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送给加西亚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增强目标意识,提高成就动机;
  2.制定可实现目标,形成潜意识行动;
  3.坚定信心,克服障碍。
  【活动构思】
  首先,布置学生们在课前一周读《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了解书中的故事,使学生感受主人公罗文的精神。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体会。接着,利用目标检索法,让学生找到并树立在学习中自己的“加西亚”。最后用突破障碍训练法,让每个学生坚定把自己的“信”送给“加西亚”的信念。突出心灵激励,融趣味性、可操作性于一体。本活动适合每个月进行一次,强化目标,不断激励。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10人一组;
  2.购买《把信送给加西亚》,每组一本传阅;
  3.制作目标卡片;
  4.制作班级宣言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感,引入课题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与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的丛林大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然而,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与他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只有他才有办法找到加西亚。”
  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封好,吊在胸口,三个星期里,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克服了重重困难,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将军——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加西亚在什么地方?”
  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雕像,放在每一所学校里。年轻人在面对书本上的知识,在聆听他人种种指导的同时,需要一种精神:树立目标,立即行动,全心全意完成任务的精神——把信送给加西亚。
  同学们,如今,加西亚将军已经去世了,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加西亚”。世界上有各种各样“送信”的使命,无数人为此而奔忙不息。看过这本书后,你可曾考虑过你的“加西亚”是什么?你是否考虑过自己应具备怎样的“罗文精神”呢?如何把你的“信”送给你的“加西亚”呢?
  
  二、小组讨论,目标设想
  
  1.开展“走出低谷、突破自我”讨论。
  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中一人记录,大家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说出读完此书后的感受。
  2.班级交流,分享感受。
  (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谈本组成员的总体感受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在学生交流中适当启发引导,对学生深刻的认识给予鼓励。
  
  三、层层递进,设立目标
  
  《把信送给加西亚》一经出版,风靡全球。人们把“加西亚”理解成目标或任务,把“罗文”理解成完成目标任务的人。
  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产生了改变现状的愿望,可我们的“加西亚”是什么呢?
  、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种在松树上结网为巢的毛毛虫,夜幕降临时,它们就会集体外出觅食,排成纵队,一只紧跟一只前去食用那充满汁液的松叶。法国一位昆虫学家突发奇想,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队毛毛虫引到一个花盆的边沿上,让毛毛虫围成一个圆,然后在花盆中间放上了可口的松叶。结果毛毛虫一个接一个,绕花盆转了一圈又一圈,毛毛虫的目标是什么?七天七夜后,它们都因饥饿而死。
  毛毛虫缺少的是什么?是目标。.它们迷失在路线当中,而忘记了它们前行的目标是找到松叶。诸如这种情形,会发生在同学们身上。比如说,你现在的目标是完成作业,结果却去打球了。时刻铭记你的目标和你所要完成的使命,检查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是否与目标相左。因为,人们所做的事情常与所设定的目标相违背,这十分常见。
  1.目标检索
  (1)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出你近期内要完成的五件重要事情,可以是学习、交友、旅游、练字、买衣服、读完某一本书或参加某方面活动等等。
  (2)假使你现在有特殊事情,必须在五件事中抹掉两项,体验一下你现在的心情如何?你会抹掉哪两项呢?
  (3)现在又有特殊情况发生,你必须再抹掉一项,你的心情又如何呢?你又会抹掉哪一项呢?现在还要再抹掉一项,你又作出怎样决定呢?
  (4)最后只剩下一件事了,这就是你近期内最想干的、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这就是你目前的奋斗目标。
  (5)和大家谈一谈你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呢?(几乎所有同学的奋斗目标都是有关学习进步的)
  2.目标确定
  (1)个人“加西亚”
  目标数字化: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制作精美的目标卡片,在“超过或达到”栏中写出自己的短期目标。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仔细思索,一定要让你的目标是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可以实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如:完成一项计划或在现在的基础上学习进步等等。
  目标期限化:在目标卡片的期限栏内写出达到目标的期限。将自己要实现的目标,明确一个实现的期限。如:短期目标就可以是以一个月为期限。
  行动决心化:从内心深处下一个大的决心。在目标卡片的激励栏内写上一句自我激励的话,如:“心中有目标,才能风雨不折腰”,“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等。
  行动具体化:配合目标设定,写出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行动计划。
  白纸黑字化:把除计划以外的上述内容写在目标卡片上,贴在课桌的右上角,敢于公开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班级中,在大家的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向上的力量。
  大声朗读化:当前进的脚步不够坚定时,当遇到太多困难时,每天大声朗读你的奋斗目标,激发斗志,再坦然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
  (2)小组“加西亚”
  小组目标:各小组讨论,看看本小组的个人目标设定情况,然后定出本小组的奋斗目标,给自己的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其他各个小组展开竞争。
  小组宣言;各小组组长宣读小组宣言,班级形成了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士气振作起来了。
  (3)班级“加西亚”
  班级目标:通过个人目标、小组目标的确立,根据同学们的决心.教师可定下高一些的班级目标。
  班级宣言:教师把准备好的班级宣言发给大家,让大家用发自内心的声音齐读班级宣青。
  如果有人让我给加西亚送信,我想我能够做到,这并不是自大,这是自信,我只知道如果你交给我一封信。并且说“把它送给加西亚”,我就一定能送到,同样,你也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做到最好!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这一辈子都不会成功.千万不要相信他。对这样一些话。你都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只有你自已能够决定你的成功,选择在于你!
  选定目标,作出决策,然后采取行动,坚持下去,成功就不言而喻!让我们一起,把信送给“加西亚”!
  
  四、用“罗文精神”,突破障碍训练
  
  1.给学生每人发三张卡片,在第一张卡片上写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贴在左脸上;在第二张上写出自己实现这个目标的3个有利条件,写好后贴在右脸上;在第三张上写出阻碍自己实现目标的3个障碍,贴在鼻梁上。
  2.然后大家静坐在座位上,想下面三个问题:
  (1)我是不是想要实现那个目标?我是不是一定要实现那个目标?
  (2)我有没有实现目标的条件呢?我怎样发挥这些条件呢?
  (3)障碍难以克服吗?我要不要克服?我一定要克服吗?
  3.两人一组进行相互训练。先由对方读出你要实现的目标,然后问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你做出回答后,他开始讽刺、挖苦、打击,说你不行,对你进行消极暗示。你要做出强有力回答,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进入激情状态,相信自己,从心灵深处焕发出力量,当你能忘我地表示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能成功时,成功的大门就开始为你打开了。
  4.小结:同学们,刚才的训练很精彩,有的同学已经有些愤怒了,心底的力量被彻底激发出来,同自己挑战的决心一个高过一个,一个个“罗文精神”在学生心中树立。我们应该成为行动的巨人,去实现我们人生的理想。
  
  五、激励与总结
  
  在活动课上,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训练,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心中的“加西亚”,“罗文精神”鼓舞了我们,让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专注于目标,清楚地认识它,紧紧盯住它,热情去追求,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加西亚在等着我们。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读起我们的班级宣言,让我们一起,“把信送给加西亚”。
  
  六、以歌曲《相信自己》结束本次活动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伦春旗大杨树二中)
其他文献
“小先生活动模”式的提出  上海市行知中学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亲手创办,并以他的光辉名字命名的一所市重点中学,又是上海市最早的心理辅导实验学校之一。三年来,学校经过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行知中学“真人教育”特色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模式——“小先生活动模式”。  一、关于“活动模式”的提出  “活动”是“被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各种动作的总和。”“活动具有形象睦和意识性。”“模式”
期刊
德育是—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德育内容。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还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当代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都是我国当代德育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德育实效的—个有效突破口。  但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期刊
我们总被媒体报道的一个个夭折的生命而震撼:死亡为什么选择了尚处花季的少年?是啊,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本应该正在享受童年美好时光。可是,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却用自己的生命选择了逃避,或者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选择了怨气的发泄。  当问题爆发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比较多地关注这些孩子,关注那些早已显现出来的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家庭,儿童心理发展自身的矛盾,或许这时我们才会想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社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心理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善于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用扬长的方式培加自信   阿德勒讲:“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难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假使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智商很低,他可能变
期刊
[题记]2佃3年10月,广西桂林,第一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研习会。两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三百余人济济一堂。专家报告异彩纷呈,会议间歇代表们自发的互动交流与分享热烈而积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也许片面,也许稚嫩,但是绝对真实。  [主角1]郭蓓老师(以下简称郭):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负责学校心理师资培训。她一直热衷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好老师。此次她克服了晕机、经费
期刊
如果你班上有个喜欢惹事、不断制造麻烦的学生,你恐怕会很头疼。如何教育这样的学生呢?还是让我们先从孙悟空说起吧。  对孙悟空大家都比较喜欢,但你想过为什么吗?或许你会说他本领高强,富有正义感。然而,仔细分析,悟空却曾经是个问题儿童,他性泼凶顽、暴横人间、欺天诳上,他还以强凌弱,如此劣迹可谓罄竹难书。可我们还是喜欢他,究竟为什么?  因为悟空是个反叛人物,他恰恰迎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意向,释放了人们
期刊
我国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认识了科学上的几种心理效应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我们的社会、家长、教师的某些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众心理效应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使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然而,由于这些虫子有“相互
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的关注。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其授课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在课本上勾勾画画,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有的学校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本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
期刊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济源市的一些学校便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目前已在全市营造出了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整体工作己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确立新型育人观,增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担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影响教学成绩;心理健康教育是非教学任务,可搞可不搞;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与一线教师无
期刊
叙事心理治疗的产生背影与理念  1.叙事心理治疗建构于后现代主义年代  叙事,简单地说就是说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个叙事,但叙事并非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故事,相比之下,它具有表达内容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于什么是叙事,有各种各样的表述,如“叙事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源泉”;叙事是“人们理解自我生活和经历的方式,我们一直在故事中游弋”;叙事是“记述或设计以表达所发生的事情的前后联系的例子”等。叙事的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