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与德育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2003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一个敏感时期。美术教师要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把德育纳入美术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念。高中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德育。我在担任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期间,不断地学习研究和总结,使德育与美育更完美地结合起来。
  一、鼓励学生表露情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学生是美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自我发展的关键。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大胆地表达所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内驱动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分,这些成分造成了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了评价难以统一。对此,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感受作品表象的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自身的思想情感表达应该与作品的表现主题相一致;(2)允许学生有独到见解和主张,鼓励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认识;(3)注重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即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身才华的基础上增强信心。
  二、精心备课,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德育意识
  教师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备好课前的材料,如实物、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典故等。这些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增强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同时,课堂指挥技巧、语言技巧和设计技巧都很重要。教师对教材作品还要事先分析:哪些做重点分析鉴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阅读鉴赏或课后自查资料鉴赏,以此设计教学,美术鉴赏教学就不会千篇一律。教师对于收集到的美术鉴赏作品要事先选好题材内容,引导学生发掘作品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地方,并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优化欣赏教学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学生环绕这些进行被动学习,看图片,听解释,记特点,这是局限性学习、接受性学习。而现代教学欣赏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充分体现出现代信息社会的特征,学生的知识不能局限在教科书与教师单一的、偏向的传达之中。信息技术能为艺术欣赏教学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提供多种形式的评价意见。美术欣赏的重点从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检索、获取、选择、阅读信息,对艺术作品做出自我的判断评价。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要求方法与途径,营造气氛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通过过程性的学习,掌握处理艺术信息的方法,提高鉴赏的能力,构建自我艺术认知体系,并解决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信息过剩、价值判断混乱等问题。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结构化。应用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改变“图片 讲解”的授业的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欣赏情境。动态的图片与相关资料的链接,资料及影片的欣赏与问题思考的链接,网络检索与教材的链接等,都给受教育者带来全新的视听领域。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让“小课堂”拓展成广阔无限的大课堂。在课内运用信息技术,肯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视感效应,优化课堂学习进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交往。
  四、正确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途径。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学生作业是学习成效最快而直接的反应途径,是教学有效性的外在体现,也是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诊断依据。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根据学情,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考虑学生的“双基”,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作业动机,使学生所习得的美术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要鼓励学生多种渠道地收集生活中的美术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逐步养成从生活中认识美、感受美的习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除当堂展示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壁报、展示宣传栏、教室外走廊及举办作品展方式进行。当然,展览学生的美术作品,不等于就展示了他们的全部学习成果。
  五、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李泽厚先生认为:具有宗教特征的这种“伟大人格的建树及各种道德行为的可能,并不是凭一时的勇敢、情绪、意气,而是从小处做起的长期锤炼的成果。真正崇敬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到老,无非是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内心忠诚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集体是人类成长的园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目前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的只知被爱,不知去爱。我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有意加强对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树立集体主义观念,知道我们生活的班级、学校、家庭、社会都是集体,集体中每个成员之间都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样,在良好集体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团结协作意识、个性和特长才得到充分展示和发挥。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对我们从事的活动有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现代高中学生的兴趣大多集中并偏向于媒体音乐、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电影、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高中美术课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接纳艺术作品的载体,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美术主题相匹配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美术教育任重。蔡元培曾提出“美育代宗教”,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我们除要教会学生观察外,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怎样做健康的2l世纪的公民。
其他文献
摘 要: 加强学生责任心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从小事做起、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敢于承担责任、学会角色承担等做法可以有效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责任心。  关键词: 学生责任心教育 责任感 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要结构的发展,学生在家庭、学校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对自己做过的或做错的事缺乏自我反省,不能主动承担责任,为了了解中学生责任感的现状,我对中学生的思想状况进
摘 要: 文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背景、概念界定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了治标和治本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成因 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出现以来,留守儿童就产生了。但作为一个面临突出问题而引起社会关注的群体,留守儿童在2002年以后特别是在2004年以后才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有关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三个基本要素方面,能够基
牛蒡苷元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PAF受体的作用,有很高的新药开发价值。因此研究牛蒡苷元的药代动力学对于牛蒡苷元的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牛蒡子(Fructus Arctii)为原料,采用化学和层析方法制备活性成分牛蒡苷元。建立了生物样品中牛蒡苷元含量测定方法,在1.916×10~(-4)-4.79×10~(-2)μg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牛蒡苷元的进样量(μg)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
学校管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现代中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理念。要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依法治校,实施师生关系法制化管理。  一、实践中小学师生关系法制化的理由  (一)传统师生关系弊大于利,有违我国现行法律的精神。  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指中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基本源于封建的皇权至上、父权至上的观念及尊卑有别、三从四德的封建等级秩序,构成了师权至上、师仅次于亲的师生尊卑关系
我国小学财务分析工作在当前还是相对微弱的,在现实工作过程中,相当多的小学都真正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同时因为关于小学的财务分析工作没有受到教育部门相关领导的重视,所以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找到执行根据与标准,荒废了财务分析工作。所以,对于小学的财务分析工作要重新认识其重要性,要依照原则积极地进行财务分析工作。  一、小学的财务分析工作简述  财务分析工作是组成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然而
素质教育下,初中语文课改如何进行得更加顺利,师生如何找准定位至关重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协作的双边活动,也是思维及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改变过去的授课方法就需要创新。所谓创新就是人类改造并超越现实世界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创新,既是创新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又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
摘 要: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是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抵制外界不良思想倾向对他们的消极影响,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看待社会、生活和生命。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幸福快乐的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应历史使命,铸造美好人生。  关键词: 教育教学 教师作用 评价机制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是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新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了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重头戏。近几年,参观了全国各地多所课改名校,结合我县构建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广大校长、教师们的所议所思,我认为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课前“先学”加重了学生负担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先学而后教,这本是一个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但多数学校过分强调课前学生“先学”,要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