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更新教学观念,正确对待学生,树立创新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动手操作,增强数学魅力,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供探索材料,发挥生活经验,开拓创新精神,寻求知识规律,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教学观念; 创新意识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体会是:
  1 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不封顶”。是指在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要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时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案,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正用转向知识的逆用,教会学生从正反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3 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乐学善思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
  (1)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
  (2)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
  (3)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如一题多问: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其探求结果的可能性。“由已知黄花60朵,红花55朵”,可以提出不同的多个问题来,分别让学生列式求出黄花和红花朵数之和、差、倍比关系(黄花朵数是红花朵数的几倍,红花朵数是(或比)黄花的(或少)几分之几,黄花与红花朵数之比,黄花、红花分别与总数之间的倍比关系等)。
  (4)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题多解包括两个含义:一题有多种解答和一题有多种解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进行这样的训练,把24个苹果放在盘子里,每盘放2个或2个以上,有几种放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还要抓“想象”训练。想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念、表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或新观念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学生可以运用直觉想、跳出框框想、触类旁通想、举一反三想、四面八方想等。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理论了提高学习意愿的种种方法,指出了一些具体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  【关键词】提高;学习意愿;方法;内因;外因;激趣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而积极主动性的产生离不开学生意志的培养和学习意愿的提高。因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必须着力研究的课题,以求从中寻找到最佳的教
期刊
【摘要】我在农村中学教书已达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体验到了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各方面的成就与不足,现就当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摘要】英语教学;问题;改变现状  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加强,时代迫切需要外语的普及,更需要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小学已经全面展开,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逐渐渗透,这对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期刊
【摘要】现在的语文课程中,教材的编写蕴涵着人文性,社会性及自然性,识字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已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着眼于现实的空间,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积极开发,合理利用。  【摘要】小学语文;识字;激发兴趣  现在的语文课程中,教
期刊
【摘要】本文扼要分析了高职学院实验、实训室传统运行方式的弊端,对当代实验、实训运行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组建技术训练中心的改革措施。  【摘要】传统运行方式;职业技能;技术训练中心  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离不开相应的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教学在高职教育中既是“动手能力”培养的基本教学方式同时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建设高职学院技术训练中心现代运行模式,对高职学院的建设和
期刊
【摘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抓住切入点:激发兴趣、突破疑难、模拟生活时切入;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应用;思考与实践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也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作为21世纪的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应熟知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跟紧时代的步伐;作为一
期刊
【摘要】五年制师范生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 ,并有较为普遍的厌学情绪和行为。笔者结合自己的观察、实践和思考,着重对师范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厌学问题的对策,以防止厌学现象的漫延,提高师范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五年制师范生;厌学现象;分析;对策  学习是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对于五年制师范生来说,只要认真
期刊
【摘要】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中“活”; 创设; 激发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技能,但是,与这个目标相距甚远的现实情况却是:很多老师都认为,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之前些年在呈下降态势。那么要如何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呢?  【摘要】小学生;教师;家长;培养;提高;听说能力  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技能,但是,与这个目标相距甚远的现实情况却是:很多老师都认为,小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之前些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繁忙的,只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才会真正领会到当老师的酸甜苦辣。却也是最有成就感的。我认为,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培养教育;尊重学生;思想动态;班集体;为人师表  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只有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才会真正领会到当老师的酸甜苦辣”,班
期刊
【摘要】本文从现实出发,探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启示和体会。  【关键词】汽车电气设备;教学改革;一体化  Automobil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tegrati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ponder  Tan Guangxu  【Abstract】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reality, i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