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曲线的前馈三闭环PID伺服控制器设计

来源 :智能物联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ada123sas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曲线的前馈三闭环PID伺服控制器的设计,包括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架构和控制算法设计,提出了基于S曲线计算结果提取速度和加速度前馈的方法,并最终对控制器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通过S曲线优化后的前馈控制,其位置控制的输出精度和跟随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提高了伺服控制器的性能.
其他文献
为提升直升机机载反坦克导弹的落角和精度,根据弹目相对运动和碰撞三角形关系,给出导弹落角与弹目相对速度关系,进而推导出基于落角约束的变增益偏置比例导引律的关系式.通过与弹道成型制导律和分段变增益比例导引律对比,此导引律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同时过载变化和控制能量消耗均较小.对此导引律研究表明,可以满足不同仿真条件并具有较高的落角精度,并随着落角约束增大,导弹过载和控制能量消耗变化加剧.最后进一步探讨此导引律的各项系数对弹道的影响,对偏置项和弹目视线角速率的变化分析表明,对于制导指令最初偏置项起主导作用,此时弹
为了提高舷外有源+烟幕干扰对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反舰导弹的干扰效果,提出一种新的协同方案.舷外有源+烟幕干扰作为一种对抗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反舰导弹的有效干扰手段,其舷外有源干扰机和烟幕的协同决策对干扰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雷达+红外复合制导反舰导弹的制导原理,通过仿真建模的方法,提出了精确化的舷外有源干扰与烟幕干扰的协同布设决策,该决策可在实际使用中提高干扰成功率.
为了解决飞行器机翼贮存空间大、运输困难等问题,以钻石背机翼为原型设计了纵向二次变形结构模型,用以寻求小型化的发射装置.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变形翼的结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变形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得到变形翼在展开运动过程中的动态方程.结果 表明,变形翼振动能量的分布由外界对系统的激励或者作用大小决定,并且在不同马赫数下表现出不同的气动力特性,该建模方法满足变形翼张开过程中的运动学特性,可为变体飞行器工程设计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反辐射导弹是现代战场上雷达的主要危险,在诸多对抗反辐射导弹攻击的应对方法中,采用有源诱偏系统是一种相对方便和有效的方法.分析了反辐射导弹导引头和诱饵站的工作机理,针对三站布局对抗ARM的全向诱偏,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抖动的时序控制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评估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针对杂波环境下的多目标跟踪问题,为提高跟踪精度、降低使用代价,提出了一种传感器辐射控制的长时调度方法.首先,基于部分可观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POMDP)和随机有限集(random finite set,RFS)建立目标状态模型和观测模型;基于截获概率的思想,提出了改进的辐射风险量化方法;并以跟踪精度和辐射风险之间的有效平衡为目标,创建了优化函数.其次,采取高斯混合概率假设密度(Gaussian mixture prob
针对装备维修器材联储联供保障模式,通过分析部队与厂家装备维修器材储存数量短缺、积压所造成的损失费用与短缺时间,基于装备维修器材损失费用与短缺时间最小的目标,给出了部队与厂家装备维修器材储存数量的建模方法.示例说明了所给模型的灵敏性与适用性.
某导引头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功能失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导引头在发动机点火时刻出现异常,但产品在交付前通过了冲击试验考核.为了分析失效原因,开展了导引头的传递特性试验,基于遥测点时间历程,辨识出导引头安装端面的瞬态冲击环境.通过与地面试验对比发现,现有环境考核方式不能完全覆盖实际使用环境,为故障定位和试验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研究可以为其他产品环境条件分析制定提供借鉴.
不同单位的视频监控共享联网面临着地址规划冲突、异构系统融合、系统扩展性、在线业务中断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地址空间的实现在线视频监控业务联网共享的系统架构,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挑战.经过试验系统的验证,该架构具有灵活性好、安全性强、扩展性佳、免业务中断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对于以往装备系统效能评估,人们更多关注装备的技术能力,而忽视了人对装备效能影响的关注.在分析航空装备系统效能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下装备定型/鉴定试验要求,提出一种基于人为因素的装备系统效能改进评估方法,并建立了航空装备系统效能评估人因系数模型,有效解决了以往系统效能评估中未充分考虑人为因素影响的问题,使得装备系统效能评估结果更贴近部队外场使用实际.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胜任更多更复杂的任务,机器人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便捷。在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中,机器人所需执行的任务常常具有较高的分布性和复杂性,单一机器人难以胜任,因此,多机器人系统应势而生。多机器人系统能够高效地执行复杂任务。在多机器人应用领域,多台机器人常以编队形式运作,针对多机系统的编队控制技术也得到了重点研究。本文面向多机协同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