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引言
据笔者教学经验和调查发现,大学英语学习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停留在单词和知识点的记忆上。英语学习记忆是基础,此外从知识点的记忆到语言理解的提升以及语言的产出才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这一系列提升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尤其是听力理解是学生的瓶颈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听写这一教学途径攻克这一瓶颈问题。听写是语言理解和运用的特殊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从语言信息的输入到语言信息的输出。在听写时,学习者不是机械地记录听到的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辨音、理解、联想和推测等活动,包含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整个过程。利用听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且也能训练他们语言输出即写的能力,是对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2.听写的历史与现状
听写作为语言学习和教学的一种手段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学者对听写的看法褒贬不一。在20世纪60年代先进的视听教学设备引入我国以前,听写受到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的推崇。70年代后,随着一些新的教学法的出现如交际教学法,一些教师对听写的价值产生怀疑,认为听写是一种传统的、被动的训练方式,不能测试任何语言现象和技能。虽然听写的重要性曾一度被怀疑,许多倡导听写教学的国内外学者则一致认为听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途径。Oller指出听写过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包含许多因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这需要听者调动他们综合能力来理解和分析篇章,并且把听和写的技能结合起来全面地衡量听者的语言水平[1]。Harrison提到听写的过程反映了语言交际中发生的一切,包括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技能。
3 听写的理论基础和形式分类
20世纪70年代以J.W.Oller等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有机整体理论,在语言的有机整体中,各种语言知识、能力和方法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听写成为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正是以此理论为基础的。听写活动的过程涉及语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各方各面,它能把各种各方面的要素联系在一起,使听写的学习活动成为对语言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的基础[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足够重视听写这一教学活动,就能有效地串起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各方面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而组织这一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听写法到日常的教学中。哪一种形式的听写法更适合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呢?
听写法被广泛地运用到语言教学活动甚至是现实生活中,如上课听单词、听讲座记笔记等等。所以根据目的的不同,听写的形式也不一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听写方式有三种,即:单词听写、句子听写和短文(篇章)听写。单词听写主要是考查学生知识点,记单词的记忆。句子听写是单词听写到短文听写的过渡阶段,既可以协助学生连读、重读等精听训练,又可以训练学生短时记忆、快速拼写的能力。而短文听写则是综合训练学生听与写能力的最重要的形式。短文听写以篇章为单位,更能针对性地解决大多数学生听力中只听碎片(单词、短语、句子)听不懂篇章意义的问题。除了以上形式分类以外,还有国内学者提出的根据听写特点的分类。
4.对短文听写的重新定义与创造性运用
短文听写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根据TEM-4里标准听写的要求来训练学生, 全文共念四遍:第一遍正常语速朗读,让学生读懂大意;第二、三遍朗读时意群和句子之间留出约15秒的空隙,让学生书写;第四遍正常语速朗读,学生可以边听边校对。这样的短文听写方式有助于学生听清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是精听训练的很好手段。然而,标准听写的第二、三遍其实质是句子听写,句子听写和短文听写有本质的区别。
鉴于此问题,我们应该对短文听写进行创新,不能把短文听写停留在句子部分,否则学生会习惯性地把听力理解停留在单词和句子这些零散的单位,而无法建构逻辑框架,从整体上把握篇章大意。语言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即读和听。在听力训练中我们不妨借鉴阅读理解的模式,从理解大意,到找要点划分篇章层次,再到了解每一要点的关键信息,这一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而短文听写恰好成为了阅读和听力理解的中间桥梁,短文听写的篇章材料结合听力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因此笔者建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短文听写可以分这样四步走:第一遍听大意,用短语或一个简单句写出篇章大意;第二遍听要点,听出短文的结构层次;第三遍听每一个要点听关键信息,用速记法或符号写下要点中的关键词,并在听后利用速记的关键词和要点组成的逻辑框架口头复述短文;第四遍听时,意群和句子之间留出约15秒的空隙,再让学生把全文精确地听写下来。这样一套短文听写法借鉴了阅读理解自上而下的步骤,更能让学生从语篇这一宏观角度理解篇章意义,泛听和精听结合,既有听力理解,又有学生的口头复述,也有学生的听写输出,可以说在训练学生听力理解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地训练语言能力。
5.短文听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按照上述的四步骤来进行短文听写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在平时的听写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听力差正是因为不能把握大意,忙于书写捕捉到的内容,结果丢了西瓜捡芝麻,整个语篇听写下来的只见单词而缺少框架结构。听写是对听的思维过程的展现,中国的学生习惯于在听音过程中听单词和句子这些小单位的语言意义,而这不能帮助他们很好理解篇章大意。因此,学生应该打破这一听音习惯,把从简单被动的捕捉词句提升到建立语篇结构的意识层面上来。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研究出的自上而下的短文听写法能够放大听力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听音过程中关注篇章的理解,并能够在每一步中运用适当策略解决听力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短文听写法的实际教学运用中因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在短文听写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听力过程,选用适当的策略。听力教学一直以来关注于听力的结果,与测试紧密联系。当学习者不能跟上听力材料的语速时,只关注正确答案通常会增加听力焦虑,而听力焦虑又会对听力中的注意力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老师用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另一方面测验的答案(正确或者不正确的答案)却不能展现听力的过程,不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听如何去理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策略来弥补理解的不足。在笔者研究的短文听写中,分四步骤更加细化了听力理解的过程,关注对篇章意义由浅入深的把握。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步的听写目标指导学生在完成听力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运用预测、监控、解决问题和评估策略(最主要的元认知策略)以及记笔记等认知策略,这样的听力教学任务就有助于唤起他们元认知意识,在听写中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监控,最终成为听力学习的主人。
其次:把握短文听写自上而下的模式,在听写过程中构建框架是听力理解的关键。笔者的短文听写法借鉴了阅读理解自上而下的模式,是为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对篇章进行听力理解。第一遍听大意,用短语或一句简短的句子写出大意,这和传统的短文听写法一样。而在第二步,笔者需要学生听出正常语速朗读的篇章的要点。在这一遍中,学生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逻辑关联词上,根据关联词判断文章的结构层次,找出要点。这一遍的听力目的就是要建构篇章的逻辑框架,框架建立好后,在第三遍中学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要点句子中的关键信息上,并利用速记和符号策略记下框架中的关键词。而根据有了关键信息的逻辑框架,学生就可以在第三遍听写后,利用逻辑框架笔记复述出全文。第四遍,在全面了解篇章大意后,我们再用停顿的方法做精听练习,让学生把每一句话听写下来。这样的短文听写泛听和精听结合,由浅入深,自上而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了英语语言逻辑性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
6.小结
短文听写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听力教学手段,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结合教学需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对短文听写法的尝试,有助于学习者听懂语篇意义,把语言学习有意识地从简单的单词记忆提升到对篇章的理解上。当然,该短文听写法也受到一些局限,比如听写短文的文体,材料的语速,以及学生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安排听写教学,扬长避短,发挥短文听写的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Oller,J.W. Language tests at school: a pragmatic approach. London: Longman , 1979.
[3]邓媛,张文忠. 听力策略在听写中的使用特点及影响作用分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3]陈平利.英语听写分类探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4]李雪梅. 让听写成为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2).
据笔者教学经验和调查发现,大学英语学习对于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停留在单词和知识点的记忆上。英语学习记忆是基础,此外从知识点的记忆到语言理解的提升以及语言的产出才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在这一系列提升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尤其是听力理解是学生的瓶颈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听写这一教学途径攻克这一瓶颈问题。听写是语言理解和运用的特殊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从语言信息的输入到语言信息的输出。在听写时,学习者不是机械地记录听到的内容,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辨音、理解、联想和推测等活动,包含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整个过程。利用听写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且也能训练他们语言输出即写的能力,是对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2.听写的历史与现状
听写作为语言学习和教学的一种手段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学者对听写的看法褒贬不一。在20世纪60年代先进的视听教学设备引入我国以前,听写受到很多大学英语教师的推崇。70年代后,随着一些新的教学法的出现如交际教学法,一些教师对听写的价值产生怀疑,认为听写是一种传统的、被动的训练方式,不能测试任何语言现象和技能。虽然听写的重要性曾一度被怀疑,许多倡导听写教学的国内外学者则一致认为听写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途径。Oller指出听写过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包含许多因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这需要听者调动他们综合能力来理解和分析篇章,并且把听和写的技能结合起来全面地衡量听者的语言水平[1]。Harrison提到听写的过程反映了语言交际中发生的一切,包括了各种不同的语言技能。
3 听写的理论基础和形式分类
20世纪70年代以J.W.Oller等语言学家提出语言有机整体理论,在语言的有机整体中,各种语言知识、能力和方法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听写成为语言学习的一种方式,正是以此理论为基础的。听写活动的过程涉及语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各方各面,它能把各种各方面的要素联系在一起,使听写的学习活动成为对语言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的基础[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足够重视听写这一教学活动,就能有效地串起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各方面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有效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而组织这一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教师,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听写法到日常的教学中。哪一种形式的听写法更适合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呢?
听写法被广泛地运用到语言教学活动甚至是现实生活中,如上课听单词、听讲座记笔记等等。所以根据目的的不同,听写的形式也不一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听写方式有三种,即:单词听写、句子听写和短文(篇章)听写。单词听写主要是考查学生知识点,记单词的记忆。句子听写是单词听写到短文听写的过渡阶段,既可以协助学生连读、重读等精听训练,又可以训练学生短时记忆、快速拼写的能力。而短文听写则是综合训练学生听与写能力的最重要的形式。短文听写以篇章为单位,更能针对性地解决大多数学生听力中只听碎片(单词、短语、句子)听不懂篇章意义的问题。除了以上形式分类以外,还有国内学者提出的根据听写特点的分类。
4.对短文听写的重新定义与创造性运用
短文听写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根据TEM-4里标准听写的要求来训练学生, 全文共念四遍:第一遍正常语速朗读,让学生读懂大意;第二、三遍朗读时意群和句子之间留出约15秒的空隙,让学生书写;第四遍正常语速朗读,学生可以边听边校对。这样的短文听写方式有助于学生听清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是精听训练的很好手段。然而,标准听写的第二、三遍其实质是句子听写,句子听写和短文听写有本质的区别。
鉴于此问题,我们应该对短文听写进行创新,不能把短文听写停留在句子部分,否则学生会习惯性地把听力理解停留在单词和句子这些零散的单位,而无法建构逻辑框架,从整体上把握篇章大意。语言的输入有两种方式,即读和听。在听力训练中我们不妨借鉴阅读理解的模式,从理解大意,到找要点划分篇章层次,再到了解每一要点的关键信息,这一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而短文听写恰好成为了阅读和听力理解的中间桥梁,短文听写的篇章材料结合听力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因此笔者建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短文听写可以分这样四步走:第一遍听大意,用短语或一个简单句写出篇章大意;第二遍听要点,听出短文的结构层次;第三遍听每一个要点听关键信息,用速记法或符号写下要点中的关键词,并在听后利用速记的关键词和要点组成的逻辑框架口头复述短文;第四遍听时,意群和句子之间留出约15秒的空隙,再让学生把全文精确地听写下来。这样一套短文听写法借鉴了阅读理解自上而下的步骤,更能让学生从语篇这一宏观角度理解篇章意义,泛听和精听结合,既有听力理解,又有学生的口头复述,也有学生的听写输出,可以说在训练学生听力理解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地训练语言能力。
5.短文听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按照上述的四步骤来进行短文听写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在平时的听写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听力差正是因为不能把握大意,忙于书写捕捉到的内容,结果丢了西瓜捡芝麻,整个语篇听写下来的只见单词而缺少框架结构。听写是对听的思维过程的展现,中国的学生习惯于在听音过程中听单词和句子这些小单位的语言意义,而这不能帮助他们很好理解篇章大意。因此,学生应该打破这一听音习惯,把从简单被动的捕捉词句提升到建立语篇结构的意识层面上来。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研究出的自上而下的短文听写法能够放大听力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听音过程中关注篇章的理解,并能够在每一步中运用适当策略解决听力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短文听写法的实际教学运用中因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在短文听写训练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听力过程,选用适当的策略。听力教学一直以来关注于听力的结果,与测试紧密联系。当学习者不能跟上听力材料的语速时,只关注正确答案通常会增加听力焦虑,而听力焦虑又会对听力中的注意力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老师用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另一方面测验的答案(正确或者不正确的答案)却不能展现听力的过程,不能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听如何去理解,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策略来弥补理解的不足。在笔者研究的短文听写中,分四步骤更加细化了听力理解的过程,关注对篇章意义由浅入深的把握。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步的听写目标指导学生在完成听力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运用预测、监控、解决问题和评估策略(最主要的元认知策略)以及记笔记等认知策略,这样的听力教学任务就有助于唤起他们元认知意识,在听写中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监控,最终成为听力学习的主人。
其次:把握短文听写自上而下的模式,在听写过程中构建框架是听力理解的关键。笔者的短文听写法借鉴了阅读理解自上而下的模式,是为了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对篇章进行听力理解。第一遍听大意,用短语或一句简短的句子写出大意,这和传统的短文听写法一样。而在第二步,笔者需要学生听出正常语速朗读的篇章的要点。在这一遍中,学生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逻辑关联词上,根据关联词判断文章的结构层次,找出要点。这一遍的听力目的就是要建构篇章的逻辑框架,框架建立好后,在第三遍中学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个要点句子中的关键信息上,并利用速记和符号策略记下框架中的关键词。而根据有了关键信息的逻辑框架,学生就可以在第三遍听写后,利用逻辑框架笔记复述出全文。第四遍,在全面了解篇章大意后,我们再用停顿的方法做精听练习,让学生把每一句话听写下来。这样的短文听写泛听和精听结合,由浅入深,自上而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遵循了英语语言逻辑性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
6.小结
短文听写是一种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听力教学手段,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结合教学需要,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对短文听写法的尝试,有助于学习者听懂语篇意义,把语言学习有意识地从简单的单词记忆提升到对篇章的理解上。当然,该短文听写法也受到一些局限,比如听写短文的文体,材料的语速,以及学生的语言水平。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安排听写教学,扬长避短,发挥短文听写的优势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Oller,J.W. Language tests at school: a pragmatic approach. London: Longman , 1979.
[3]邓媛,张文忠. 听力策略在听写中的使用特点及影响作用分析.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3]陈平利.英语听写分类探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4]李雪梅. 让听写成为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