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是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抵制外界不良思想倾向对他们的消极影响,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看待社会、生活和生命。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幸福快乐的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应历史使命,铸造美好人生。
关键词: 教育教学 教师作用 评价机制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是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关怀、个性发展、体验成功、圆梦人生,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全民满意型的教育。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时刻不忘肩上所承担的责任,积极把握新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地提高全民素质开创“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德育为本
绝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注重文化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其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不能丢的,一个学生先要成人才能成才。学校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尊师重教,在学习生活中学生要学会与人相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主题班会或校园文化活动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历史使命感。教师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人文关爱、教师表率等措施,“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多去感悟、多理解、多思考,提高辨别是非及真善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注意交通安全,有效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针对学生特点,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要用自己的言行和成功人士的故事鼓励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加强学生抵制外界不良思想倾向对他们的消极影响,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看待社会、生活和生命。加强感恩教育,胸怀感恩的心,做幸福快乐的人。
二、分层教学,建立良好评价机制
现代化的教学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素质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味地追求,本节课哪些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有多少学生会了,会了多少,以分数片面评价学生。在全国课改联盟同课异构期间,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还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面对教育,这是不科学的。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要不一样,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习好的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对学困生更应该把目标放低,让他们感到“伸手可以够到桃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肯定,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要“满堂灌”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样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使学困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要加强师生互动,当然并不是课上讨论得没完没了,而是老师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问题要有延续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努力完成。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中途溜号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缩小两级分化现象。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三、顺应历史使命,铸造美好人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职业最好的肯定。部分教师没有把“成功”与“成才”区分开来,进入好大学的学生只是在高中三年学业上取得了成功,没有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也能在社会不同岗位做出一番成就。素质教育的本身目的并不是以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为检验标准,而是一个缓慢的隐性的东西。例如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并不是以教的学生在高考中的考分为衡量标准,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走到公共场所不主动吸烟,因为吸烟有害他人健康,硫酸有危险要远离,如遇到火灾要向上风口跑,等等,增强适应社会及应变能力。知识的传授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生活中出现这样一个场景:父亲领着儿子到商场买东西,结账时,销售员问爸爸要塑料袋吗?爸爸从衣兜里拿出现成的纸袋子,儿子问爸爸你为什么天天拿着它多费事呀,爸爸告诉他塑料袋不易被分解,会造成白色污染。儿子不解地问为什么不烧掉它呢?爸爸说塑料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对我们健康不利。儿子点了点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发现了马路上有一个废弃的塑料袋,轻轻把它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箱,回到家里儿子把东西拿出,把纸袋又悄悄地放进了爸爸的衣兜。
我们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不要轻视我们的职业,要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他(她)们在学习中取得了成功经验,必然会形成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为争取新的成功提供了动力。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资源一体化的大潮中,更应该乘风破浪,为我们的理想、为教育发展的美好明天而奋勇前行,体会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
关键词: 教育教学 教师作用 评价机制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是服务于人的终身教育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关怀、个性发展、体验成功、圆梦人生,是我们新时代教师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到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全民满意型的教育。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时刻不忘肩上所承担的责任,积极把握新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更好地提高全民素质开创“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德育为本
绝大多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注重文化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其实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不能丢的,一个学生先要成人才能成才。学校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尊师重教,在学习生活中学生要学会与人相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主题班会或校园文化活动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历史使命感。教师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人文关爱、教师表率等措施,“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多去感悟、多理解、多思考,提高辨别是非及真善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注意交通安全,有效遏制“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针对学生特点,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要用自己的言行和成功人士的故事鼓励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加强学生抵制外界不良思想倾向对他们的消极影响,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看待社会、生活和生命。加强感恩教育,胸怀感恩的心,做幸福快乐的人。
二、分层教学,建立良好评价机制
现代化的教学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素质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一味地追求,本节课哪些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有多少学生会了,会了多少,以分数片面评价学生。在全国课改联盟同课异构期间,我深深体会到:教师还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面对教育,这是不科学的。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所以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要不一样,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习好的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对学困生更应该把目标放低,让他们感到“伸手可以够到桃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肯定,这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要“满堂灌”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这样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使学困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要加强师生互动,当然并不是课上讨论得没完没了,而是老师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问题要有延续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努力完成。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中途溜号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缩小两级分化现象。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真、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三、顺应历史使命,铸造美好人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职业最好的肯定。部分教师没有把“成功”与“成才”区分开来,进入好大学的学生只是在高中三年学业上取得了成功,没有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也能在社会不同岗位做出一番成就。素质教育的本身目的并不是以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为检验标准,而是一个缓慢的隐性的东西。例如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并不是以教的学生在高考中的考分为衡量标准,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走到公共场所不主动吸烟,因为吸烟有害他人健康,硫酸有危险要远离,如遇到火灾要向上风口跑,等等,增强适应社会及应变能力。知识的传授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生活中出现这样一个场景:父亲领着儿子到商场买东西,结账时,销售员问爸爸要塑料袋吗?爸爸从衣兜里拿出现成的纸袋子,儿子问爸爸你为什么天天拿着它多费事呀,爸爸告诉他塑料袋不易被分解,会造成白色污染。儿子不解地问为什么不烧掉它呢?爸爸说塑料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对我们健康不利。儿子点了点头,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发现了马路上有一个废弃的塑料袋,轻轻把它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箱,回到家里儿子把东西拿出,把纸袋又悄悄地放进了爸爸的衣兜。
我们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担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不要轻视我们的职业,要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他(她)们在学习中取得了成功经验,必然会形成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为争取新的成功提供了动力。在计算机与网络普及的今天,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资源一体化的大潮中,更应该乘风破浪,为我们的理想、为教育发展的美好明天而奋勇前行,体会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