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环境,营造一种促进知识转化的激励机制,把信息与人分享作为发展的核心要素;并且为了适应信息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全球化、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知识信息需求的日益增多,只有以知识管理的手段,才能促进图书馆创新活动的不断进行。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和交流中心,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归根到底在于知识信息资源被利用和流通;使图书馆成为知识生产和知识利用的纽带。成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场所 。
【关键词】图书馆品牌继续教育
1.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图书馆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其发展的阶段是由经济基础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图书馆的存在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1]
由于体制关系,过去图书馆由于长期未受到领导重视的情况,加上目前图书价格不断攀升,学校投入的经费捉襟见肘;当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又迫使图书馆为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而改变传统落后的图书馆管理局面,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肩负学校的第二课堂的责任,图书馆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从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与我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難和挑战。一是现有办馆条件亟待更新;目前,图书馆设备虽然有所改善,但特别是馆舍面积小、校园网不能直接联通老师家庭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二是现有馆藏文献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且量少质差,特别是随着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专业的调整和增加,例如我校新校区的扩建和发展,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已不能充分满足学校多方面需要以及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三是资源浪费、部分书刊的利用率很低。四是图书馆阅读指导,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学生阅读素质普遍较低,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会很容易迷失阅读方向。“读者信息教育应该是两个层面的。一是被动接受信息教育,即图书馆通过自我宣传,不断把信息灌输给读者;二是主动接受信息教育,也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只有积极提供这两方面的内容。才能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使他们终身受益。
2.合理规划,发挥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用
2.1打造品牌馆藏体系,发挥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用
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提出办馆宗旨:“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读者使用。”体现图书馆是人类对其自身的一个要求。因此,应确保图书馆的应用性、先进性和超前性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有建立了丰富的馆藏资源才能为读者搭建信息的桥梁。
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品牌特色的图书馆藏体系,才能适应当今网络环境的变化。“图书馆有着服务的共性。服务的现状是以提供文献为主,以满足用户获取文献资源的需要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馆藏特色资源。”[2]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资源乃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前提。品牌的打造关键在于有一支各具知识领域优势的个体和个体较强互补的团队,他们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在学校,“知识”作为基础设施已经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系统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只有合理地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把文献信息资源与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捕捉社会热点、难点等各种有用的信息,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施来存储、管理和传递文献信息,把世界各地出版的大量的文献资料编成文摘、索引或目录,为读者提供快捷的信息检索,才能方便读者查阅所需要的信息。使图书馆成为知识生产和知识利用的纽带。成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场所 。
3.图书馆人本理念的时代要求
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原理: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指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必然要求。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依存于读者是我们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员工、服务读者,充分调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服务于读者。现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保持竞争力并求得发展,是当今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图书馆是学校学生的第二重要课堂,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正如市场一样,读者就是图书馆的顾客,图书馆的上帝。作为图书馆管理员就要有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切实实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即:以读者为本位,搞好各方面读者服务和管理工作。
列宁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以馆员为本是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部分,因为实行“以读者为本”的工作终究是通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去做的,目前,我校图书馆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都在不断提高,只有作好馆员的管理,才能通过每一个馆员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位读者身上。读者与馆员是“同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学校图书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管理相配合,没有充满敬业精神的馆员,那么,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它涉及知识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因此,人本理念的目的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使图书馆员充分发挥“知识导航员”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1更新思想,实施继续再教育
4.1科技的迅猛发展, 迫使人们要学会如何学习 21世纪,人类迈进了信息时代。“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这是新时代条件下每个人都应当培养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里,一切或部分工作都将不断受到数字化、自动化和外包的挑战,而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业也将越来越快地涌现。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颖而出不仅要看你了解事物的多少,也要看你了解事物的方式。因为你今天了解的事物可能很快就过时,其速度之快恐怕连你想都想不到。[4]目前新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作为与信息资源息息相关的学校图书馆,它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预示着学校图书馆必须增加新的职能和手段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所以,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必须以更新、更快、更准、更高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如何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学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及时补充、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4.2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必须进行继续教育
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学校图书馆文化的主要目的。学校图书馆是育人的场所,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图书馆文化最终还是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和依靠力量;文化的本质就是重视人、重视人的价值,针对于此,图书馆有必要对现有人员不断进行再教育,更新知识,掌握多项技能,不但要使每位馆员拥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知识,还必须具备多学科的文化素质,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素质是指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素养。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包括质量和平日修养,它是由品格、知识、技能、能力等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综合体。学校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知识导航员,馆员的素质好,工作效率就会高,社会效率就显著,图书馆事业就会兴旺发达。所以,学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和人生观,图书馆员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一本经书读到老”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创造性的时代。每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如果不与时俱进,都有可能被飞速发展的形势所淘汰。因此,自觉接受继续教育,把“做到老、学到老”作为新时期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座右铭,这不仅是治学的要求,更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学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图书馆培养目标和图书馆员岗位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向性与超前性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广度、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归纳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思想道德教育。有一支各自知识领域优势的个体和个体较强互补的团队。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的行为决定于人的思想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及进取精神从根本上取决于人的思想觉悟。应通过持久、富有成效的政治思想教育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从而达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正确导向学生。(2)要有创新观念。“创新使您与众不同。”开展继续教育不仅注重学问的深造,而且更重视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就是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管理思想同组织结构的关系好比是“灵魂与躯体”的关系,当管理思想确定以后,组织结构就是决定因数。离开了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现代化管理思想只能是成为一种无法付诸实施的空想。[5]组织机构的产生正是人类希望实现自身目标的结果,通过有效的管理,人们得以将自身的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行动。组织结构的整体表现依赖于相互协作、团队精神、依赖于个人将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倾注到集体利益中去。解决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工作的核心。[6](3)业务知识的教育。丰富、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是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随着科学技术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图书馆专业知识如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规则等都在不断补充、更新,因此,图书馆要根据图书馆员从事的岗位,加强对馆员专业知识的不断培训,只有不断补充、探索、更新知识,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书星.理论?事实?概念—对图书馆断代研究与现代化建设问题懂得反思.图书情报工作?2001,第9期:106页
[2]杨文珠.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构.图书馆论坛.2005,第3期:197页
[3]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7页
[4](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9页
[5]彭俊玲.专门图书馆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73页
[6](美)琼·玛格丽塔,南·斯通.什么是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23-226页
【关键词】图书馆品牌继续教育
1.图书馆的管理现状
“图书馆是一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其发展的阶段是由经济基础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图书馆的存在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1]
由于体制关系,过去图书馆由于长期未受到领导重视的情况,加上目前图书价格不断攀升,学校投入的经费捉襟见肘;当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又迫使图书馆为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而改变传统落后的图书馆管理局面,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肩负学校的第二课堂的责任,图书馆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从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与我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難和挑战。一是现有办馆条件亟待更新;目前,图书馆设备虽然有所改善,但特别是馆舍面积小、校园网不能直接联通老师家庭等问题,已不能满足学校日益发展的需要。二是现有馆藏文献资源结构不尽合理,且量少质差,特别是随着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专业的调整和增加,例如我校新校区的扩建和发展,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已不能充分满足学校多方面需要以及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三是资源浪费、部分书刊的利用率很低。四是图书馆阅读指导,还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由于学生阅读素质普遍较低,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会很容易迷失阅读方向。“读者信息教育应该是两个层面的。一是被动接受信息教育,即图书馆通过自我宣传,不断把信息灌输给读者;二是主动接受信息教育,也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只有积极提供这两方面的内容。才能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使他们终身受益。
2.合理规划,发挥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用
2.1打造品牌馆藏体系,发挥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用
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提出办馆宗旨:“以最好的图书,花最少的代价,提供给尽可能多的读者使用。”体现图书馆是人类对其自身的一个要求。因此,应确保图书馆的应用性、先进性和超前性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有建立了丰富的馆藏资源才能为读者搭建信息的桥梁。
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品牌特色的图书馆藏体系,才能适应当今网络环境的变化。“图书馆有着服务的共性。服务的现状是以提供文献为主,以满足用户获取文献资源的需要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馆藏特色资源。”[2]提供优质的文献信息资源乃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前提。品牌的打造关键在于有一支各具知识领域优势的个体和个体较强互补的团队,他们不但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在学校,“知识”作为基础设施已经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系统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只有合理地配置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把文献信息资源与社会的需求联系起来,捕捉社会热点、难点等各种有用的信息,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设施来存储、管理和传递文献信息,把世界各地出版的大量的文献资料编成文摘、索引或目录,为读者提供快捷的信息检索,才能方便读者查阅所需要的信息。使图书馆成为知识生产和知识利用的纽带。成为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场所 。
3.图书馆人本理念的时代要求
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原理: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指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内在的本质要求,也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必然要求。一切为了读者,一切依存于读者是我们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员工、服务读者,充分调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服务于读者。现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保持竞争力并求得发展,是当今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图书馆是学校学生的第二重要课堂,是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开拓创新的重要学习工作场所。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正如市场一样,读者就是图书馆的顾客,图书馆的上帝。作为图书馆管理员就要有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切实实地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即:以读者为本位,搞好各方面读者服务和管理工作。
列宁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以馆员为本是实施人本管理的重要部分,因为实行“以读者为本”的工作终究是通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去做的,目前,我校图书馆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都在不断提高,只有作好馆员的管理,才能通过每一个馆员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位读者身上。读者与馆员是“同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学校图书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管理相配合,没有充满敬业精神的馆员,那么,任何先进的科学技术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它涉及知识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因此,人本理念的目的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使图书馆员充分发挥“知识导航员”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3.1更新思想,实施继续再教育
4.1科技的迅猛发展, 迫使人们要学会如何学习 21世纪,人类迈进了信息时代。“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教会自己处理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新方式。这是新时代条件下每个人都应当培养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里,一切或部分工作都将不断受到数字化、自动化和外包的挑战,而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业也将越来越快地涌现。在这个世界里,要想脱颖而出不仅要看你了解事物的多少,也要看你了解事物的方式。因为你今天了解的事物可能很快就过时,其速度之快恐怕连你想都想不到。[4]目前新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作为与信息资源息息相关的学校图书馆,它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也预示着学校图书馆必须增加新的职能和手段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变革。所以,学校图书馆的工作必须以更新、更快、更准、更高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如何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是学校图书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学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及时补充、更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技能。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4.2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必须进行继续教育
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构建学校图书馆文化的主要目的。学校图书馆是育人的场所,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图书馆文化最终还是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员工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和依靠力量;文化的本质就是重视人、重视人的价值,针对于此,图书馆有必要对现有人员不断进行再教育,更新知识,掌握多项技能,不但要使每位馆员拥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知识,还必须具备多学科的文化素质,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素质是指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素养。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包括质量和平日修养,它是由品格、知识、技能、能力等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综合体。学校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的知识导航员,馆员的素质好,工作效率就会高,社会效率就显著,图书馆事业就会兴旺发达。所以,学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从根本上依赖于馆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学习观和人生观,图书馆员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一本经书读到老”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创造性的时代。每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如果不与时俱进,都有可能被飞速发展的形势所淘汰。因此,自觉接受继续教育,把“做到老、学到老”作为新时期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座右铭,这不仅是治学的要求,更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学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图书馆培养目标和图书馆员岗位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向性与超前性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广度、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归纳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思想道德教育。有一支各自知识领域优势的个体和个体较强互补的团队。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的行为决定于人的思想素质,高度的责任感及进取精神从根本上取决于人的思想觉悟。应通过持久、富有成效的政治思想教育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从而达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够正确导向学生。(2)要有创新观念。“创新使您与众不同。”开展继续教育不仅注重学问的深造,而且更重视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思想就是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管理思想同组织结构的关系好比是“灵魂与躯体”的关系,当管理思想确定以后,组织结构就是决定因数。离开了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现代化管理思想只能是成为一种无法付诸实施的空想。[5]组织机构的产生正是人类希望实现自身目标的结果,通过有效的管理,人们得以将自身的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行动。组织结构的整体表现依赖于相互协作、团队精神、依赖于个人将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倾注到集体利益中去。解决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工作的核心。[6](3)业务知识的教育。丰富、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是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随着科学技术及网络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图书馆专业知识如图书分类法、图书编目规则等都在不断补充、更新,因此,图书馆要根据图书馆员从事的岗位,加强对馆员专业知识的不断培训,只有不断补充、探索、更新知识,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宋书星.理论?事实?概念—对图书馆断代研究与现代化建设问题懂得反思.图书情报工作?2001,第9期:106页
[2]杨文珠.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构.图书馆论坛.2005,第3期:197页
[3]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7页
[4](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第二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9页
[5]彭俊玲.专门图书馆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73页
[6](美)琼·玛格丽塔,南·斯通.什么是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23-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