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研究中的解构主义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q35952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国翻译界就翻译应直译或意译多少年来争论不休,原因是由于把翻译研究当作一种机械化的研究,认为其有规律可循有标准可定,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翻译实践,其翻译标准在不同的翻译领域中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文章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罗兰·巴尔特的解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翻译学当中的正向与反向作用分布。以诗人李白之《静夜思》的九个英译本中的三个来反证解构主义在翻译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直译 意译 解构主义 《静夜思》 应用
  
  1.解构主义之翻译学新谈
  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思潮在西方风靡一时,改变了文章终极意义解释权利在于作者、原作,这不仅在文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在国际翻译学中产生了很大的震撼。通过把解构主义吸收为我们的思想,不仅拓展了对翻译研究的事业,而且丰富了我们对翻译学的新识。
  解构主义主旨在于宣布翻译文本中的作者已经消失,它认为一部作品一旦完成,其解释意义的任务就交给了广大读者,而原作者的意图不再存在。也可以说,原作者“死亡”,或者原作者虽然可以对原作有一些解释,但是这些解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众所周知,语言是用于交流的符号,如果只有语言而沒有使用和解释语言的客体,那么语言其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说起。那么文学作品也是一样,即使有作者的辛勤劳动,如果其目的是面向人民大众的,作品到达大众手中也就无从去费心琢磨作者的目的。我们也可以以一些新批评理论家的“意图迷雾”(ambiguity of intention)来解释此举。那么究竟原文是否要用解构主义理论来像拨白菜一样,只有拨到最后一层才能吃到最甜最香的部分。那么从翻译角度上来说,译者是对于原文的第一个解释者,也是对原文解构程度最高的元勋。但在传统译界来说,如把解构主义当作翻译原则,那么翻译界的泰斗们岂不是要“自杀”?严复的“信,达,雅”说,与其相应的“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gracefulness”,以及鲁迅的“直译与硬译”说,在我们看来都是没有意义的了,虽然表面上来看抹杀了他们所作的一切贡献,但是仔细斟酌从词汇方面来看也并无相通之处,无论是谁提出的翻译理论,如果想让大众接受就必须把它译出来,在国内肯承认文学作品可译性的文学家如九牛之一毛,但从大众的角度来看,如果想要接触和掌握国外文学新动向就必须有新鲜的译本来为之供给。那么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一个文学翻译者应具备的几个要求:
  (1)熟知中国历史,饱读诗书,有文学修养之人。
  (2)熟读国外文学史,掌握国外最新文学动向之人。
  (3)能够熟练应用中文,作诗手到擒来。
  (4)能够熟练应用外语,阅读自如,写作如高山流水一般,层出不穷。
  虽然能够掌握以上四点的少之又少,但是这种人却不是一个人,他们有力地驳回了无知文学家的自视清高,为翻译界纳入了新鲜的血液。
  2.比较诗学译本
  上文说到,对原文的解构第一人是译者,他在对原文解构的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添加了本身翻译的特点。而给予读者的译本是经过了二度变形的译者再创本,在我们阅读的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译者)的呼吸、心跳、移位、哭泣。即使原文有所改动,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如果没有译者的创造,读者就不会懂得异国语之美。而且即使只有一种译本,读者的不同也会对译本产生不同的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应是把原文由原作者对生活或高于生活的感受到译者再创又到读者三度创造,而成为一种传说或者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大众思想等。而解构主义理论在这里起到的不仅仅是对原文的失信,它反过来却给我们一种新鲜的感觉,使我们对异国风光再也不是遥不可及。从对诗人李白的《静夜思》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解构主义的应用不仅仅在于本国,它在国际盛行可谓锐不可挡。举三个例子来论证《静夜思》中解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1)Night Thoughts
  I wake,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Up towards the glorious moon I raise my head,
  Then lay me down——and thoughts of home arise.
  (Tr.Herbert A.Giles)
  2)A Tranquil Night
  A bed,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许渊冲)
  3)Nostalgia
  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Hoar-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the same m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my eyes fall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翁显良译)
  从三位翻译家对《静夜思》的题目的翻译就可以看出每个人对此诗有不同的理解,Tr.Herbert A.Giles强调的是夜晚之思,而许渊冲则强调的是夜晚之静,只有翁显良翻译的是思乡之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译者确实对原文有不同的理解。难道诗人李白仅仅想表达的像Tr.Herbert A.Giles一样的夜晚之思吗?这是绝对不够的。从诗中可以了解到的不仅仅是夜晚之思,而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并非是译者对原诗的曲解,而是把个人的思想及亲身经历注入其中。翁显良对此诗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及出发点在于李白思乡之情。出发点与前两者不同。但是三者都达到了文学翻译中表达方式的隐晦。文中大体都表现出了思乡与静夜。前两者都达到了与原文对等的押韵,只有翁显良不是套用原文的方式来的。不仅仅运用了解构主义理论,使翻译出来的译本并不能与原文对等,从而产生了对《静夜思》的创新。使诗学翻译不仅仅在中国流传,也丰富了国外的文化。虽然表达都较为相似,但是并不是都按照原来的方式来表达的。忠实原文派不会允许任何对原文的背离。
  3.结语
  对于翻译的理解不仅仅在于忠实与否、背离与否、通顺与否,其解构主义目的还在于使翻译文学发展得更加迅速。让翻译文学中、比较文学中所发生的国别、文字进行激烈的碰撞来产生新的文学,新的文化交融及新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常晓华.论翻译中的“神似”与“形似”.文教资料,2009,(8).
  [2]郭建忠.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刘正刚.重构忠实——“级转移”原则下的翻译标准新探.中南大学,2007.
  [4]马爱英.中英文文化翻译—当代中国文本译释个案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孟昭毅,李载道.中国翻译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谢天振.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7]熊敏,范祥涛.重释翻译的忠实性原则——从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8]许建忠.实用英汉互译技巧.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9]许渊冲.文学与翻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喻云根.英美名著翻译比较.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1]张今.文学翻译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数学课堂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改革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改革 具体措施    一、数学课堂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  我校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数学课堂教学始终没有摆脱“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状况。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数学潜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教育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来不得半点浮躁。可当我们冷静、仔细地观察培养人的主阵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时,会发现日常教学课堂中存在着以各类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追求,弥漫着一心提高考试技能的浓厚气氛。课堂教育教学的内涵和肩负的责任告诫我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急功近利”现象是有害的、不能容忍的。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中学政治课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面对的问题。
摘 要: 针对高中生物课时较少,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繁多这一矛盾,本文作者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效率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这无疑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教学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目标和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  一、校长顾虑,左右教学  一方面宣讲推行素质教育,倡导新课改,另一方面迫于中考的压力,频繁安排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年级赛、联校赛。为了保住分数,教师不得不“填鸭式”、“题海式”教学。课改前进一步,倒退两步。这种急功近利、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其根源还是应试教育思想在作祟。  二、集体
摘 要: 象似性理论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自然的联系,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当代认知语言学对象似性研究的基础上,将象似性理论运用到意识流小说的研究中,初步探索象似性在意识流小说中的文体效应。   关键词: 意识流小说 象似性 表现形式 文体效应    一、引言  象似性理论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不仅已
本文对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外周免疫器官头肾、脾脏及黏膜淋巴组织的组织学进行观察研究,探讨了条斑星鲽免疫相关器官及组织的组织学形态;并对条斑星鳔免疫器官雌激素受
摘 要: 池莉作为“新写实主义”及“汉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多写世俗人生。池莉的最新作品《所以》展示了人的命运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并反映了时代及人生需求的矛盾,读来引人思索人生。  关键词: 池莉 小说《所以》 思索    之所以关注和喜爱池莉的作品,源起于一种经历体验的共鸣。作者能够用平淡的情感去反映真实的现代的世俗生活,她的作品贴近生活,反映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恰恰需