更好的学习本课作了很好的铺垫。在学课文时,我又依据教学重点采取了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纸团飞进窗口,小男孩儿请求高尔基允许其为他照相──高尔基摆好姿势,小男孩儿准备为他照相──忘了带胶卷,小男孩儿哭着离开──高尔基等小男孩儿再次来照相。紧接着,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又提出了几个问题。经过讨论,确立了两个问题为我们研究的重点:高尔基是如何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和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从而突破了重难点。在扩展联系中,我又提出:“小男孩儿还会不会回来再为高尔基照相?结果怎样?”我让学生们先思考几分钟后再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代表发言。有的学生说,小男孩肯定还会回来给高尔基照相的,而且很顺利;有的学生说,小男孩因为害怕,所以不敢再来给高尔基照相了;还有的说,第二次小男孩准备好胶卷再来给高尔基照相的时候,却忘了给照相机充电又没完成照相任务,直到第三次才完成照相任务 …… 总之,当时学生们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气氛特别活跃,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思想启迪和思维升华。
  
  二、启发学生心灵交流
  
  人们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时,往往会热泪盈眶。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有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当朗读到凡卡一次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时,不少孩子声音颤抖,眼里噙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可见他们已把自己当做凡卡了。当要求学生和凡卡比童年时,学生们都非常激愤,觉得凡卡和他们的年龄相仿,应该和他们一样拥有幸福的童年,不应该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受到非人的折磨。很多学生都对凡卡寄予极大的同情,都希望凡卡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学习、玩耍,做他们的伙伴。通过阅读交流,学生们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穷苦儿童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感受到新中国儿童是多么的幸福,懂得应好好地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倡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老师。例如,教学《第一场雪》一课时,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谚语、俗语。课后,有的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收集到更多有关谚语、俗语的知识。于是,我组织学生上网探究,并在网上进行交流,让学生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再将课外的知识运用到课内。这样的拓展既让学生学得有宽度,又有探究的深度,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场雪》教学结束后,学生们仍意犹未尽,愉悦的学习带给他们巨大的收获。正是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这种乐意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助、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整体能力得到了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责编韦文)
其他文献
班主任工作,只凭着教师自己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抱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严格要求,是不能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有的班主任恨铁不成钢,经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学生的不足或缺点,总希望能帮助学生早日认识错误,克服缺点,不断进步。但结果却是,学生中不少人对其敬而远之,形同路人;更有甚者,对其产生反感,怒目而视,或者在背后经常对着干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认为,在课改的新形势下,要做
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也被称作“学生课堂表现性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即兴点评。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品德课程改革要
留坝县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聚焦教育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衔接,针对问题对标短板,以“五个聚焦”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圆满收官,努力从根本上阻断
Li Peng,an excellent first-line manager,is the deputy security director of Changqing Branch of China Petroleum Logging Co.,Ltd.He was awarded the National May 1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培养儿童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塑造健康的人格、造就高尚的道德情操,培植阳光的心态,让儿童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做人。”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应以德育为主渠道,大力实施阳光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充满阳光的心灵;让学生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宽容开朗的心理状态,重塑阳光少年形象;让品德与生活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气息,涌动
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2011年是经济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土地确权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国经济体制和目前唯GDP指标下的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就土地增值收益展开赛跑,一方要在政策时间差内推助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