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近年来各地中考阅读理解的常考题型,考查的内容侧重于检测考生的综合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一是要掌握词语、句子的基本意,二是要揣摩词语、句子的语境意。
  
  失误展示
  
  综合近年来的中考阅卷情况分析,考生在解答这类题型时,常见的失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照抄原文。将题干中所要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在文中所涉及的部分完整地抄写下来,错将此当做是对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如今年徐州市中考卷第19题:如何理解“幸福往往会变成一道减法题”“而苦难却成为一道加法题”?(《善待苦难》)有考生答:幸福往往会变成一道减法题,一点点减去你的斗志和气魄;而苦难却成为一道加法题,不断地加上你的梦想、努力和汗水,累加起来,你就拉上了成功的手。又如今年上海市中考卷第21题: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蘑菇转了一个弯》。阅读材料可参见本期P28)有考生直接将“扫街”前面的“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抄写下来作为问题的答案。
  ⑦望文生义。对词语或句子的真正意思不理解。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如今年连云港市中考卷第13题: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读书是风雅乐事》,阅读材料可参见本期P42)有相当多的考生答为:隐身就是把自己隐藏起来,读书时自己沉浸于书本之中。又如今年无锡市中考卷第21题:文章(《泉》)最后说“谛听”“生命的水声”,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许多考生答为:老槐树树桩像一口泉眼,作者展开思绪的翅膀飞翔,似乎听到了想象中那泉眼不断流淌的水声。
  ③概括片面。对词语或句子的理解偏于一面,导致答题不全面。如今年盐城市中考卷第2l题:“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去远方》。阅读材料可参见本期P27)有考生答为:“年轻的时候。要外出闯荡、拼搏,哪怕是你不认识的地方也要去。”又如今年徐州市中考卷第22题:“那是极深沉的欢喜结成的泪滴”一句含义深刻,情感真挚。请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心田上的百合花》)相当多的考生只答了“表达了作者对百合的赞美和崇敬之情”这一层意思。
  
  问题辨析
  
  正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要能根据词语、句子的具体语境、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来综合概括。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照抄原文、望文生义、概括片面等失误,一般基于以下原因:
  ①不能结合语境从整体上去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并加以准确概括。如上海市中考卷第21题: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全句“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不难理解:所谓“扫街”就是指“我”满大街地去找工作。
  ②没有明白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情感而望文生义。肤浅答题。导致答题不完整或错误。如连云港市中考卷第13题: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在这里“隐身”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因此如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隐身”的表面意“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见”比较好理解。而文中的“读书时不需考虑作者或书中人物的感受,自己可以随意翻阅”的深层意就不能明白。评分是分点给分的,没答到的就不能得分。
  ③不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以致概括片面,答题不完整。如徐州市中考卷第22题:“那是极深沉的欢喜结成的泪滴”一句含义深刻,情感真挚。请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要完整准确地答这道题,必须关注题干中的重要词语“含义深刻,情感真挚”,因为这是命题者提示考生答题要从两个方面来思考。
  
  答题指导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一般多指言语的隐含信息,而不是字面的意思,命题者常常选取的重要语句包括:短小但含义丰富的语句,与文章中心、作者思想感情有极大关系的语句,在文章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的语句。
  要准确无误地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就必须要记住“词不离旬,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的原则。
  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就是说在理解词语含义时,不能离开具体的句子和语段去理解。因为词句除了有基本意外,还有特定的语境意,做题时要根据语境来理解。某一重要句子的意思可能在它前面或后面的句子中便可以找到充分的解释,如对这些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就很容易得到答案。有的重要语句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其含义,还需要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加以理解。
  所谓“段不离篇。篇不离旨”,意思是说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和文章,必须要结合文章的文体特点和中心思想。一般来说,中考阅读题中,对词句含义的考查,主要是对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但理解词句的基本意,是理解词句特殊语境意的基础。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句子。
  ②根据句式的结构特点来解释句子。比如:单句中。前置或后置的部分常是语义重点之所在;复句中,强调的重点常常落在其中一个分句上。
  ③根据句子的位置来分析句子的含义。如:首括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提示下段内容。
  ④抓住相邻句,把握句子的语言背景材料,关注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旬,因为相邻句中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
  ⑤根据修饰限制成分辨析句意。修饰成分常常是揭示句子内涵和外延的窗口,扣住修饰语,往往能够挖掘出句子的深层含义。
  ⑥根据修辞特点把握句子。弄清作者采用的修辞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运用一些警句的真正目的。如有时可以通过理解比喻修辞格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既可用本体来解释喻体,也可以用喻体来解释本体。
  ⑦还可以从表达方式人手分析句意。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句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揭示记叙文主旨的作用。
  
  实战演练
  
  (一)(2010年江苏无锡卷)阅读《成功也会成为包袱》,完成问题。
  ①伟大的文学家泰戈尔曾经说过:“当鸟翼系上了黄金时。就再也飞不远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暂时的成功有时会给人带来自满自大的消极后果。人们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背上沉重的包袱。停止了不断进取的脚步。
  ②有史以来,人类就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飞上月球,并由此产生了难以胜数的神话传说。因此,阿波罗登月飞行的成功无疑是划时代的壮举。可是,登月人埃德温·奥尔德林在获此殊荣之后。却精神崩溃了。
  ③埃德温·奥尔德林的悲剧,主要是由于他对科学进步认识上的局限所导致的。的确,登月飞行是人类宇航事业破天荒的壮举,但它绝不是人类宇航科学发展的终点,而仅仅是起点。退一步说,就人类登月活动的远景、就人类试图在月球建立生存的另一处基地这一点来说,埃德温,奥 尔德林他们成功的尝试也远远没有结束。如果把登月飞行的成功既看作一项突破,又看作一项事业的开端,就不会产生这样元所适从的结果。
  ④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际,如果只是沉溺于现状,就会很容易觉得生活乏味空虚,就像有人说诺贝尔奖对许多作家是“死亡之吻”。既然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许多人就被压得再难以创作。
  ⑤其实,暂时的成功只是对你目前成绩的一个肯定,它并不代表你的最终成就,真正伟大的人是绝对不会因此而停止进取的。
  ⑥不要让眼前的“成功”成为你前进的包袱,没有任何成功是永远的。
  1 为什么说诺贝尔奖对于许多作家来说是“死亡之吻”?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二)(2010年江苏连云港卷)阅读《母亲石》,完成问题。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银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得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我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1 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
  2 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
  (三)(2010年江苏扬州卷)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忘记玄奘是可悲的
  周国平
  ①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一个。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的人民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呢’
  ②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
  ③他身上,有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著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他们各执一词,互相矛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译经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还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④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直到1300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以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⑤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他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者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了证实,可见玄奘治学的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公元7世纪前的古代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这段历史会是一片漆黑,没有记录历史习惯的印度人甚至不知道佛祖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也因为如此,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⑥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作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悲的。
  1 如果把“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大德高僧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中加点的“敢”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一)《成功也会成为包袱》
  1 获得诺贝尔奖会使许多作家沉溺在巨大的荣耀之中,无法摆脱荣誉的束缚,不再有努力的方向。(或:不再有创造的动力。意思对即可。)
  (二)《母亲石》
  1 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意思对即可。)
  2 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三)《忘记玄奘是可悲的》
  1 不好(1分)。“敢”字强调印度大德高僧们对玄奘叹服的程度(1分),去掉就不足以凸现玄奘在佛学研究方面的造诣之深(1分)。(考生能从词语的字面意义及对本段中心的作用角度分析,且表达准确不空洞,即可得分。)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具在教学中作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更广泛。利用直观的演示手段,化文字知识的符号抽象感为具体、形象化,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而且能让他们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提升,使教学效果更理想,有效地解决了讲解难以达到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突破重难点,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摘 要:新时期要创新古诗词阅读的教学方法,应提倡在诵读过程中不断积累古诗词,通过理解诗词注解及创新拓展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品位,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主要阐述了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积累—感悟—拓展的模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累,加强学生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诵读;积累;注释;感悟;
因为诸多因素,以往老师都对接新班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学生的管理问题,感觉比较棘手。那么如何接管好新班级呢?下面谈谈我的心得。   一、亮好相——上好第一堂课   亮好相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佩服,让家长信任。我想这是代课或当班主任第一要考虑的问题。不管是中间接班,还是一年级,第一天的课意义非同一般,一定要重视再重视。一年级的课要让孩子喜欢上你,中高年级的课要让学生服你。因为,接班肯定面临被比较的尴尬,
摘 要: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较低,不具备写作文的能力,因此,“开放式”看图写话成为小学生训练写作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低年级小学生通过看图写话,能够从小培养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基于此,以小学语文“开放式”看图写话为例,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的说明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开放式”看图写话;写作能力   看图写话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环节,并且也是训练学生写
晓波是个热心人,平时喜欢帮助别人。只要别人找他帮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因为他觉得拒绝别人的话说不出口。但是他自己能力也有限,不可能每个忙都帮,面对求助时,他时常做不到又说不出口。晓波认为,要做个好人,就不能拒绝别人的求助。因此,就是耽误自己的事情,他也不会跟人家说个“不”字。  其实,从小时候起,晓波就是这样。比如上小学时,他正在做作业,有隔壁的小朋友邀他去看动画片,他就算不写作业,也不会拒绝
摘 要:“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课,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从不一样的教学思路去一一破解本节课相同的教学重难点,完成本节课所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像这样的同课异构可以取得因材施教、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更加有侧重点地表现教学意图,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同的教学方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能在做中學,学中玩,玩出科学。
摘 要:通过实践,发现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在“思中升、做中悟、议中得”三个方面下功夫,立足“三点”,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注重“思中提升”,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做中感悟经验”,可以培养实践能力。注重“议中得经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关键词:思中升;做中悟;议中得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数学课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中,数学“综合与实践”这
话题作文的“引语”,有的包含有千锤百炼出来的名言警句,有的是命题者精心构思的短文,有的则是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富有哲理的散文诗。同学们写作时若能充分重视、合理挖掘,会让自己的作文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1.读引言,紧扣作文题目的要求。话题作文的“引语”不可忽视,它往往蕴含着要注意的写作要素,诸如体裁要求、题目设立、主旨把握、字数限制等等。对此,我们应当心中有数,紧扣要求构思写作。例如:  有人问一
摘 要:初中阶段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方面加强重视。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概念知识的教学是比较重要的,这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内容,只有从这一基础教学方面得以强化,才能有助于为学生良好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思维导图和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创新教学的方式。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概念;思维导图   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中概念性的知识点内容比
一直喜欢你——周杰伦。  从最初的“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哈”到现在的“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从原始的《八度空间》到现在的《七里香》,“亚洲小天王”的殊荣当之无愧地“扣”在了你的头上,而今,“杰伦风”席卷了全国960万平方公里,你已经是家喻户晓了。社会上流行的“开卷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有被“开口不谈周杰伦,读尽诗书也枉然”取而代之的趋势。  喜欢你的酷——细柔的头发总是遮挡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