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学习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去表达作品内涵,去感染听众。应怎样科学地指导学生练好声和唱好歌,培养其基本的歌唱方法,以提高其音乐素养和满足高考升学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高中生的声乐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科学的态度和哲学的头脑,才能使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
【关键词】声乐教学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高中声乐教学中,更要喻情喻理和生意义于教与学中,这是一种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素质教育。无论是不同声音特点的学生,或是不同声乐基础的学生,要让他们都能越来越喜欢声乐。因此,在教初学者声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正确指导,从一开始学习,就要使声音健康成长。本文根据教学实际,在声乐教学方法中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中学生在音乐的力度、强度、节奏感、旋律等方面的不同基础,及他们不同的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教师必须在遵循声乐基本原理的同时,按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教学。
(一)、歌者即是乐器,它的动力是由肺部呼出的气息形成。呼吸是声乐艺术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国内外的声乐史上,一向被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传统和西欧声乐教育理论中分别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及“谁知道如何呼吸、吐字,谁就会歌唱”的说法。可见,呼吸在声乐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学生们的呼吸训练十分重要。在歌唱中为了使柔美贯通的声音能在较宽广的音域里伸展保持音乐旋律线条的优美统一,就必须使声音的原动力———气息运动的状态符合于声乐音响学的要求,是由所谓的呼吸法而得来的。
那么,这种呼吸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在吸气前,必须使身体立直,取其最自然状态,然后由鼻腔和口腔静静地吸入大量的空气,到一定状态时,再吐回原位,这时不可操之过急,经反复练习,便能认识和掌握其要领。
(二)声乐位置的打开,是声乐课的非常主要的训练项目,我们在了解了自己的喉头位置后,应使喉头放于向下吸气,或说深呼吸的位置上,当然,这不是很难,难的是,发声时稳定这个位置,特别是唱强音时,不可使喉头部的肌肉用力,唱低音时,不可使喉头上提或下压,应尽量使喉头自然,才可打开口腔,完善声音,在此,应训练学生的耐心,持久练习,坚持、揣摩才可逐步进步。
(三)歌声有头声、中声、胸声三个声区。在发声训练中,为了不使学生的声区转换时出现“疙瘩”,必须长时间训练,磨平声区的界限,以达到最后统一的声区。训练声区的步骤可安排为:自然声区训练、中声区的训练、换声区的训练三方面,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重视学生的演唱实践
当学生们掌握了声乐演唱方法和技巧之后,应积极鼓励他们实践演出,像游泳离不开水,排球训练离不开场地比赛一样,让学生们声乐基础更加牢固和更进一步的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要多在他们的实践中来获取,歌者在歌唱时与听众的交流,使学生能得到许多课堂上感受不到的东西,又能及时检验学习中的得与失,然后加以改进,加以强化,增强学生对自己唱歌的自信心。
(一)、歌者的语言表达准确与否在声乐训练中至关重要,“咬字”、“吐字”的正确,才是声乐技巧的正确。
(二)、情感教学更为重要,音乐源于生活,歌曲都具其感染力,学生们如何在一部部作品中寻找情感、寻找意境、寻找歌曲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能否在实践演唱中把歌曲表达完整是关键。
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歌唱表现上的不同。唱者只有具备了高水准的思想情操,再加上丰富的艺术修养及高超的演唱技巧,才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歌曲的主题实质。学生演唱时只注重从旋律上、节奏上去安排设计,不在歌曲的主题上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不正确的。因此,在教初学者练声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正确引导,为歌曲演唱时“声情并茂”打下基础。
三、对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一)、歌唱是歌曲创作的继续。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歌唱是对作品本身再度做这一意义不了解,出现许多片面性的观点。有学生把歌唱看做是一种机械的音乐语言。还有的学生把歌唱看作是一种发声技术和技巧的表现。于是演唱起来,声不感人,情不动人,语言干枯,韵味散失。同样的一首歌曲,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和再创造,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歌曲《思乡曲》,男高音和男中音都演唱过,但由于理解和处理不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也不同,男高音在演唱中充分表现了高音高昂舒展以及高音控制自如的特点,表现出内心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的激情。男中音在演唱此曲时则重在发挥自己独特的音色变化控制技巧,表现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两者演唱韵味各异,各具特色。正因为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从不同音区的声音表现力出发,合理的对歌曲进行再创作。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歌唱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整体,而不要片面地去追求几个漂亮的高音或仅仅去模仿一些歌唱家。是的,我们要学习歌唱家的技巧和歌唱的热情,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更好的通过演唱去进行歌曲的再创造。
(二)、关于歌曲表现的艺术处理。在歌曲处理的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音乐节奏与旋律特点来决定。有很多学声乐的学生在歌唱时不注意歌曲的意境,只是靠简单的发声技巧去完成一首歌曲,不去思考歌曲的形象特点、高潮、歌曲中的段与段和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想处理好这一首歌曲,不但要严格根据歌曲的意境、气氛、形象、情绪等方面去处理,必须对歌曲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剖析和钻研后,再进行技巧方面的处理,如音量的强弱变化;连音、顿音的效果,发声方面的圆滑、连贯、敏捷、果断;共鸣效果的控制;咬字方面的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的歌曲艺术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唱艺术尽可能的完美。当然,不同的歌曲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及艺术处理要求,绝不可一概而论,千篇一律。
在此,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声乐教学的几个问题,而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生活中的凝炼,只有通过深刻的生活和学习,才能深刻地教学,将音乐教学逐步完善。
【关键词】声乐教学高中音乐教学方法
声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在高中声乐教学中,更要喻情喻理和生意义于教与学中,这是一种爱的教育、美的教育、素质教育。无论是不同声音特点的学生,或是不同声乐基础的学生,要让他们都能越来越喜欢声乐。因此,在教初学者声乐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正确指导,从一开始学习,就要使声音健康成长。本文根据教学实际,在声乐教学方法中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中学生在音乐的力度、强度、节奏感、旋律等方面的不同基础,及他们不同的生理上、心理上的特点,教师必须在遵循声乐基本原理的同时,按因材施教的原则灵活教学。
(一)、歌者即是乐器,它的动力是由肺部呼出的气息形成。呼吸是声乐艺术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在国内外的声乐史上,一向被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传统和西欧声乐教育理论中分别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及“谁知道如何呼吸、吐字,谁就会歌唱”的说法。可见,呼吸在声乐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学生们的呼吸训练十分重要。在歌唱中为了使柔美贯通的声音能在较宽广的音域里伸展保持音乐旋律线条的优美统一,就必须使声音的原动力———气息运动的状态符合于声乐音响学的要求,是由所谓的呼吸法而得来的。
那么,这种呼吸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在吸气前,必须使身体立直,取其最自然状态,然后由鼻腔和口腔静静地吸入大量的空气,到一定状态时,再吐回原位,这时不可操之过急,经反复练习,便能认识和掌握其要领。
(二)声乐位置的打开,是声乐课的非常主要的训练项目,我们在了解了自己的喉头位置后,应使喉头放于向下吸气,或说深呼吸的位置上,当然,这不是很难,难的是,发声时稳定这个位置,特别是唱强音时,不可使喉头部的肌肉用力,唱低音时,不可使喉头上提或下压,应尽量使喉头自然,才可打开口腔,完善声音,在此,应训练学生的耐心,持久练习,坚持、揣摩才可逐步进步。
(三)歌声有头声、中声、胸声三个声区。在发声训练中,为了不使学生的声区转换时出现“疙瘩”,必须长时间训练,磨平声区的界限,以达到最后统一的声区。训练声区的步骤可安排为:自然声区训练、中声区的训练、换声区的训练三方面,这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重视学生的演唱实践
当学生们掌握了声乐演唱方法和技巧之后,应积极鼓励他们实践演出,像游泳离不开水,排球训练离不开场地比赛一样,让学生们声乐基础更加牢固和更进一步的掌握其相应的方法,要多在他们的实践中来获取,歌者在歌唱时与听众的交流,使学生能得到许多课堂上感受不到的东西,又能及时检验学习中的得与失,然后加以改进,加以强化,增强学生对自己唱歌的自信心。
(一)、歌者的语言表达准确与否在声乐训练中至关重要,“咬字”、“吐字”的正确,才是声乐技巧的正确。
(二)、情感教学更为重要,音乐源于生活,歌曲都具其感染力,学生们如何在一部部作品中寻找情感、寻找意境、寻找歌曲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能否在实践演唱中把歌曲表达完整是关键。
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导致了歌唱表现上的不同。唱者只有具备了高水准的思想情操,再加上丰富的艺术修养及高超的演唱技巧,才可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歌曲的主题实质。学生演唱时只注重从旋律上、节奏上去安排设计,不在歌曲的主题上进行分析研究,这是不正确的。因此,在教初学者练声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正确引导,为歌曲演唱时“声情并茂”打下基础。
三、对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一)、歌唱是歌曲创作的继续。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歌唱是对作品本身再度做这一意义不了解,出现许多片面性的观点。有学生把歌唱看做是一种机械的音乐语言。还有的学生把歌唱看作是一种发声技术和技巧的表现。于是演唱起来,声不感人,情不动人,语言干枯,韵味散失。同样的一首歌曲,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和再创造,就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歌曲《思乡曲》,男高音和男中音都演唱过,但由于理解和处理不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也不同,男高音在演唱中充分表现了高音高昂舒展以及高音控制自如的特点,表现出内心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的激情。男中音在演唱此曲时则重在发挥自己独特的音色变化控制技巧,表现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两者演唱韵味各异,各具特色。正因为他们能根据自身的特点,从不同音区的声音表现力出发,合理的对歌曲进行再创作。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歌唱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整体,而不要片面地去追求几个漂亮的高音或仅仅去模仿一些歌唱家。是的,我们要学习歌唱家的技巧和歌唱的热情,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更好的通过演唱去进行歌曲的再创造。
(二)、关于歌曲表现的艺术处理。在歌曲处理的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音乐节奏与旋律特点来决定。有很多学声乐的学生在歌唱时不注意歌曲的意境,只是靠简单的发声技巧去完成一首歌曲,不去思考歌曲的形象特点、高潮、歌曲中的段与段和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想处理好这一首歌曲,不但要严格根据歌曲的意境、气氛、形象、情绪等方面去处理,必须对歌曲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细致的剖析和钻研后,再进行技巧方面的处理,如音量的强弱变化;连音、顿音的效果,发声方面的圆滑、连贯、敏捷、果断;共鸣效果的控制;咬字方面的语气、语调、速度等方面的歌曲艺术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演唱艺术尽可能的完美。当然,不同的歌曲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及艺术处理要求,绝不可一概而论,千篇一律。
在此,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声乐教学的几个问题,而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生活中的凝炼,只有通过深刻的生活和学习,才能深刻地教学,将音乐教学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