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至关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环节,在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足见阅读于写作的极端重要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要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就一定会实现下笔如有神。
二、认真感受,充分表述
好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即使勉强挤牙膏似地说上几句,也是语言干涩无味,内容空洞无物。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阅读积累不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对自然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感受。比如有的同学无论写热还是写冷,往往都是“很x啊 ”三个字便无话可说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读《骆驼祥子》中,描写烈日下的情景:“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塵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这么大一段文字,没有一个“热”字,却把天气酷热渲染到了极致。通过类似的阅读感受,从而培养充分表达的能力。
三、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四、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能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爱思考、爱斟酌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足见阅读于写作的极端重要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要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就一定会实现下笔如有神。
二、认真感受,充分表述
好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即使勉强挤牙膏似地说上几句,也是语言干涩无味,内容空洞无物。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阅读积累不够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生活、对自然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感受。比如有的同学无论写热还是写冷,往往都是“很x啊 ”三个字便无话可说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读《骆驼祥子》中,描写烈日下的情景:“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塵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这么大一段文字,没有一个“热”字,却把天气酷热渲染到了极致。通过类似的阅读感受,从而培养充分表达的能力。
三、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四、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能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爱思考、爱斟酌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五、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