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群:人生在睿智中取舍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随着央视八套大戏《大戏法》的播出,片中一人饰两角的影视新秀余少群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普遍认为,这位2008年底因在电影《梅兰芳》中成功饰演青年梅兰芳而一炮走红的年轻演员,经过几年的历练,演技越来越精湛,演艺之路越来越宽,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演员。许多了解他的人都说:“余少群能够在影视圈中打下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成为冉冉升起的新星,除了刻苦努力外,关键在于他对命运和机会的把握,他是一个非常懂得取舍的人!”
  
  第一次取舍:放弃中考报艺校,执意踏上戏曲路
  余少群1982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职工之家,父母的工作和文艺毫不沾边,他们和中国绝大多数父母一样,希望余少群勤奋读书,一步一个脚印的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一所好大学,毕业后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稳稳当当的生活。可是,余少群不知道像谁,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蹦蹦跳跳,尤其喜欢戏曲,一听到铿锵有力的锣鼓和丝弦悠扬的戏曲曲牌,就手舞足蹈的跟着比划、哼唱,浑身兴奋,他的这个爱好让父母非常头疼。
  余少群14岁那年,武汉艺术学校汉剧专业招生,他在学校听到消息非常高兴,决定要去报考,用他自己的话说,“连做梦都想当演员”。谁知他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和父母一说,他们当头就是一盆冷水———坚决反对。于是余少群就跟父母央求,说自己如何如何喜欢戏曲,将来在这方面一定能有发展,可无论他怎么央求父母依然不答应。一看好好说不行,余少群便使出小孩子所能使的浑身解术,又是软磨硬泡,又是死打烂缠,还找遍了家里所有的亲戚,让他们帮自己劝说父母,可父母还是那句话———不同意。一看这架势,余少群竟破釜沉舟,使出了“杀手锏”,以绝食向父母抗议,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坚决不出来。万般无奈之下,他父母只好妥协,极不情愿的同意了他的要求,同时和他约定,如果这次考不上艺校,就安下心来好好读书。没想到天资聪慧、面容姣好的余少群还真不含糊,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最终在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一举中的。
  余少群如愿以偿进了艺校后,学校根据他的条件让他专攻文武小生。别看余少群当时还是个毛头小子,可志向很高,一心要当一名有出息的演员。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细心揣摩,课后还刻苦练习,学校的练功房里常常留下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即使放假回家,也要抽空在楼院里练身段、跑圆场,时常惹的邻居们驻足观看。春秋几度,在辛勤汗水的陪伴下,经过6年的刻苦学习,余少群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进入武汉汉剧院,圆了自己的演员梦。
  第二次取舍:辉煌时华丽转身,汉剧名流甘做越剧新秀
  由于功底扎实,进武汉汉剧院一年后,余少群就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2004年他因成功主演《玉簪记》,被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看中,将其收为“关门弟子”。入门后余少群虚心好学,刻苦练功,深得师傅喜爱,在陈伯华大师的悉心教授下,表演水平大幅提高,2005年,年仅23岁的他就举办了个人艺术专场,并获得了“武汉市艺术人才津贴”,这在汉剧,乃至全国年轻戏曲演员中都是十分罕见的。一时间,鲜花、掌声向余少群涌来,地位和待遇也节节攀升,他成为汉剧界一颗令人瞩目的新星,汉剧界业内人士一致断言,他在汉剧领域的前程不可限量。然而谁也没想到,此时风光无限的余少群,却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产生了忧虑,他认为:“汉剧在地方戏剧种中,影响力不是很大,甚至比不上黄梅戏、豫剧。作为青年演员,要在这个剧种中有更大的发展,很难。”思忖再三,余少群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改学越剧。余少群改学越剧的消息一传出,剧院上下一片哗然,领导、师傅、同事纷纷劝他留下来,可不管谁出面劝说,余少群都不改决定,不久便在一片挽留声中,毅然放弃汉剧、放弃拥有的一切名利和高福利待遇,义无反顾地奔赴上海,踏入了越剧界。
  一名戏曲演员,以23岁的“高龄”改学其他剧种,并非易事,但余少群是那种认准了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去做的人。刚学越剧时,表演尽管由于剧种不同有些差异,但对于戏曲功底很好的余少群来说,还非什么太大的难事,最大的难处是唱腔和念白,因为越剧中柔绵似水的吴侬软语,与湖北话差距很大,余少群必须熟练掌握好江浙话,才能登台演绎角色。为了尽快过语言关,余少群想了很多办法,除了买来相关书籍仔细研读发音,买来大量越剧经典剧目光碟认真观摩,还经常利用外出办事等机会,主动找人搭讪,锻炼听说能力,就是靠着这样一股劲头,经过一番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练,没用多长时间,余少群便掌握了越剧的念白、行腔及表演程式,表演技艺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连一些科班出身的年轻越剧演员都自叹不如。余少群的进步,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进院不到一年便被委以重任———参加越剧电视连续剧《杨乃武平冤记》的拍摄,在剧中挑大梁,担纲主角杨乃武。拍摄中,余少群凭借俊美的扮相和精湛的演技,将杨乃武的坎坷人生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剧拍摄完成经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立即在越剧界和戏曲观众中引起轰动,人们从此记住了这位飘逸潇洒的越剧新秀。不久,余少群认为“浙江是越剧的发源地,台词唱腔最正宗,要想在越剧表演上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去那里。”于是2006年,他离开上海越剧院来到西子湖畔,加入了浙江越剧团,他暗下决心,要加倍努力,争取在艺术上有更快的进步,更大的发展。
  第三次取舍:告别“贾宝玉”角逐“梅兰芳”,一举成名
  2007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开始面向全国选秀,余少群一得到消息,立即觉得这是提升自己表演技艺的一次绝好机会,他立即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贾宝玉”一角的角逐。在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形象出众,戏剧功底深厚,余少群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杀入”五强,且在五个贾宝玉候选人中,胜出的呼声最高,甚至有传言说,投资方已认定贾宝玉一角非余少群莫属。
  然而,就在红楼选秀进入倒计时,即将见分晓时的一天,余少群突然接到电影《梅兰芳》剧组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陈凯歌导演正在筹拍电影《梅兰芳》,经过全国遴选,他认为你演青年梅兰芳比较合适,不知你愿不愿意接这个角色,如果愿意,陈导希望你能马上过来面试!”“我考虑一下再给您答复!”放下电话,余少群非常兴奋,然而很快他就陷入了沉思:毫无疑问,无论是饰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还是《梅兰芳》中的青年梅兰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但红楼选秀已接近尾声,自己经过艰苦拼搏,已经获胜在望,而梅兰芳只是面试,能否通过,还是未知数。是停止选拔,舍弃眼看到手的贾宝玉,还是去面试,争取未知的梅兰芳……一时间,这成了一道摆在余少群面前的选择题,等待他的抉择。
  接完电话后一连大半天,余少群满脑子都是贾宝玉、梅兰芳,梅兰芳、贾宝玉……当天晚上连饭都没吃好。一位好友看到余少群心思重重的,便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余少群就把情况和他说了,好友一听立即说:“这还用琢磨呀!你为‘贾宝玉’付出了那么多辛苦,眼看要到手了,却要舍弃,这不是犯傻吗?”“喔!”余少群应了一声,没再说什么,他知道,朋友是好意,说的也是实情,然而自己还是下不了决心。当天晚上,余少群躺在床上,碾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最终他认为: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饰演他,肯定离不开戏曲表演的东西,自己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通过剧情,也能把自己台上台下的风采全面展现给观众,从这个意义上讲,饰演梅兰芳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余少群还认为:能参加青年梅兰芳角逐的演员,必定都是年轻戏曲演员中的佼佼者,与他们拼争,即便落选,这个过程对自己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为了这个机会,舍弃贾宝玉,都值!想到这,余少群下了角逐梅兰芳的决心。很多亲朋好友,以及《红楼梦》投资方有关人士知道了余少群的选择后,都表示出极大的惋惜。
  余少群做出选择后,马上打电话告知了《梅兰芳》剧组,随后便赶往北京见陈凯歌。见面后,陈凯歌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交谈接近尾声时,余少群落落大方的对陈凯歌说:“陈导,您就选我吧,肯定没错,我不会让您失望的!”这话一下逗乐了所有在场的人,连一向不苟言笑的陈凯歌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大家对这个年轻人的自信赞赏不已。此后不到一个星期,余少群便接到了剧组的入选通知。
  2008年底《梅兰芳》成功上映,余少群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青年梅兰芳刻画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赢得了广泛好评,很多观众称他男扮女装的表演,从面部、身段,到一举手一投足,靓丽、娇媚,柔骨百转,充满了“女人”味,形神兼备地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舞台神韵表现了出来。梅兰芳大师的儿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对余少群的表演更是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再现了我父亲当年的英姿。一夜之间余少群红遍大江南北,先后获得了第三届亚洲电影大奖、第十二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第十六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第十三届华表奖优秀新人男演员奖,以及最具分量的第四十六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等一系列大奖,并被明星大腕云集的海润公司看好,收入麾下,成了蒋雯丽、刘烨、孙俪的同门师弟,成为影视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而《红楼梦》2010年9月才播出,比《梅兰芳》足足迟了近两年。
  如今,余少群佳作不断,从《功夫咏春》、《倩女幽魂》到《武则天秘史》、《新少林寺》,一部接一部,演艺事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艺术前途一片光明。
  漫漫人生,需要对“舍”与“得”做出抉择的事情很多,“舍得”不仅是生活中的哲学,也是处世的智慧,几乎囊括了人生所有的真知妙理。人生在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很多,这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什么都想得到则是不可能的。无数实例已经证明,一切成功人士,成功的秘笈之一就是懂得“舍得”。不过,“舍”与“得”的选择也非易事,尤其那种舍弃经过千辛万苦即将到手的东西,从零开始为另一个想得到的东西去拼搏时的抉择更不易,它不但需要聪明的智慧,还需要足够的勇气。这时“舍”与“得”的抉择,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彻悟,一旦正确做出,必将对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产生巨大影响。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后,中共云南省委高度重视,要求全省干部群众认真抓好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论述的贯彻落实,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
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就是在掌握知识、方法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素质.围绕典型例题,在不同时期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对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探索和思考,常常能起到熟练运用各种知识的作用.   问题(西安交大少年班招生试题)已知x2+y2=1,x+y=m.   求m的最大值.   首先要观察题目特征,培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富人当选“村官”的现象,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既是农村“先富群体”的新追求,也是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理
也许,在那转念之间,人生的诸多悲喜就从此注定。  那是个人才匮乏的年代。他刚刚高中毕业,风华正茂,是十里八村少有的文化人。在他迈出校门扛着行李回到家的当天,乡里便派了人来,说文书的职位空缺。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出门,满怀憧憬地跟着来人去乡里报到时,住在穷山沟里的亲戚一脚踏进门来,与他撞了个满怀。  只见亲戚满头的乱发,被汗水梳理得条条缕缕,不规则地粘贴在前额上。亲戚进得门来,“扑通”一声,把半袋地瓜撂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揭示了执政为民的精髓,提出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抓住了当前
一只苍蝇飞落在公共汽车站的候车室里,突然他看见一个身穿海军蓝西服的男人在用手不停地揉着胃,接下来那个男人就从坐着的塑料椅子上向前倾了倾身子,“哇”的一声吐在了破烂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标准鲜明,价值导向明确,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顺应了当今时
澳大利亚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的实施是澳大利亚政府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挑战以及解决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问题而采取的关键性策略.课程是澳大利亚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实施中
主变检修在核电厂大修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检修的质量与工期直接关系到整个大修是否能如期完成,这就需要计划部门在大修准备阶段就对整个主变检修工作做到很好计划.
一、背景及其意义  我国大多数配电网均采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即小接地电流系统,它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近年来,随着自动跟踪消弧电抗器的广泛使用,为解决系统于故障瞬间出现的谐振问题,开始采用消弧线圈与非线性电阻串(或并)联以及与避雷器并联的运行方式。NUGS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几率最高,这时供电仍能保证线电压的对称性,且故障电流较小,不影响对负荷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