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第二讲)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的关注。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其授课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在课本上勾勾画画,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有的学校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殊不知,心理健康课本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针对出现诸多不适应的发展倾向,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释放内心的焦虑,让他们轻轻松松学习。但是,心理健康课考试的压力,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负担,最终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应该承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强化其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中,体现在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训练中,反映在环境优化和潜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一味地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只能是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就是治疗学生的心理疾病。“治疗”和“指导”意识较强,选择心理障碍的较多,选择发展性问题的较少,把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肆意医学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有的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让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历一样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很多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一旦自己去心理咨询室,那就意味着自己在心理上有严重的疾病,还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和非议。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根据我们从1996年开始的研究和有关调查,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和20%左右。在我们另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压力现状的研究中,则发现有30%属于学习方面,40%属于人际关系方面,其他方面的占30%。可见,学习、自我、人际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心理行为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临床个案和调查统计,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占不到学生总数的1%。这就是说,中小学生的心理从总体上来说是健康的,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适应性的问题,不能和医学意义上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简单地混为一谈。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片面化的倾向。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过多地关注各种心理测验,依赖测验所得到的分数,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的学生参加心理测验后由于分数较低,不仅遭到同学的嘲笑,在自己内心也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把自己归为“异类”,结果导致心理真的出现了问题。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教育者趋向于选择中学生,当然,这和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有很大关系。但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不会有什么心理问题,而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升学,学习太紧张,没有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出现了教育对象上的片面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耐挫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和职业心理教育(为学生在职业定向、升学考试及职业分析、兴趣的了解与测试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实际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上述三方面的教育同时进行的。此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偏重学生个体,忽视学生群体,重视调适性心理咨询,轻视发展性心理辅导,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教育实验,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硬件”之一。另一种表现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有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有人把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往往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德问题来处理,用德育的方法来对待心理问题。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的目标、任务、实施方法有明显的区别。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殊不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的情绪、情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据统计,美国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至少有6-8%的美国教师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良适应。一般认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需要,不能表现出烦躁、沮丧等情绪,这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而且其角色的多重性 (教师既是学生的教师,又是一家之长、子女的家庭教师、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作出种种心理调节。因此,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编辑:陈 虹 张宝玲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教育部于2004年元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全国各省、市、 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德育工作的负责人出席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中小学开展弘
期刊
实现教学目标,有赖于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瑞士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提倡“要使教育心理学化”,即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把课真正教到学生的“心”里去。 语文教学过程要心理学化,集中体现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关于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注意、情感、情绪、意志等。语文教学过程心理学化的关键,就在于“调动阅读主体的非智力因素”。
期刊
[设计理念]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是令广大家长、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许多孩子学习时东张西望,上课做小动作,摆弄小东西,一点小动静就会使他们分心。这种上课不能长时间听讲、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现象有三个原因:理解能力落后导致小动作增多;视一动统合能力落后使注意力分散;第三个原因是感觉动作功能的落后。因此,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主观上的故意,而是“不能”的问题,通常并非是孩子贪玩、有意不想学习
期刊
“小先生活动模”式的提出  上海市行知中学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亲手创办,并以他的光辉名字命名的一所市重点中学,又是上海市最早的心理辅导实验学校之一。三年来,学校经过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行知中学“真人教育”特色的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模式——“小先生活动模式”。  一、关于“活动模式”的提出  “活动”是“被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各种动作的总和。”“活动具有形象睦和意识性。”“模式”
期刊
德育是—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的动态发展着的概念体系,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德育内容。未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还要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当代德育以新的时代内涵,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都是我国当代德育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课程改革的—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德育实效的—个有效突破口。  但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期刊
我们总被媒体报道的一个个夭折的生命而震撼:死亡为什么选择了尚处花季的少年?是啊,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本应该正在享受童年美好时光。可是,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却用自己的生命选择了逃避,或者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选择了怨气的发泄。  当问题爆发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比较多地关注这些孩子,关注那些早已显现出来的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家庭,儿童心理发展自身的矛盾,或许这时我们才会想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社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心理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才能善于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用扬长的方式培加自信   阿德勒讲:“在教育中引起最大困难的,并不是儿童本身的各种限制,而是他认为他具有的各种限制。假使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智商很低,他可能变
期刊
[题记]2佃3年10月,广西桂林,第一届海峡两岸心理辅导研习会。两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三百余人济济一堂。专家报告异彩纷呈,会议间歇代表们自发的互动交流与分享热烈而积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也许片面,也许稚嫩,但是绝对真实。  [主角1]郭蓓老师(以下简称郭):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负责学校心理师资培训。她一直热衷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深受教师们欢迎的好老师。此次她克服了晕机、经费
期刊
如果你班上有个喜欢惹事、不断制造麻烦的学生,你恐怕会很头疼。如何教育这样的学生呢?还是让我们先从孙悟空说起吧。  对孙悟空大家都比较喜欢,但你想过为什么吗?或许你会说他本领高强,富有正义感。然而,仔细分析,悟空却曾经是个问题儿童,他性泼凶顽、暴横人间、欺天诳上,他还以强凌弱,如此劣迹可谓罄竹难书。可我们还是喜欢他,究竟为什么?  因为悟空是个反叛人物,他恰恰迎合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意向,释放了人们
期刊
我国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下降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认识了科学上的几种心理效应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与我们的社会、家长、教师的某些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众心理效应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使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然而,由于这些虫子有“相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