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紫藤萝瀑布》修辞艺术探析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c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细腻优美、立意深远的散文。淡中藏美,美中寓奇,字里行间都充斥着艺术的张力,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教育。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作者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和驾驭文字的高超技艺,在环环相扣之中完成了一次生命旅程的拷问。本文从修辞学的角度切入,试图从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句子修辞、篇章修辞四个方面对《紫藤萝瀑布》的语言及构思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教师解读文本、进行备课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紫藤萝瀑布》语音修辞词语修辭句子修辞篇章修辞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于1982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该文是其小弟被癌症缠身,不久于人世,在极度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之下创作的。但文章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沉郁阴暗的气氛,反是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哲思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本文从宗璞的语言人手,从修辞学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语言及构思,“修辞是依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充分理解宗璞语言的优美,能对教师解读文本、进行备课提供一定帮助。
  一.语音修辞
  俗话说“看人看心,听话听音”。好的语言,从声音上说,总是念着上口,听着悦耳,抑扬顿挫,给人以美的享受。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以取得语言的音乐美。《紫藤萝瀑布》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它的声音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配合上。所谓音节的配合就是指在使用语言时,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音节的词或者短语,以使音节匀称整齐,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音节的配合,不仅在诗歌等韵文里要讲究,就是在散文创作中也不可忽视,书面表达中的整齐美与参差美便是从音节的配合中体现H{来的。散文对音节的配合使用并没有像诗歌那样严格的要求,但在这篇文章中,音节的配合所体现出来的整齐与参差的美感,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多加注意,会使课堂收获不一样的效果,使学生在朗读中深刻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例如文章的第9段: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花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这样盛,这样密”两个短语的音节配合体现出了整齐与参差的美感。前两个音节相同,后一个音节不同,这种有规律的短语组合可以有规律的组织词语的声调关系,一个程度副词“这样”配合一个形容紫藤花的形容词,将紫藤花的繁盛、茂密表现得淋漓尽致,到底是怎样的繁盛茂密呢?在一定程度上,朗读者的情绪和音调决定了听者与读者“眼前”看到的紫藤花盛放的场景,声调的抑扬贯穿整个音节,将紫藤花盛开的茂密兴盛的静态美呈现在读者面前,盛开的遮住了粗大老枝干的紫藤花是静止的画面。而后的“流着,流着”这两个成双成对的匀称的音节配合,两个重复的音节配合使用,把紫藤花的盛开写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流动着的不仅仅是这眼前的紫藤萝,也是作者心头的焦虑和痛苦,在紫藤花的“流动”中随之远去,这是一种哲思。在静态和动态的音节配合中,我们不仅感受到紫藤花盛放时的繁茂与欣欣向荣,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生命的哲思,这是宗谱文笔的厉害之处。
  二.词语修辞
  词语修辞从意义、色彩、用法等方面对词语加以安排、润色,涉及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词语,利用词汇的规律准确的表达思想,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以求收到最佳的修辞表达效果。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属于对词语的锤炼与运用范畴,陈望道先生说过:“修辞不过是调整词语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2]本文主要从色彩词的运用、叠词的选择、超常词汇的搭配三方面分析《紫藤萝瀑布》的词语修辞。
  1.色彩词的运用
  色彩词的运用属于同类词语的配合,又称“类义词”.指的是同属于一个范畴的词语。紫色,是《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色彩词,对色彩词汇的使用会给人的视觉产生美感。文本共七百八十三字,出现“紫”或“紫色”的次数有13次,其蕴含的多重隐喻意义,与紫藤花的特点、品质、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情感变化都有内在的契合。“紫”或“紫色”在文中出现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到其使用频率之高,这不仅没有给人一种重复之感,反而使人感受到了紫藤萝颜色跃动之美,使得整篇文章的情、景、文辞和谐相生,也使全文笼罩着紫色的朦胧美,这些都得益于作者对“紫”这一主色调的完美运用。首先,作者用一个“盛”字形容紫藤花的繁茂,用“辉煌”形容“淡紫色”,更加体现紫藤花的光彩夺目、光辉灿烂。其次,在描写紫藤花花穗时,“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沉淀”一词将颜色的分层描绘得十分贴切,这一主动语态词得使用,也使得紫藤花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好似紫色自己“沉淀”了下来。最后,在“紫”这一颜色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将紫藤萝比喻成瀑布,二者的相似点便是“流动”,那是顽强、遒劲有力、色彩明丽的特点。紫色属于灰色系的颜色,其中蕴含的时作者对其小弟重病的焦虑和痛楚,是全文的“黑暗面”。但是,紫色与中国的一句古话相关联,“紫气东来”,那是作者对小弟病重时的美好期冀,也是对生命的思考和顿悟的主色调,而那一株紫藤花便是作者顿悟的直接媒介。
  2.叠词的选择
  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强文章语言的声音美,使得文章读起来此起彼伏,有一种节奏的享受。《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文章一共11自然段,对叠词的运用有9处,叠词在文中出现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统计表格中可以看出,《紫藤萝瀑布》全文一共有7处用了叠词,虽运用面较小,但是都运用得都很准确到位,所叠的词有形容词、名词、副词等。作者对叠词的选择与文章语言的风格相得益彰,在合适的语境中选择了合适的叠词,写成了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首先,叠词的运用深化的物态的情貌,形象生动真切。在第二段中出现的“深深浅浅”用语平实自然,描绘出了紫藤花颜色的层次感,显得错落有致,既开阔而又有立体感。“点点”不仅描绘出了紫藤花在阳光照耀下的光泽,而且也写出了紫藤萝花瀑的壮观。其次,用叠词以表达作者和描摹作者自己当时的复杂内心和思想情感。“缓缓”流过作者心头的紫藤花瀑,描摹的不仅仅是作者想象中的紫藤花瀑,让静态的紫藤花变成动态的,给人灵动的美。同时也描摹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一方面作者她渴求心灵的宁静在,希望郁闷的心情能得到缓解,享受暂时的宁静;另一方面,紫藤花瀑是作者心灵顿悟的直接媒介,在“伫立凝望”之后的审思,内心的痛楚和焦虑随着紫藤花瀑的流动也随之消散,脚步轻快地离开。最后,叠词的运用烘托出了文章的氛围。整篇文章笼罩的是朦胧、梦幻的紫色,这样的淡紫色“轻轻地”笼罩着着作者,淡淡的紫色并不是黑色那样阴郁,而是有白色的加入,调和成淡淡的紫色,“轻轻地”包围在作者的周围。“轻轻地”不仅仅写出了颜色的精美,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心态,看花之后的轻松淡然,是看花之后的顿悟的状态。   3.超常词语的搭配
  这里所谓超常词语地搭配就是违常规词语搭配,“主要表现在语义和语法的不合逻辑及不遵从语法规则。”[3]旦正是这种违反常规的词语搭配,使得在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语言更让人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的超常词语搭配表现出了作者语言运用得深厚功力,从视觉的角度给读者以冲击,使读者能充分感受紫藤花开的灵动形态。例如: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例2: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相互挑逗。
  例3: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例l中,“辉煌的淡紫色”中“辉煌”的意思是光辉灿烂的、杰出的,一般是修饰建筑物或者文化的词,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宏大的、恢弘的,而在这里却用来修饰“淡紫色”这样的色彩词,似乎说不通,但是仔细阅读,再结合具体的语境,不难发现作者的独具匠心。在这里,作者借助“辉煌”的气势与宏大,极致地描绘了紫藤花生命地茂盛与蓬勃,既照应了自己从未见过,有呼应下面关于“瀑布”的比喻,引导读者联想和思考,在产生共鸣的同时给读者没得享受。例2中,比拟手法的使用,“挑逗”一词运用得十分俏皮,既写出了紫藤萝盎然的生机与情趣,又洋溢着作者对它深深的喜爱。例3中,“浸”字含有浸透之意,后面一般接着的是液体的词语,但是这里接着的是“光辉”,让读者感受到的是作者已然陶醉和融入在这片美丽的紫藤萝海洋中,忘记了她的烦恼和忧愁,达到了物我和一的超然境界。超常词语的搭配在文中的传神显形,神行兼备,它不仅凝练了作者的思想意图,也融入了深刻的哲思,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句子修辞
  与词和短语相比,句子更能完整地表达和传递相关信息,表达更为繁杂深沉的思想。“句子修辞在修辞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组词成句,联句成章,句子是中心环节。”[4]子的修辞价值可以得见,在语言运用中,句式的灵活多变的特性在文章中恰当的选用,能让文章变得波澜起伏,更加具有感染力。阅读《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我们能够发现其语言的灵动跳跃,灵活丰富,给人不同的审美享受。而这跳跃灵动的語言主要体现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上。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花又开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们的心底。”一句话构成了文章的第九段。这个长句有三个层次,一是递进,二是顺承,三是并列,是一个定语成分较多的长句。递进是至作者情感的递进,由写花的繁茂到表现自己的愉悦;顺承是顺承上一段写紫藤花被拆除之后再次盛开,从被破坏到重新生长;并列是定语修饰词的并列,“粗壮的”、“盘虬卧龙的”修饰枝干,写出了作者多年后再见紫藤萝花及其繁茂再现的喜悦。长句对紫藤花的描写的表现力是极强的,短句也是如此。例如文章的第四、五段:“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在嚷嚷。两个典型的短句,简洁明快,干脆利落。而且声情并茂,神态毕现。运用拟人的修辞格,既从视觉上给人愉悦的动态感、立体感,又从听觉上给人藤萝花盛开的那种热闹感,写出了藤萝花的生机勃勃,进而使读者感到紫藤花“活起来”,富有生命力,作者的喜悦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四.篇章修辞
  “篇章修辞就是语义上有联系、有完整话题,结构上向衔接地若干段落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5]运用修辞的手段来组织文章,提高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修辞策略的选择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篇章的组织得当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收获良好的阅读体验和审美体验。宗璞的这篇《紫藤萝瀑布》在篇法上有呼有应、有起有束.各及其度,在篇章修辞方面表现出色,包括标题的设置、开头与结尾、结构与层次等篇章组织的内在机制,都充满了篇章修辞的魅力。
  1.标题的设置
  文本的标题是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篇章结构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够很好地表达中心思想,让读者能够很好地把握作品地主要内容;二是具有象征的含义,能够引导读者深入去读文本。文本的标题《紫藤萝瀑布》巧妙精炼,让人看了之后有阅读欲望和想象空间。标题由“紫藤萝”、“瀑布”这两个平等并列地组合在一起的联合短语组成的。紫藤萝是描写的对象,是本体;瀑布是比喻的对象,是喻体。将本体和喻体并列在一起,作为文章的标题,一开始就将读者引入紫藤花盛开的情境中,直观的审美体验扑面而来。
  2.开头和结尾
  文本的开头和结尾的质量是文本篇章布局是否精彩的两个重要成分。万事开头难,选择一个适宜的、漂亮的开头对整个文本的谋篇布局有很好的作用,不仅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抓住读者关注的目光,而且能够奠定语篇的风格基调。同样,结尾写得好,能使文本的结构完整,内容得到升华和总结,主旨表达圆满,也能够将文本的感染力最大化。《紫藤萝瀑布》的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文本的开头独句成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一个简短且巧妙的开头就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迫不及待地去探寻作者停下脚步的缘由,在探寻的过程中享受吸引作者的正是那紫色的宛如瀑布的紫藤花的美。结尾也是独句成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与开篇第一句形成呼应,告诉读者这是顿悟的结尾,交代了偶入紫藤萝花丛的境遇给作者心中的困惑与苦楚以答案和消解,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从悲伤和迷惘导致的“停住脚步”到对生命的意义有全新理解后释怀地“加快了脚步”的心路历程。同时,开头和结尾的“脚步”状态不仅是对现实动作的描绘,更是一种贯穿于行文中的隐喻的展现。作者因为眼前花丛的生机活力“停住”暗喻的正是生活上因为丧亲而消沉“停住”,而欣赏感悟完毕后的“加快脚步”既是物理上的位移也是心理上的前进,作者通过对现实的描绘来完成关于心理于思想的隐喻。
  3.结构与层次
  “文章层次指的是行文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是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顺序通过人们思维过程在行文组织中表现_出来的逻辑性。”[6]_般而言,文章都有一定的层次,它不仅反映了行文单位的结构安排,还体现了文章内容间的逻辑关系,使行文脉络分明,有思路可循。《紫藤萝瀑布》全文内容按照性质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段到第六段为第一部分,从开篇“停住”看见紫罗兰到通过各种手法的运用展现其尽态极妍,完成了对景物的描写;从第七段到第十一段则寓情于景、体悟人生,在紫色芳香中袒露心绪、解开心结,走出沉湎,在生活中“加快脚步”前行。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充满生机的紫藤萝瀑布的描写为第二部分关于生死和生命议题的展开提供引子与修辞的本体(花),使得文章在虚实结合的镜像切换中完成作者思绪的逻辑表达与全文意义的完整阐释。
  本文通过运用分析框架的方法,从修辞学的角度切人,分别从语音修辞、词汇修辞、句子修辞、篇章修辞四个方面,从最微小的语言成分(语音)到最宏大的语言成分(篇章),分析了《紫藤萝瀑布》的语言及构思,更好地展现了文本的特点和美感所在,希望能对教师备课及课堂教学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l]李欣.论词语修辞的“巧妙配合”[J].文教资料,2013C21):15-17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第3版:3.
  [3]王苹.汉语修辞与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80。
  [5]叶映瑶.熊育群散文的修辞艺术[D].闽南师范大学,2016.
  [6]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403.
  (作者介绍:李贵楼,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读雷平阳的诗,总感觉其有一种讲故事的味道,其中充满了隐形的“寓言”以及他透过“故事”对灵魂的开示。当然,他的这种诗性“故事”,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文学。首先是“故事”的开放性无比强大,诗歌的“身体”中隐约只见些嶙峋的筋骨或者浮动的血脉,而巨大的“故事”本体则被隐藏于诗的背后,或者被消解于诗的意味当中;其次,其之所以有意讲述“故事”乃在于突出诗的闪光,意欲借“故事”来实现一种例外的“梦想”。因此,从“故
扶霞·邓洛普是英国牛津人,于剑桥大学取得英国文学学士学位,后获得伦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1994年,她获得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奖学金,赴四川大学交流学习一年。一不小心,这英国姑娘成了“舌尖上的川菜大学”优秀毕业生。不仅很能吃,还很能烹饪,她到处去“苍蝇小馆”后厨偷技,还花了3个月到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专业厨艺。“我11岁就告诉中学老师,我长大以后要当厨师。老师笑我,因为我考试考得好,学
弋舟日前在接受采訪时,被问及文学应该如何与现实生活重建关联时表示:这样的难题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我也开不出什么药方,只能说:如果文学真的能够有效地介入现实生活,我所认为的唯一前提便是——诚实。你不能一面赞美英雄,一面对于自己的自私毫无羞耻,不能一面天花乱坠地表达着文学理想,一面提笔就是表演。自私其实没那么不堪,是你得直面自己的私欲,表演也可被理解,但是你一边表演要一边懂得害羞。文学“所能”,也无外乎
晚上做完作业,我一看时间,离睡觉还早呢!就在我为如何打发“剩余时间”而发愁的时候,爸爸提议我们一家人玩玩扑克放松一下心情,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我和妈妈的积极响应。于是,一场“家庭扑克大战”开始了。  爸爸“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洗牌的任务,他熟练的发牌技巧赢得了我和妈妈的啧啧称赞。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几个回合下来,赢家始终和我无缘,即使我使出浑身解数,也难逃次次“垫底”的命运。为了挽回一点面子,我开
亲爱的儿子:  你知道不知道这样一个故事:  亚里山德拉大图书馆被烧之后,只有一本书被保存了下来,但并不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于是一个识得几个字的穷人用几个铜板买下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怎么有趣,但里面却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窄窄的一条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的文字解释说,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与它看起来一
诗歌的被边缘化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也证明诗歌精神的“高高在上”。她的被追寻与被边缘是矛盾而统一的。诗人的精神就生于斯,长于斯。刘洁岷的诗歌《蓝雾·加油站》曾冷静地叙述一场遥远战争带来的世代创伤,记忆本已湮灭,本已不必追源溯流,但是“从阵亡名单上漏掉的人的子孙”在“加入幸福生活的行列”之后,仍然“连夜奔赴”,要“看看那片,同属于人类的景色”。这带着满腹沉痛和复杂心境的上路
《艾米莉·勃朗特诗全集》日前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艾米莉·勃朗特诗全集》收录了艾米莉·勃朗特近两百首抒情诗。抒情内容极为丰厚广泛,情感也极其真挚深沉。然而艾米莉·勃朗特主要以小说《呼啸山庄》闻名于世,《呼啸山庄》的光芒掩盖了她的诗名。在她笔下,北太平洋贡达尔王国的几大家族众多人物围绕着史诗主角——美人奥古斯塔·杰拉尔丁娜·阿尔梅达,上演了一幕幕曲折离奇、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据信现存诗篇仅是该史诗
“这个故事就像一颗种子一样埋在内心深处,慢慢发出芽来。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抗美援越壮举写部战争小说,于我是完成一项使命。”陈河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说。陈河最新长篇小说《外苏河之战》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描写了赵淮海等中国青年积极参与抗美援越战争并捐躯于异国的悲伤故事,在讴歌英雄主义的同时,也表现了珍爱和平、反思战爭的复杂主题。陈河说,他着墨更多的是年轻人追寻理想、探求人生真谛的成长故事,
熊育群报告文学《第76天》日前舉行线上新书发布会。《第76天》是熊育群创作的抗疫题材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以时间为轴线,全景式记录了2020年武汉、湖北及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抗击新冠疫情的时代画卷。作者着力刻画武汉“封城”至解禁76天里的世情人心,面对疫情中国人民不屈的力量,各地人民众志成城援助湖北的国家大义、同胞之情;呈现出2020年中国抗疫这一国家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艰难时段,以及这个时段里
大约是前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我在江阴第一次见到了张羊羊。那是一个傍晚的饭局,张羊羊从常州赶过来,刚落座就点燃了一支香烟。等到菜肴上齐,推杯换盏间,我见眼前的张羊羊并不吃菜,只是在烟与酒之间游走。张羊羊说话的语速不快,和我喝了数杯酒后,面不改色。没过多久,在西夏墅、在武进湖塘的园里火锅店、在烧烤摊,我们开始了喝酒拉锯战,常常是下午我从武汉乘坐高铁过去,一到武进就开始喝,喝个天昏地暗。深夜四五点的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