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nm123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方式正是在这种课程理念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强调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对文本或情景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新的语文知识或技能。本文试从散个角度提出这种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即情境激发、活动拓展、读写内化。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学习方式;策略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对文本或情景的感悟和体验,获得新的语文知识或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十几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实施“体验式学习”方式试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激发
  “体验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主导设计仍是教师。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体验式学习”也是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我常采用多種方法进行情境激发:一是充分利用课堂情境,营造体验氛围,引发学生感情共鸣;二是精心设计导语,启发学生思索,激活生活经验;三是通过表演进行情景再现,将学生带入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使学生知识、能力、心理品质得到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活动拓展
  活动性是“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征。由于体验极具个体性、亲历性、创造性、情感性,因而教师应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自由创造空间。“体验式学习”常常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为基础,活动往往成为体验载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初中生好动、求知欲旺盛、渴望亲身实践的心理特点,适时地、有目的地、有指导地安排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探究,强化体验,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发展个性。
  在上《纸船》一文时,我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1、导入
  2、品读
  A.教师范读
  B.学生齐读,探究:冰心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C.品读语言,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D.自由朗读,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E.按归纳的方法齐读,读出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F.探究:诗人为什么借纸船来抒发感情?纸船象征什么?
  G.分男女声部再读,融入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H.个别配乐朗读,进行个性化解读。
  3、迁移训练
  A.读两首《繁星》和《春水》中关于母爱的诗,谈读后感受。
  B.做一张贺卡,并写上几句诗意的语言,表达你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真情体验活动:请你当堂做一张贺卡,并写上几句诗意的语言,表达你对母亲的思念和爱。课上学生参与踊跃,对母亲的思念和爱流淌在字里行间。通过活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体验也更真切了。整堂课教师将探究和体验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读写内化
  通过朗读训练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生动,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变化过程。在阅读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教学的契机,在学生探究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将学生在探究中的体验实现心理内化。
  在上述《纸船》的案例中,我反复运用朗读的方法:有范读、有齐读、有品读、融入感情的自由朗读、按方法朗读、分男女声部再读、个别配乐朗读等,通过朗读,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情感,培养语感,将文本探究逐步引向深入,并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实现内化。
  在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过程中我设计了两次写作的练习:一是分角色体会:A组同学站在母亲的角度,结合全文设计一段心理独白;B组同学站在“我”的角度设计一段心理独白。二是进行真情抒写,抒发自己对母亲的爱。前一次写作我利用角色互换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诗人对母亲的爱,并将这种体验内化为情感的共鸣。第二次写作则是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母爱。通过写作的方式,学生实现了对文本的体验和自己生活体验从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变化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体验是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它是注入了主体强烈生命意识的活生生的个体经验。因此,“体验式学习”必须以学生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学生缺乏生活的经验,体验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更要十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成为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引导学生自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
目的1.建立和完善大鼠脑皮质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实验方法和条件;2.探索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经脂多糖(LPS)体外激活后对神经元细胞的影响;3.通过丁基苯酞(NBP)对小胶质细胞激
初中历史教科书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为首要任务,固有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的基本教学模式已成为过去式,现在进行式的时态应是“由教师中心”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转变,由面向少数学生单一能力培养向面向全体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转变。“分组学导”教学模式的推行对新课改来说无疑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教师来讲增添的是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魔法”。  一、课前引导
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目前,由于升学压力,不少学校和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在教学中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發挥其独特作用,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英语教学课堂标准也应运而生,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谐,融合的师生关系固然重要 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时代的丰富的课程资源也提到教学的议事日程上来,那就是要积极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因此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自身素质,恰当运用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创设宽松和谐的习作环境,使作文教学趣味化、真实化、个性化,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实际告诉我们:要成功上好作文课,必须培养
摘要:汽车维修专业校外实践是学校维修能力提高的途径, 校内实习是维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搞好汽车维修专业校外实践和校内实习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把维修理论活化为现实的维修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合理的利用校外实践,将其与校内实习相结合,还可以弥补学校设备落后的缺点,可以强化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纠正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惯性,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物质”基础,促进教与学的进行,孕育职业生涯观念,培植企业素质等。  關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模式要求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关键。做到这 一点,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课堂结构,笔者经过近四年的课改探索,现就有关预习活动的实践与心得与积极参与课改的老師们分享。  一、有效组织学生预习是预习活动的基础  高中学生,学习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学习要求高。而预习活动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由于学生课余时间的有限和对地理学
目的:体型是评定人体体格和身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可很好地衡量身体各部位的形态特征。近年来Heath-Carter法在评定体型与疾病关系间的研究备受关注,特别是体质量指数已被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